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動力煤震盪波動,下半年預期平穩

上半年國內動力煤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價格整體呈“M”字型運行。一月份煤價持續上漲至2月初的770元/噸;緊接著煤價開始轉向回落,降至565元/噸左右;自4月下旬開始煤價再次反彈至705元/噸;6月中旬起煤價又轉向回落。

半年動力煤震盪波動,下半年預期平穩

動力煤價格走勢分析

第一階段:1月份煤價持續上漲,截至1月底秦港5500大卡煤主流平倉價765元/噸,較年初相比上漲60元/噸,漲幅8.5%。煤價上漲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臨近年底煤礦生產積極性降低,局部區域煤管票管控嚴格,導致煤炭供應收緊;因鐵路運力緊張的形勢未得到有效緩解,港口市場煤源持續緊張;受冷空氣影響沿海電廠日耗居高不下,電煤需求旺盛導致電廠煤炭庫存快速下降,補庫需求迫切,供需偏緊對價格形成支撐;受外礦報價偏高和資源供應緊張影響,實際進口量增加並不明顯,加之本身進口煤體量不大,難以在短期內緩解國內的供需矛盾。

第二階段:2月份至4月中旬煤價進入下行階段,由770元/噸降至565元/噸,累計下降205元/噸,降幅26.62%。煤價持續下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下,2月5日開始,環渤海港口不允許有高於750元/噸的煤炭進港,受此影響國內大型主流煤企紛紛帶頭降價,市場煤價格快速降至750元/噸以下;春節假期以及“兩會”期間,下游高耗能產業開工率有所下滑,導致沿海六大電廠日耗運行低位,電煤需求偏弱運行;今年一季度動力煤進口量累計6342萬噸,同比增加1583萬噸,增長33.3%,有效補充了沿海市場的煤炭供應。

第三階段:4月中旬至6月中旬煤價開始反彈,由565元/噸漲至705元/噸,累計上漲140元/噸,漲幅24.78%。影響因素主要有:在環保、安全檢查影響下,產地部分中小型煤礦、露天煤礦產量受限,整體煤炭供應下滑;5月份南方高溫天氣提前到來,加之水力發電啟動受阻,沿海六大電廠日耗攀升至79萬噸左右,較去年同期上漲10萬噸以上,旺盛需求支撐下,電廠採購積極,給煤價形成支撐;2018年3月份中國進口動力煤1252萬噸,同比增加450萬噸,增長56.11%。因進口煤量出現大幅增長,對國內煤市形成一定衝擊,4月13日廈門港緊急通知船代及貿易商,禁止接卸進口煤,隨後南方部分港口進口煤限制措施快速升級。隨著進口煤供應的大幅減弱,國內煤炭供需格局偏緊,成為煤價上漲的導火索。

第四階段:6月中下旬至6月末煤價開始小幅回落,由705元/噸降至680元/噸,累計下跌25元/噸,跌幅3.55%。推動煤價下行的因素主要有:隨著國內進口煤限制政策的適度傾斜,部分口岸通關時間加長,進口量出現明顯增加,有效補充國內煤炭供應;受日耗階段性回落影響,沿海六大電廠存煤接近1500萬噸,充裕的庫存抑制了下游的採購積極性;臨近迎峰度夏關鍵時期,鐵路運輸保障增強,北方主要港口煤炭庫存快速回升,有效保障煤炭供應。

供應方面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1-5月全國累計原煤產量139829萬噸,2017年1-5月全國原煤產量為140207.3萬噸,通過數據對比可見,煤炭產量不升反降。今年以來,受各地環保及安全檢查等因素的影響,地方煤礦停產減產較多,煤炭供應量受阻明顯。雖然為了保電煤供應、穩定煤價,發改委竭力要求煤礦積極釋放先進產能,增加產量,但實際收效不大,整體國內供應依然維持低位。5月份,中國進口動力煤(包含煙煤和次煙煤,但不包括褐煤,下同)741萬噸,同比減少211萬噸,下降22.16%,環比減少159萬噸,下降17.67%。5月份進口褐煤793萬噸,同比增加56萬噸,增長7.6%,環比減少8萬噸,下降1%。進口金額41907.9萬美元,同比增長8.02%。為抑制煤價過快上漲,保證電廠電煤供應,國家發改委政策表示:進口煤不超過去年總量的基礎上向電廠傾斜,電廠採購進口煤暫無明顯限制。隨著國內進口煤限制政策的適度傾斜,進口量開始增加,供應得到有效補充,預計6月份動力煤進口量將出現明顯上漲。

需求方面

2018年1-5月份,全國煤炭銷量完成13.72億噸,同比增加390萬噸,漲幅為3.16%。數據顯示,近兩年國內煤炭銷量呈現持續上漲態勢,主要受國內經濟穩步回升影響,下游電廠用煤攀升,雖然建材和鋼鐵行業受環保影響停產較多,煤炭需求仍呈現正增長趨勢。我國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行業,近年來,電力行業為煤炭消費的最主要的部分,佔到整體消費的一半左右。據統計,2018年1-5月份我國四大行業煤炭累計消費18.4億噸,同比上漲33.53。其中電力行業耗煤8.8億噸,佔比為48%,較去年下滑10個百分點;鋼鐵行業耗煤4.4億噸,佔比24%,上漲5個百分點;化工行業耗煤4.2億噸,佔比23%,上漲14個百分點;建材行業耗煤1億噸,佔比5%,較去年下滑9個百分點。去年年底以來,錯峰生產影響下,水泥廠在冬季和夏季關停較多,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對煤炭的需求。

下游電廠方面

數據顯示,2018年1至6月份,沿海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為67.8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7萬噸,增幅10.18%,庫存總量1240.71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2.63萬噸,增幅11.97%。2018年1-5月,全國電煤消耗8.7億噸,同比增加9056萬噸,增長12%,增速為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受市場預期向好、高溫等影響,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總量迅速走高,電煤消耗也隨之上升。但是在國家增運力、增長協政策的調控下,下游電廠仍以拉運長協煤為主,庫存總量同比升高,有效保障了用煤需求。

後期預測

(1)主產地晉陝蒙區域在安全、環保檢查的制約下,產量釋放受到限制,7月份以後隨著安全和環保檢查的持續推進,達標企業將開始復工,預計下半年煤礦產量將有所恢復。同時,發改委方面繼續推進先進產能的釋放,或有部分產能得以釋放,國內煤炭供應或有上升趨勢。

(2)進口量預計將繼續增加。雖然4月份進口煤限制政策重啟,進口煤收到抑制,隨著國內供應的趨近,6月份進口煤政策開始放鬆,在不超過去年總量的基礎上向終端用戶傾斜,進口煤的適度放鬆使得進口煤量逐步恢復,預計在資源偏緊的影響下,進口煤量將繼續增加,預計總量將高於去年水平。

(3)煤炭需求量增幅有望擴大。6月份,用電需求維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左右。預計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左右。經濟回暖,電力需求持續攀升,同時天然氣等替代能源發力不足,煤炭需求得到有力支撐,預計今年煤炭需求量漲幅將有所擴大。

(4)國家政策影響繼續加大。從今年市場表現來看,國家政策對於煤市的調控力度不斷增強,年初產能的有序釋放使得煤價高位回落,而4月份進口煤限制政策的重啟又推動了煤價的淡季反彈,後續安全和環保政策的影響下,煤炭供應緊張局面一直持續。下半年有夏季和冬季兩個旺季需求支撐,需求得到支撐,但供應方面環保、安全檢查和先進產能釋放政策等影響將依然持續,對於煤市的影響將繼續擴大。

整體來看,供需基本面對於煤價支撐力度較大,政策因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下半年國內動力煤價格整體仍將受淡旺季影響,跟隨季節因素週期調整。7-8月份需求支撐加之供應恢復緩慢,煤價仍有小幅看漲空間,9-10月份淡季需求下,煤價或修復性下行,而11-12月份在“迎峰度冬”的需求支撐下,煤價有望繼續攀升。不過,在長協煤佔比不管擴大和國家層面對煤價調控力度增大的背景下,電煤價格仍有向下修復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