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是誰,萬科爲什麼而奮鬥|萬周社論

“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這種職業不需要有不體面的行動,甚至最優秀的人物也會懷著崇高的自豪感去從事它。”

——卡爾·馬克思(1818-1883)

200年前,德國小鎮特里爾誕生了一個嬰兒,在他30歲的時候,面對工業革命帶來的種種經濟社會危機和人性異化,他與好友奮筆疾書,寫出了一份改變歐洲、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宣言。

就在這份宣言問世的同一年,也就是170年前,一位偉大的畫家誕生在法國,他早年參軍,後從事金融工作,在一切順風順水之際突然自我流放到太平洋小島,創作出傳頌千古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幅名畫正是畫家高更本人一生的寫照:在世俗的成功之外,是否還有“意義”的追尋?

万科是谁,万科为什么而奋斗|万周社论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高更在塔希提島探索人生意義時,一個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偉人出生在江蘇,少年時面對“為什麼讀書”這個關於夢想的問題,他的回答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回答寫入了教科書,成為一代代國人的集體記憶。他也用自己的一生為這句話做了註腳。

40年前,周恩來生前推薦的一位革命接班人力排眾議,做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於是一場“邊緣革命”在南中國海邊的小漁村萌動。

又過了5年,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人,因不甘於原有平臺的逼仄空間和工作氛圍,南下深圳追逐夢想,於是便有了萬科這家企業,有了你我在這世間一段偕行奮進的旅程。

時光從今倒退30年,1988年股份制改造時,沒人敢預料到這家企業何時可以位列世界500強,那時的人們恐怕連“世界500強”都聞所未聞。

時光倒退到10年前,全球金融海嘯,行業立於危牆之下,末日論層出不窮,這家企業又遭遇雙重“地震”,憑藉著“活下去”的求生意志,終於在暗夜中覓得一線微光。

未經反思的生活不值得過。今夜,當我們從喧囂的日常瑣事中片刻抽身,對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思索這一切的緣起,不由感慨大千世界偶然之力與必然之力的碰撞,竟然會蘊含如此之多的可能性——“似乎那些能改造時間和空間的力量,那些能決定和改變我們設想好的命運的力量,在我們誕生前很久就起作用了,而且在我們身後會繼續起作用。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選擇,就像量子軌跡,只有瞭解這一刻,才能知道下一刻。在每一個交點上,每一次遭遇,都蘊含了一個新的潛在的方向。”

萬科是誰

竊以為,60年後如有人編纂“中國改革開放百年大辭典”,“萬科”將是其中的一個詞條,入選原因不在於這家企業的規模性和話題性,而在於它發展路徑的代表性。

在這家企業發展時間軸的左側,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特區拓荒牛精神、源遠流長的理想主義精神和人內心深處不安於現狀的衝動,編織成它的過去。這家企業的編年史裡,有幾代人青春的見證,有你我成長的印記,也隱藏著一份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日誌。

1980年代可謂當代中國的文藝復興期、五四精神的續篇,在時代的感召下,有人選擇用著書立說的傳統知識分子方式改變社會,有人選擇以新興商業的力量改變社會,還有人追求二者的某種結合,在“傳統-現代”,“人文-市場”之間轉換。萬科“人文精神、市場原則”的文化根基正是濫觴於此。

1990年代是中國經濟的野蠻生長期,改革開放之路得到頂層二次確認,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當時只有幾個億規模的萬科,竟然敢說“投資萬科,就是投資中國的未來”——與其說這是滿滿的信心,不如說是一個大大的夢想,即便在今天,敢於做這個夢的企業又有多少呢?。在互聯網、知識經濟、人力資本這些概念還未流行的時代,這家企業又在報上宣佈“人才是萬科的資本。”二十多年後,同樣的意思在投資界以另外一種更酷炫的方式呈現:“投資第一看人,第二看人,第三還是看人。”

世紀之交,隨著特殊政策紅利的逐步消失,關於“特區不特”的爭論觸動了每個深圳人敏感的神經。據當事者說,那段時間突然感覺自己的命運前途與這個城市的未來如此緊密地綁在了一起。而這家企業在懵懵懂懂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後,彼時正艱難地從多元化發展轉到專業化發展。企業的第一要務自然是活下去,若活不下去,為客戶服務就是一句空話。那時處於變革期的萬科漸漸領悟——自己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城市化進程的浪潮之巔。2016年進入“世界500強”後,萬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梳理萬科的發展軌跡,無意間與特區的發展軌跡做了個簡單對比,結果竟然顯示為兩條近乎平行的增長曲線。

經歷了黃金時代的洗禮與白銀時代的摸索,今天的萬科是一家為普通人提供美好生活場景的公司。衣食住行是人類永恆的需求,而面向普通人的產品和服務永遠有最大的市場。除原有的住房、物業服務外,萬科已經進入租賃住房、物流、商業、冰雪、教育、養老等領域。

今天的萬科是一家聚焦於實體經濟的公司。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但聰明人往往把事情搞糟,因為聰明人都喜歡走捷徑,而聰明人用笨辦法,才能養成真能力。萬科一直主張“當好農民種好地”,靠踏實的勞動、紮實的產品和服務獲取回報,反對“賺快錢”、“錢生錢”和“輕鬆錢”。

今天的萬科是一家敢於創新探索的公司。在建築科學與技術、住宅產業化研究方面,我們希望未來能走到全球前列,形成全球領先的自有知識產權。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由於萬科一直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又首創事業合夥人機制,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企業通過混改煥發活力,為世界商業文明貢獻“中國智慧”。

今天的萬科是一家致力於建設和諧生態的公司。和諧生態既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意味著我們在經營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探索進入環保、循環經濟產業。人與人的和諧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對客戶、投資者負責,也要對利益相關方負責,對全社會負責;不僅關注城市的發展,也要關注鄉村振興;不僅關注自身的成長,也要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上市企業,萬科已經不滿足於向世界宣佈自己的商業模式與單點突破,以上豐富的業務場景背後,不變的是我們的使命:為最廣大的利益相關方,創造更長遠的真實價值。

真實價值源於真實需求。好的企業滿足人的需求,偉大的企業試圖滿足人從未被滿足過的需求。必須承認,今天的萬科是一家時代的企業,但還不是一家偉大的企業,但正因有此差距,我們奮鬥起來才有奔頭——沒有夢想是一種遺憾,夢想輕易實現了是另一種遺憾。從“建築無限生活”、“讓建築讚美生命”、“城市配套服務商”到“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從千年雄安、碧水東羅到萬村更新……今天的萬科已經不只是“萬科”,它經過史上的四次主動蛻變,正在成為一家以人民美好生活為己任,為城鄉建設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解決方案的企業。

萬科為什麼而奮鬥

“你自己要什麼?”這個貌似普通的問題,恐怕是面試中最難回答的問題。太多的人隨波逐流,以周圍人的夢想模板代替自己的夢想;更多的人與世浮沉,以家人好友的期許代替自己的夢想;還有一些人,甚至喪失了夢想的能力,在日復一日的慣性中消耗生命。

人必夢想著,生活才有所附麗。

然而,夢想是一個神奇的指南針,它總是指向貌似不可抵達之處的一片花海,即便此刻你眼前只有世界盡頭的冷酷絕境。

夢想是一個總是瞄不準的標靶,為了射中空中的蒼鷹,你必須敢於瞄準星星,為了射中天上的星星,你必須敢於瞄準太陽。

夢想還是一條總也抓不住的小泥鰍,我們期待成長,迎接我們的卻是痛苦的試煉;我們期待陽光,迎接我們的卻是朔方的冰雪。

所以……我們的夢想就只是在業績數字後面再加一個零?這個當然很好,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上次數字後面多出一個零時,內心是如何喜悅。

但是,在這個時代,應該追求高速增長還是追求高質量發展,似乎早有定論。世間大企業,順境中高歌猛進者眾,逆境中穿越週期者寡。放眼全球,不少大企業能穿越基欽週期、朱格拉週期,少數大企業可穿越庫茲涅茨週期,能穿越熊彼特週期者鳳毛麟角。還記得《神奈川衝浪裡》嗎?乍一看,我們會被那滔天巨浪所吸引,仔細鑑賞,我們會被船工鎮定自若的表情所感動。

在不確定性的迷霧中,在商業競爭的巨浪中,有什麼確定的事物使得我們安心,值得我們終生追逐?

無需上窮碧落下黃泉,那夢想就藏在客戶的眼睛裡。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在“滿足客戶需求”、“更便宜地滿足客戶需求”之上,還有一個更深的境界:“滿足客戶從未滿足的需求”。任何產品都有生命週期,而服務是沒有天花板的,從城市到鄉村,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每一項都蘊含著值得我們畢生投入的事業。如果說我們曾因自己做出了什麼而欣喜若狂,未來我們將為客戶眼裡的光芒而欣喜若狂。

那夢想就隱藏在中國前進的方向裡。一滴水若要不幹涸,最好的方式是將自己融入大海。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以人民為中心,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城鎮化到城鄉協調發展……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而蘊含在新時代中的契機正是企業行動的解碼。

那夢想就藏在我們的文化根基裡。萬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外在動力是順應了城鄉發展和客戶需求兩條主線,其內在動力在於持續不斷地尊重人、成就人。34年前,王石創立萬科的初心之一,就是要給年輕人提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讓人享有有尊嚴、榮譽、責任、理想的工作生活,而非多年媳婦熬成婆。三十多年後,事業合夥人綱領提出了“合夥奮鬥”的主張。企業文化薪火相傳,即便這家企業的體量已經非常龐大,即便這家企業的管理並非盡善盡美,但我們總能在日常的互動與合作中,激起內心的一絲漣漪。

這個夢想的清單還可以很長,作為一個事業生態型組織,萬科這個平臺對夢想有足夠的包容性,大可不必定於一尊,那你的夢想呢?不妨說來聽聽。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夜晚,我們並肩仰望天空,竊喜上蒼賦予我們自由意志,讓我們可以去夢想從未見過的事物;我們一齊腳踏大地,感受大地的溫暖與厚重,堅信我們合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種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平和喜悅,讓我們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穩堅實。

2018年5月5日

万科是谁,万科为什么而奋斗|万周社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