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梟雄的末日——清、准昭莫多之戰

經過烏蘭布統之戰的重創,葛二蛋實力大不如從前,但梟雄依舊是那個梟雄,仍在固執的向康熙發起挑戰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在昭莫多以伏擊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者是清軍擊敗噶爾丹軍的關鍵一戰,也是康熙三徵葛二蛋的第二次大戰。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清軍士兵

在小編髮的前一篇文章裡說過,經歷烏蘭布統之戰失利的二蛋為了迷惑清軍統帥,曾當著清廷使臣的面對自己的侵略行為做出深刻的道歉,併發誓“自此不敢犯中華皇帝所屬之眾,凡有諭旨,謹遵行之。今往界上,視水草善地無人之處駐紮,候旨”,但是等到二蛋跳出包圍圈以後,二蛋就展露出自己梟雄的一面,翻臉就不認帳了,重新做起了重現蒙古帝國光輝的美夢。

人常常說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是有梟雄之資的二蛋是撞了南牆也照樣不回頭。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清軍騎兵

二蛋帶領著遭受清軍打擊、飢寒侵襲和瘟疫重創的軍隊回到科布多營地,迎接他的不是親人的撫慰也不是香醇的馬奶酒而是映入眼簾的破敗營地,原來是二蛋的好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著自己外出打仗,偷偷的把自己的大本營給洗了一遍,連二蛋最能幹的老婆大奴可敦都被一併虜走了,“策氏盡收噶爾丹之妻子人民而去”,但是梟雄就是梟雄,困難可磨滅不了二蛋的壯志。他以科布多為基地,招集散亡人員,四處尋找能恢復自己實力的方法,甚至向遠在西藏高原的達賴和西伯利亞的俄國求援,企圖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二蛋自小就是活佛,生活在西藏,和西藏的統治者之間有很強的聯繫,而且自二蛋的老師死後,新即位的達賴喇嘛是二蛋的師兄,也是一直支持二蛋的野心選手,達賴見二蛋輸的這麼慘,連忙組織物資援助二蛋,命令在青海遊牧的蒙古部落向二蛋輸送物資,另外還施壓給策妄阿拉布坦,讓其返還部分物資,二蛋的老婆大奴可敦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回到二蛋身邊的。二蛋還想向俄國借兵、買武器,但是俄國因為和清廷簽過了《尼布楚條約》,已經從康熙手裡獲得了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了,也見識到了清軍的實力,所以不願在趟渾水,當然隱秘一點的買賣還是有的,但聊勝於無,遠遠不夠二蛋使用,尤其是火藥、火器方面。

失去準噶爾汗國的二蛋沒有地方大規模補充實力所以只能敲敲邊鼓,想盡一切辦法恢復實力,但二蛋也自知不敵清軍,所以只在漠北擄民佔地,不復南下,自恃有大漠這道數百里的天然屏障,清軍對他無可奈何。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清、準對決

二蛋沒閒著,康熙同樣沒有閒著,但二人的方向不同,二蛋在舔舐傷口,康熙卻在接收二蛋送給自己的勝利果實,要知道原本的漠北蒙古也就是喀爾喀蒙古是遊離在清朝中央統治之外的,清廷對這些漠北蒙古人的控制力較弱,現在好了,拜二蛋的擴張所致,這些被準格爾殺破膽子的漠北王公紛紛南下依附清廷,但清廷就不收好處費了嗎?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就等於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康熙以防禦噶爾丹進攻為名,對著這些遷移而來的蒙古人就是一頓操作:調整部署,加強邊境守備;巡視漠北諸部,穩定喀爾喀蒙古上層,將逃居漠南的喀爾喀蒙古分為左中右三路,編為37旗,與內蒙古49旗同列;設立驛站和火器營,溝通內地與漠北地區的聯絡,專門訓練使用火銃火炮。

經過這些操作,蒙古人就等於是納入中央管理了,再也別想向以前一樣那麼自由了,但是兩權相害取其輕,誰又能指責這些蒙古人的選擇呢?康熙要的是服從,而葛二蛋要的可是他們的命!

康熙三十三年,清廷詔噶爾丹前來會盟,噶爾丹抗命不至,還屢次問康熙要自己的仇人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活佛,沒事兒還遣兵侵入喀爾喀,到內蒙古科爾沁等部,策動其背叛清朝,康熙遂決定誘其南下一戰殲之。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昭莫多之戰作戰經過示意圖

為使此次作戰順利進行,清軍在戰前做了充分準備:調集兵馬,徵調大批熟悉情況的蒙古人為嚮導,隨軍攜帶5個月口糧,按每名士兵配備一名民伕四匹馬的標準,組成龐大的運輸隊,備有運糧大車6000輛,隨軍運送糧食、器材;籌備大量防寒防雨器具,準備大批木材、樹枝,以備在越過沙漠和沼澤地時鋪路。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爾丹果然率3萬騎兵自科布多東進,沿克魯倫河東下,揚言借得俄羅斯鳥槍兵6萬,將大舉內犯。在此形勢下,康熙決定再次親征,次年二月,調集9萬軍隊,分東中西三路進擊:東路9000餘人,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越興安嶺西進,出克魯倫河實行牽制性側擊;西路4.6萬人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為主將,分別出歸化、寧夏(今寧夏銀川),越過沙漠,會師於翁金河(今蒙古德勒格爾蓋西)後北上,切斷噶爾丹軍西逃科布多之路;康熙自率中路3.4萬人出獨石口(今河北沽源南)北上,直指克魯倫河上游,與其他兩路約期夾攻,企圖殲滅噶爾丹軍於克魯倫河一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十八日,費揚古軍最先啟程。二十二日,孫思克軍啟程。兩軍相約,於翁金(今蒙古海爾汗杜蘭西)會師。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軍由京城啟程。四月初六日,薩布素率東路軍亦出發。中路、西路兩軍約於土喇(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會師,合兵進擊噶爾丹;中路軍進展順利,但西路軍遇到障礙。費揚古與孫思克原定於四月初九日會師於翁金,但孫思克部穿越大沙漠時,連日遇大風雨,馬畜踣斃,水草益乏,兵寒且餓,以至於四月十一日,方在翁金附近之察罕和逆追上費揚古。

為加快行軍速度,費揚古改變原計劃,從孫思克軍中挑選4000精兵隨己同行,餘者半留翁金守糧,半由尾後跟進;並奏報康熙帝,西路軍約於四月三十日抵土喇。康熙帝遂令中路軍緩行以待,以免中路過於突出,遭敵突襲;飾西路軍加速前進。因噶爾丹將西路軍所經之地青草盡焚,費揚古被迫繞行,以至五月四日才抵土喇。五月初八日,康熙帝率中路軍經科圖(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繼續渡漠北抵克魯倫河,接近噶爾丹大營。

噶爾丹見康熙親率大軍分翼排列,營壘遍野,如從天而降,又聞西路清軍已過土剌河,有遭夾擊的危險,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連夜率部西逃。康熙帝命內大臣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領兵追擊數日,噶爾丹倉皇遁至特勒爾濟口。

五月十三日,清西路軍進抵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距噶爾丹軍15公里紮營。昭莫多,蒙語為大森林,位於肯特山之南,土剌河之北,汗山之東,北依肯特嶺,東峙丘陵,西臨河水,。

帶領這隻軍隊的清軍統帥費揚古正率西路軍北進,得報噶爾丹蹤跡後鑑於清軍長途跋涉,飢疲不堪,決定採取以逸待勞、設伏截擊的方針。

清軍分兵4隊:東翼為京城及西安八旗兵、察哈爾蒙古兵,屯營高處。西翼為大同總兵康調元所率綠旗兵及右衛八旗兵、喀爾喀蒙古兵,沿河佈陣,將騎兵主力隱蔽於樹林之中。將軍孫思克率綠旗官兵居中佔領山頭,大將軍費揚古統軍列後。遵照康熙帝預授之策,清軍一律下馬步戰,待令再行衝鋒。

戰鬥開場前,清軍先以前鋒統領碩岱等400騎兵挑戰,誘使噶爾丹軍進入昭莫多。佈陣方畢,噶爾丹率2000餘騎已被誘至陣前,二蛋指揮士兵下馬戰鬥,集中兵力猛攻山頭。噶爾丹及其妻阿努更是冒矢舍騎而戰,但孫思克率兵據險防守,用火器、弓箭猛烈還擊,自中午至黃昏,雙方難分勝負。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戰士正在廝殺

此時費揚古陣中的寧夏總兵殷化行建議;出兩路奇兵,分別進攻準軍側後,加之正面合擊,必勝。這一建議被採納後,費揚古便命沿河伏騎,一橫衝入陣,一襲其後輜重,山上孫思克軍亦奮呼夾擊。噶爾丹軍立即大亂陣腳,噶爾丹奪路先逃,餘眾瓦解。

草原梟雄的末日——清、準昭莫多之戰

清軍獲得勝利

費揚古不敢再犯清軍曾在烏蘭布統之戰犯的錯誤,不顧黑夜將至鳴角號令眾將率部上馬追擊,在月下追殺二蛋30餘里,俘殲數千人,收降3000人,擊斃噶爾丹之妻阿奴,噶爾丹僅率數十騎西逃,自此戰報皆傳二蛋“精銳喪亡,牲畜皆盡”。

二蛋這次徹底輸的連褲子都沒有了,老婆、士兵、軸重、糧草等都賠了個精光不剩,但二蛋能降嗎?答案是不會!

下一章,梟雄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