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准有出生缺陷?

所有員工必須活到100歲!

近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一番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目前,華大基因有7000名員工。所以,未來這家企業可以貢獻至少7000名百歲老人。

此外,他還對著這7000名員工提出另外三個“苛刻”的要求:

1. 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

3. 不允許放支架、不允許(心臟)搭橋,換句話說,你不能死於心腦血管病。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不但如此,汪建還通過嚴格控制員工的飲食、把電梯關了只准員工走樓梯、懲罰胖子鼓勵戒菸等方式“保障”員工們的身體健康。

網友們感到震驚的,不是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他們是在感慨,這位董事長又要開始吹牛X了——網友@monetian就評論道:“天生愛吹牛X算不算生理缺陷?”

事實上,“華大基因”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董事長汪建會發出上述言論,正是基於華大基因正在開展的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業務。該業務致力於研究遺傳缺陷的致病機理,並希望通過快速、準確的檢測遺傳病,以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

但在這番話中,類似“如果你出生時幹不過人家,你肯定就永遠幹不過人家”這樣的話語,讓人不寒而慄。

有網友評價,汪建從基因入手到後天持續監控的這一套對待員工的方式,“比納粹還狠”。一個高新技術公司怎麼就玩成傳銷企業一樣了?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網友對汪建的觀點爭論不休

活不到100歲,算KPI沒完成嗎?

那麼,如果華大基因員工活到100歲,幹到80歲,華大基因可以給什麼獎勵呢?

董明珠送房子,馬雲有六折買房子政策,騰訊也有“安居計劃”……華大基因送啥?送20年壽命嗎?

所有員工都活到100歲,聽起來的確是很美的藍圖,可事情總有萬一,如果有員工不幸沒熬到100歲,他算不算是沒完成公司的KPI?員工不長壽,是不是說明華大基因的產品不行呢?

不過,汪建這牛吹得可算是天衣無縫。

據統計,華大基因現任21名高管平均年齡是44.5歲——想要驗證董事長此番言論是否“跑火車”,恐怕還要等待超過50年的時間。

到那個時候,汪建都快120歲了。

根據新浪財經綜合報道,在汪建滿嘴的跑火車背後,卻是華大基因這近半年內幾近腰斬的股價和市值——去年11月14日公司市值還突破了千億,但到了今年5月29日就已經降至500多億。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此前行事風格一貫張揚的汪建在前段時間還宣佈要建設醫院,這也被外界質疑為挽救低迷股價、找現金流的自救之舉。

在讓員工能活到100歲之前,還是請華大基因公司在這段時間裡,自己能先挺過去吧。

至於員工,他們更關心的可能是當下的工資。

大部分企業的員工薪資都會隨著工齡增長而水漲船高,如果一名員工從20歲左右入職,幹到70歲左右離職,半個世紀的工齡,華大基因該給他多少工資和退休金?

遇見個別基因特別優越的員工,活到150歲,工齡超過100年,華大基因拿什麼回報這一個世紀的付出?

有關報道顯示,2017年,華大基因“短期薪酬”項目的本期增加額為4.95億元,依此計算,平均每個員工年薪為17.39萬元,平均月薪約為1.4萬。

在深圳,這個拿著5000萬人民幣都要蹲著排隊買房的城市,月薪1.4萬真的可以讓人死心塌地地賣命嗎?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5月26日,深圳某樓盤開售,網友爆料,拿著5000萬的人都只能在角落裡蹲著等。深圳從此得名“5000萬蹲”。

“賭徒”汪建正走在懸崖邊

如果說上述的“三大紀律”和“員工都要活過100歲”還可以歸結為是汪建相信科學的“美好幻想”,那麼他以前表達的一些言論和觀點,可能就會讓人覺得有點反常識、反智了。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引起爭議了。

在2017年的深商大會上,汪建就語出驚人,稱未來人造生命的進展可能比人工智能還快:“未來的5年—10年,我們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

2017年12月,汪建在一次公開採訪表示:普通老百姓沒必要接種宮頸癌疫苗。接種疫苗一次價格在4000元左右,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換成基因檢測,則只需要每3年花50塊錢做一次。外國人的亞型和中國人不一樣,不一定適合中國人,不能信它。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從常理來說,疫苗起到的是預防的實際效果,而基因檢測只是檢測的一種,即使能檢測出宮頸癌,也少不了疫苗的作用,所以,兩者難以相提並論。

這番話出來後,科普作家方舟子就指責他說,為了推銷基因檢測才說出這番話。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而不僅是方舟子,廣東省2007年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有著“醫藥一哥”之稱的姜廣策也指責他說,只能說這個董事長很無知。

除此之外,汪建的大膽和“出位”的言論相當之多。

  • 我要活到120歲。
  • 我已經把我的細胞都保存下來了,到時候隨便克隆一下就能復活過來,我將永生永存。
  • 用化學的方法來造生命,這影響全世界……

對比以上言論和他關於宮頸癌和員工壽命等言論,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汪建的關注焦點開始從自我轉移到了他人、具體的疾病上,更加大膽。前者並沒有太大的利害關係,但後者更加容易觸動大眾的敏感神經,這也是他受到爭議的重要原因。

而追溯汪建的成名史,他的成功來源兩次關鍵的賭博。

1999年,倫敦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大會上,汪健工作夥伴、中方代表楊煥明,在未得到政府授權情況下,擅自提出中國願意承擔其中1%的份額。而當時的情況是,他們沒有錢,沒有權,也沒有任何資源去做這件事。

所幸那次賭博賭對了,政府出資5000萬元扶持,汪建從這個項目開始成名。後來,憑藉2001年的水稻基因組項目和2003年的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成功,汪建得以成為行業風雲人物。

這是他作為科學家的成就。

2006年,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問世,汪建嗅到了基因測序商業化的商機,於是創立華大基因,並貸款了6億人民幣買了美國伊蓮米娜公司的128臺測序儀。

當時,這是該行業規模最大的一筆訂單,伊蓮米娜賺得盆滿缽滿,而華大基因也成了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服務公司。

毋庸置疑,汪建在科研上和創業上有著獨特的成功邏輯。

但顯然,這種邏輯在處理涉及公眾利益和敏感話題的時候,出現了不可避免的錯位。

如果從炒作的角度去理解,汪建的目的顯然已經達到了。正是在這種種“金句”和似是而非的“結論”中,華大基因得到了巨大的媒體關注度。

在過去的短短一年中,汪建的個人財富漲了3倍。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現在的汪建更像是一個營銷好手、一個廣告人,用“未來”這一概念,把各種偽科學式、傳銷式的言論包裝起來,達到引起輿論和媒體關注的效果。

但如果從企業角度來看,汪建已經走在“過火”的懸崖邊上。

華大基因上市後曾被市場評價為“夢想股”,不過不到半年後,華大基因就因涉嫌IPO披露業績造假等導致股價一路下跌。

而在汪建發表豪言後的次日,華大基因股票跌了1.31%,報145元。上市以來,華大基因一度衝至261元的高點,而至今市值幾乎腰斬。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坐電梯、還不準有出生缺陷?

結語

從華大基因的發展之路來看,可以肯定的是,華大基因對於中國在基因測序市場和基因產業化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但是,它的問題在於,沒有解決長期發展的問題,沒有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在基因測序領域發生“中興事件”,華大基因可能面臨的威脅有多大。

而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人,董事長汪建和CEO尹燁的重心和趣味似乎放在了炒作話題,發表驚人言論上,令人無語。

所以,華大基因,別雷人了,踏實點吧!光靠打著嘴炮來給自家企業做宣傳,就不要怪自己被網友噴成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