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戲成癮」列入 精神疾病範疇


當“遊戲成癮”列入 精神疾病範疇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WHO稱,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基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性地位,其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影響,意味著對遊戲成癮的診斷治療方式,也有了權威依據作為生存基礎。可如何界定遊戲成癮,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事,世衛組織也提出了要綜合評測,將玩遊戲的時間、頻率、強度等納入考量,是否喪失了自我行為控制力,讓遊戲完全支配了生活等。需要看到,面對世衛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做法,社會各界的爭議很大。有相當多的臨床醫生和家長對此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學者認為這個領域的研究還不成熟,過早把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可能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這也說明,目前遊戲成癮尚無科學定論,缺乏一致性意見,應謹慎看待,不要過於盲從。

上述信息公佈後,不少遊戲愛好者很擔心,為自己可能被認定患上“遊戲成癮”精神疾病感到不安。很多網友則擔心,類似“電擊療法”、“軍事化戒網癮”、“暴力治療遊戲成癮”等戒網癮手段會不會由暗轉明,甚至搖身一變獲得合法身份,成為商家光明正大賺錢牟利的依據,令更多孩子遭受傷害?

近年來,少數中小學生因長時間沉迷於網遊之中,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荒廢學業、天價充值、不聽管教、暴力衝突、自棄自殘等。很多家長產生焦慮情緒,聲討網遊的危害性,四處尋求戒除孩子游戲成癮的方法。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現“戒網癮”“戒網遊”的治療機構,不但收費不菲,而且往往採取封閉式管理,對孩子進行軍事化管束,利用電擊、毆打、辱罵、體罰等殘酷方法,進行所謂戒網癮治療,而結果令人震驚。媒體報道了多起孩子在戒網癮學校被電擊損害精神或被暴力毆打致死的悲劇,雖然政府因此叫停“電擊療法”,禁止暴力治療手段,可家長“戒網遊”的需求非常旺盛,部分地方政府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縱容非法“電擊療法”等發展。不難預料,如果遊戲成癮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後,各種非法治療手段、機構極有可能藉此獲得“蓬勃發展”的機會,而這些非法治療手段,不僅難以達到治療效果,反而會給孩子們造成更大的傷害。政府和社會對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慎重對待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採取謹慎的態度進行科學研究,徵求專家和民眾的意見,不要輕易批准相關診斷治療方法。應當嚴格遵循科學實踐原則,對治療方法進行合規評估,避免缺乏科學依據的治療手段合法化,成為某些人牟取暴利、侵害他人權益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