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棕櫚油行情爲何遭遇「滑鐵盧」?

7月以來,國內棕櫚油市場走勢不盡人意,主要緣於馬來棕油出口持續低迷,疊加國內油脂需求清淡,以及國儲豆油及菜油拍賣。連續的利空暴擊,令本身基本面就疲憊不堪的油脂市場壓力山大!

日前MPOB公佈馬來西亞棕櫚油供需報告利空,報告顯示,馬來西亞6月棕櫚油產量133.27萬噸(預期路透136彭博137,5月152.54,去年6月151.43);出口112.91萬噸(預期路透119彭博118,5月129.14,去年6月137.99);6月末棕櫚油庫存218.87萬噸(預期路透215彭博217,5月末217.06,去年6月末152.68)。由於勞動力的缺失,本年度4-5月份表現不佳,雖然6月份的產量水平達到了近五年的最低位。但由於出口下滑明顯,進口增幅超預期,導致馬棕櫚油庫存大大超過市場預估水平,且是6個月來首次增加。另外,檢驗機構AsPecAgri本週二表示,馬來西亞7月1-10日棕櫚油出口較前月同期出口的324,947噸下滑14.4%至278,048噸。根據往年規律,產量在7-8月份大概率出現大幅度的抬升,迴歸季節性,據西馬南方棕油協會(SPPOMA)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1日-1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比6月份增加8.61%。而馬來棕油出口疲軟,供給壓力再度體現。令國內外棕櫚油期貨市場遭遇一則重擊,截至7月11日收盤,基準9月毛棕櫚油期約下跌2.4%,報收2204令吉/噸,約合每噸545.95美元,創下近四個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7月12日,馬盤繼續走低,並跌破2200林吉特,開盤2197林吉特,盤中最低跌至2185林吉特。

附圖1:馬盤棕櫚油價格走勢變化圖

近期棕榈油行情为何遭遇“滑铁卢”?

本週以來,大連盤棕櫚油期貨明顯下挫,截止7月11日收盤,連棕油主力1809合約開盤4704,最高4724,最低4642,收盤4654,較7月初高位4898大跌244元/噸,今日延續弱勢狀態,盤中一度跌至4606元。

附圖2:連盤棕櫚油價格走勢變化圖

近期棕榈油行情为何遭遇“滑铁卢”?

與此同時,影響國內外棕櫚油期貨盤走勢的其他原因在於:

原油方面

消息面上,一方面,OPEC月報稱,預計2019年OPEC以外產油國石油供應增幅將是五年來最大。其次,沙特告訴OPEC,6月石油產量為1048.9萬桶/日,較5月增加45.9萬桶/日,高於其OPEC產量目標。委內瑞拉告訴OPEC,其6月石油產量穩定。第二信源數據顯示,包括新成員剛果在內,OPEC6月產量增加17.3萬桶/日至3233萬桶/日。最後,預計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145萬桶/日,2018年預期增速為165萬桶/日。另一方面,利比亞東部石油港口即將恢復出口。分析人士指出,美元指數的上漲也令油價承壓。週三,美油大跌逾5%,布油盤中一度下挫逾7%,最終重挫逾6%。截至收盤,WTI8月原油期貨收跌3.73美元,跌幅5.03%,報70.38美元/桶。

中美貿易戰升級

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擔憂籠罩市場,特朗普政府推進再向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計劃,發佈了目標產品清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週二發佈的聲明,關稅可能會在8月30日公眾諮詢結束後生效。中國商務部表示對美方的行為感到震驚,為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制。這標誌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急劇升級。因中美貿易戰,中儲糧集團公司稱堅決執行國家對外貿易政策,自今年4月以來,中儲糧未再新採購美國大豆,轉而全部採購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為主的南美大豆。引發投資者擔心全球最大進口國中國的長遠需求。CBOT大豆期貨週三跌至合約新低,觸及自2009年3月以來交投最活躍合約的最低結算價。11月大豆期約收低23.25美分,報收848.25美分/蒲式耳。

油脂供需情況

因棕油有到船,截止本週二,國內港口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增加至57.53萬,較昨日56.68萬噸增1.5%。根據我們最新瞭解,7月棕櫚油進口量預估調整至38-41萬噸(其中24度25-28萬噸,工棕13萬噸),較上週預估值降4萬噸,但8-9月份月均到港在46-47萬噸左右,且當前豆棕油價差不大,棕油終端需求受限,因此棕櫚油供應基本無憂。

附:棕櫚油庫存年度對比圖

近期棕榈油行情为何遭遇“滑铁卢”?

因天氣炎熱,豬肉消費需求下降,生豬養殖依舊虧損,豆粕消耗慢,部分地區豆粕庫存壓力山大,不少工廠脹庫停機,預計本週(第28周)油廠開機率將繼續下降,壓榨量在176萬噸左右,下週(第29周)壓榨量將重新回升至187萬噸。

據Cofeed最新調查顯示,7月份口大豆預報到港132船856.1萬噸,由於貿易戰升級導致中國買家將美西大豆洗船,另外巴西因工人罷工,物流受阻,裝船延遲,導致7月份大豆到港量大幅低於預期的930萬噸。8月大豆到港量預期850萬噸,較上週預估高50萬噸,因貿易戰,買家不敢貿然買美豆,10-12月買船量還較少,目前分別僅630萬噸、480萬噸和510萬噸,遠低於正常800萬噸的月度進口量,遠期大豆供應堪憂。

據Cofeed統計,截止7月10日,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156.54萬噸,較上週同期的150.57萬噸增5.97萬噸,增幅為3.96%,較上個月同期135.88萬噸增20.66萬噸,增幅為15.2%,較去年同期的128.85萬噸增27.69萬噸幅增21.49%,五年均值則是在120.645萬噸。

附:豆油庫存年度對比圖

近期棕榈油行情为何遭遇“滑铁卢”?

拍賣情況

7月11日國家臨儲豆油計劃拍賣50318噸,實際成交6286噸,成交率為12.49%,成交均價為5000元/噸。其中安徽省計劃拍賣17896噸,實際成交6286噸,成交率為35.12%,成交均價為5000元/噸;浙江省和廣東省流拍。下週二還將拍賣5.6萬噸豆油,和49.3萬噸大豆,以及6.1萬噸菜油,國儲菜油為今年首次拍賣。

總的來看:現階段馬來西亞庫存不僅已經止降回升,印尼庫存也在增加,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協會(GAPK)稱,截至5月底,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庫存量為476萬噸,較4月底397萬噸大增79萬噸,且進入三季度後其產地將會迎來傳統產量旺季,而印尼方7月維持零關稅,馬來維持5%關稅,對於馬來方面的需求有抑制。船運調查機構數據顯示馬來西亞7月1-10日棕櫚油出口較前月同期出口下滑14.4-23.1%。後期產地出口可能仍將保持一個偏弱的狀態。屆時庫存累計的速度可能會加快,將給棕櫚油價格帶來較大的壓力。從短期來看,很難找到推動馬盤棕櫚油價格回升的動力,預計將拖累國內棕櫚油行情,短線棕櫚油價格或跟盤低位震盪盤整。長期來看,貿易戰再升級,昨天人民幣離岸匯率暴跌732點,已經跌破6.7關口,巴西大豆升貼水大漲,推升大豆及棕櫚油進口成本,及第四季度中國買豆量較低,遠期原料供應堪憂,且因國內外倒掛,有少量洗船,國內棕油到船低於預期,庫存累積速度較慢,而進入7月末之後小包裝備貨旺季將逐步啟動,且美豆關鍵生長期天氣炒作多發,屆時可能會給油脂價格帶來提振。

作者:XXX;來源:天下糧倉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