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作為一個“書蟲”,我看過不少書,對此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以為看書可以和知識劃上等號。

奇怪的是,“學識淵博”的我,每當想調用書中的觀點時,記憶總是跟我玩捉迷藏的遊戲,而且輕鬆完敗我。

小有的挫敗感,讓我一度處在彷徨迷茫階段,“既然讀書無用,我又何必讀?”

直到某天看到一句話,我才恍然大悟。那就是採銅在《開放的智力》裡面說的,“知識的本質是相互關聯的事實,學習的本質是理解和創造關聯。”

原來我們閱讀完一本書,還要對書重新建構、聯繫自身的經驗,這樣知識才能和我們產生深度鏈接,這樣的知識才是牢不可破的。

僅僅這一本書就糾正了我的觀點,讓我快速成長。我很慶幸看到了其他的好書,讓我獲益匪淺,現在我將它們推薦給你。

一、思維認知類

《反脆弱》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這是一本改變你對世界運轉方式的書

我們一直以為世界的常態是確定,意外是小概率事件,我們的常規做法是預防。

比如為了減小地震的危害,我們把建築物按照某個抗震標準修建;為了降低洪水氾濫的不利影響,我們按照歷史最高水位修築堤壩。

但是有些意外總讓你防不勝防,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911事件,你根本沒有可參考的對策,因為它們都打破了原有的記錄。

作者認為世界是由一系列不確定組成的,只是我們低估了它的發生頻率。這些意外可以稱為黑天鵝事件,即無法預測的事件,有些意外甚至是毀滅性的。在它們面前,我們往往很脆弱。

對比作者告訴我們,應該採取反脆弱的策略。反脆弱包括以下三點

降低脆弱性,可以理解為主動預防。比如遠離危險性,不從事高危職業,從而降低意外發生的概率。

槓鈴策略,即吃透兩頭。先用90%的資源保本,再用10%的資源冒險一博。

積極試錯,用極小的成本實驗,從而增加成功的概率。比如創業初期,你可以先做出模型,得到市場的反饋再修正。

這樣,在意外事件面前,我們不但不至於被生活打趴下,而且還可能從中獲利,我們可以反思,你採取了反脆弱策略嗎?

《異類》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我一直以為天才是遙不可及的,而我這麼平庸,一輩子都追趕不上他們。

天才有無人能及的天賦。

而作者告訴我們,天才的產生要放在時代背景下考慮,所謂時勢造英雄。

作者認為天才的產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優勢積累的模式。

二是文化背景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所謂優勢積累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長桶理論,你的成功取決於你的長板,所以我們應該讓優勢更加突出。二是優勢累積,說明成功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打磨長處時,可以讓時間發酵,最後起到複利的疊加效果。

我們的思維和本身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如果你對思維認知比較感興趣,可以多瞭解文化知識,從而提高自身覺察能力。

《刻意練習》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和《異類》有異曲同工之妙,個人認為是《異類》的補充版,它還教我們如何練習。

你是否信奉一萬小時理論?你是否和我一樣,認為只要花了一萬小時在某個方面,專家的稱號就手到擒來?

作者認為一萬小時理論並不是絕對的,而是要保質保量的一萬小時,要符合

兩個標準:

一是你所訓練的領域是合理發展的行業,有一套成熟的評價標準和高效的方法。

二是你必須有一個能給你佈置訓練作業,及時反饋的老師。

採銅在《開放的智力》中補充到,三是處於變化較為緩慢的封閉系統,極少出現變革性的改變。

用這三個標準來看,象棋、圍棋之類符合一萬小時理論。而創造類工作本身沒有統一標準,因此不符合一萬小時理論。

那麼,我們該如何練習?

第二個條件貌似比較難,我們只是普通人,並沒有最優秀的導師指導。這時作者告訴我們,可以用同行業最頂級的書籍代替。

就拿寫文章來說,我們可以報個牛人的寫作課,或者找出你認為的優質文章,通過拆分、重組等方式學習,然後讓你身邊的朋友給出建議,或者發表出來讓大家點評,通過反饋的方式知優劣,不斷在改進中成長。

二、關於工作、學習類

《翻轉式學習》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這本書跳出了現代教育體系的誤區,明確了不同學習階段的任務。

比如,作者認為在幼兒階段,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主動學習精神,也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學習具體 專業技能培訓和在職訓練。退休後,也要持續學習,這與終身學習的思想不謀而合。

作者認為在前工業化階段,我們學習的重點是讀、寫、算,而在後工業化時代,我們的重點是創造力。其實,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純粹的記憶知識式學習即將被淘汰,據說未來社會,死記硬背的知識可以通過芯片的方式植入人體內。所以我們讀書時,不要滿足於記住了多少知識,而是讓知識轉化為能力,為我們服務。如果你是老師,不要滿足於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教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發現事物的本質。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不錯的觀點,那就是全課程學習法,也就是不分科學習。在學校學習中,我們為了理解、教學的方便,把知識分解為一個個孤立的學科,而現實中的問題卻牽扯到方方面面,這導致學不能用的局面。比如你是語文老師,你可以採用《反脆弱》裡面的槓鈴策略把90%的時間花在語文科目學習上,另外的時間花在其他書上,比如心理學、教育學等等。

這是一本能讓你瞭解學習本質的書。

《快節奏,慢生活》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書名就向我們闡述了生活的藝術:節奏要快,生活要慢

現在人的生存壓力很大,節奏快是無法避免的。作者不像雞湯書那樣一味的批判快節奏生活,也沒有片面的勸誡我們慢下來,生活的藝術在於在快和慢之間掌握平衡。

如何快?

作者把它命名為“聚焦擴散法”,我們的注意力就像手電筒,只會在注意到的地方聚焦。這要求我們有選擇的能力,注意信息,過濾噪音。

同時,作者還提倡一心多用法。這與我們理解的注意力分散不同,作者提出的一心多用有三個原則:集中、留心、選擇。我們首先要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然後快速切換到另外的內容上。有些只是操作性的工作可以實現多線程運行,比如插圖的同時回應同事等等,這相當於立體化使用時間。

如何慢?

慢的最高境界是“人閒桂花落”,你只有慢下來,才能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作者提出的方法是“斷電”,關掉一切電子產品,比如手機、電腦等。剩下的時間可以看書、閱讀等,細細品味好時光。

當然,對於如何快與慢,我們還可以補充其他方法,比如學會時間管理等等。

《深度學習的藝術》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作者採銅,這本書其實是《精進》裡關於學習的篇章。對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看這本就夠了。

作者認為有效的閱讀方法是:提問、解碼、操練、融合。

提問其實可以理解為《如何閱讀一本書》裡的

主題閱讀法。即你要把自己置身於問題情境下去學習,也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書。

比如當你是孕婦時,你會快速學習育兒知識;當你想買手機時,你一定會千方百計尋找了解渠道。當我想學炒股票時,我一口氣看了十幾本關於股票的書。問題就是我們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導向。

解碼,簡單的說就是把書拆解,對文章的結構和形式瞭然於胸。

操練,就是把知識當做技能來訓練。就像我們學習古箏,你學會了一首曲子,你會主動要求學另一首;你學會了簡單的指法,你會向更高難度的指法進軍。學習也是如此,你學會了低階的知識,你要學會超越自我,繼續高歌猛進。

融合,就是分析知識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從而產生合力的效果。

比如,我學習了這種方法,我會和其他關於學習的書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讓知識相互印證、遷移、互補,這樣才能由點及面,疏通你的思維路徑。

《如何高效學習》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作者的核心觀點是整體性學習,即把知識不再看做一個點,而是一種結構、模型。打個比方,如果把知識比喻為磚塊,那我們就是“搬磚工”,只負責把一塊塊的磚搬回家,即使磚再多也不能變成房子。而整體性學習強調結構,即房子的框架、主體,我們就是“設計師”,把磚塊加工成模型。

而比喻、內在化、畫圖法就是磚塊到框架的橋樑。

至於如何搭建,我這裡不做過多闡述,因為和採銅的觀點大同小異。

我要推薦的是本書第二部分的內容,如何成為高效學生。作者提出了能量管理、批處理等的方法。

有一句話說得好,所有的工作最後都是拼體力。我這方面有待加強,每當我做完一項兩小時的任務,總感覺元氣大傷,能量耗盡。而有些人總是打了雞血般,永遠有使不完的勁。我總是把原因歸結為身體狀態,現在想來,我正是20多歲的花樣年華,哪有弱不禁風的理由?

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增加能量儲備。原來,我們的能量像銀行一樣,只有通過不停的存儲,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我每次都是索取,從來沒有為能量銀行儲備,收支又怎會平衡?所以手機黨們,趕緊動起來,一年之計在於春,是時候鍛鍊了。同時作者告訴我們,有重大活動的前一天,儘量不做消耗腦能量的選擇,早點休息才是王道。

身體是1,其他都是0.想要學習好,我們要學會能量管理。

三、溝通類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其實學會了說話之術,我們每個人都是說話高手。那種說“不會說話就少說”的觀點是消極被動的,這年頭沒有不需要說話的場合,沉默不是金,嘴巴富貴的人更好命。

開始我以為這是本雞湯書,簡單羅列沒邏輯 的幾點步驟,看完之後,大家都相安無事,相忘於江湖。

看完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誤解有多深。這不是一本雞湯書,而是關於說話的經典“教材書”,小白看了進階為說話達人,達人看了進階為高手。

全書講述了“七個突破口”和“8大技術”,並附上豐富的案例,通俗易懂。照著“菜譜”,說話就像做菜一樣簡單。

四、文學類

《擺渡人》

這九本好書,我忍不住推薦給每個人


講述的是小女孩迪倫在去看望爸爸的途中,出了車禍死亡。她的靈魂來到了一片荒原上,只有通過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才能到達天堂。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相愛了。

荒原上的情景,就是你的心境。有貪嗔痴怨的人,靈魂容易被魔鬼追逐;而積極陽光的靈魂,則可以輕鬆抵達天堂。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

同時,荒原上的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心情只要一低落,就可能面臨悽風苦雨。

我們的現實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積極的人像陽光,溫暖了自己的同時照亮他人;消極的人像黑洞,空耗自己能量的同時榨乾別人。

看完全書,我為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純淨愛情感動,愛是永恆的,穿越時空。即使幾千年後,我相信讀者也會有我一樣的感受。愛是充滿力量的,你可以為守護之人堅強。

在故事中,迪倫有崔斯坦為她的靈魂擺渡。那麼我們呢,誰又是誰靈魂的擺渡人?恐怕很多時候都是自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