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嚮往、可託付終身」,晉江四十年不改熱土本色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六月,晉江。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閩南小城一片生機、忙碌。

晉華集成電路產業園裡,一個集產業、研發、科創、商貿、居住為一體的產居科技新城雛形初現;

位於泉州環灣發展核心地帶的晉江國際鞋紡城,1100多間商鋪招商率達99%,打造中國乃至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產品最新的千億級別的鞋服原輔材料市場的目標步步靠近;

在晉江重要科技創新平臺之一的創新創業創意園,一個個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入駐於此,福建“中關村”的美譽名副其實。

……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晉江市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情況。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楊睿/攝)

行走在晉江繁忙一線,喧鬧中,總有些“愛拼敢贏”的氣息激盪左右。

而在晉江市城市展館,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晉江從“高產窮縣”邁向全國縣域經濟前十的壯闊歷程。

40年前,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搞作坊、辦工廠……晉江成為騰飛熱土。

2001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步入新的十字路口,區域經濟發展面臨著全新的環境與挑戰。

此時,初戰告捷的晉江,也遭遇了前行瓶頸——“低端競爭,富而不強”。

未來之路,晉江怎麼走?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一項世紀之初的探索和總結,為晉江刻下行動指南。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帶著思考專程到晉江市調研。下企業、進社區、訪農村、走基層,在調研中,習近平總結提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係”的思路。

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


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


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


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


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

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係,


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係,


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


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係,


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

“晉江經驗”,由此提出。

這一世紀之思,引領晉江發展之潮。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是“晉江經驗”指引當地發展的親歷者。

“我們晉江人的共同感覺是,總書記給我們提出了一條戰略性、前瞻性的路子,‘晉江經驗’一直在指引著晉江,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如此。”劉文儒說。

始終堅持發展社會生產力。以此為改革和發展根本方向的晉江,從2002年到2017年,GDP增長7.2倍,財政收入增長10.6倍;經濟總量連續24年位居福建省縣域首位;1.5萬多家民營企業,每年創造著近1000億元的產值……

變的是綜合實力,不變的是熱土本色——

晉江越來越成為民營實體的熱土、創業創新的熱土,更是人才集聚的熱土。

作為國內最大的生活用紙和婦幼衛生用品製造商,恆安集團“誠信、拼搏、創新、奉獻”的企業精神,正是循著“晉江經驗”的道路走出。如今,恆安集團擁有固定資產302億元,不僅在國內進行產能擴張,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其先後在馬來西亞、印尼、俄羅斯、芬蘭等國投資、延伸產業鏈。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民營企業,還看晉江。

據介紹,晉江97%以上的企業是民營企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822家,已有7個超百億產業集群(包括製鞋、紡織服裝、建材陶瓷、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紙製品、新材料),其中製鞋、紡織服裝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

在晉江“三創園”,37歲的曾秋莎與丈夫創辦的安能鋼鐵製造有限公司,專注比錫板研發、銷售。這位巾幗創業英雄說話乾脆利落、辦事風風火火。

憑著自主研發、對產品進行創新、誠信經營,對大小客戶一視同仁,她的安能公司取得了30多項專利技術,市場越來越寬,客戶逐年增加,從初創時的步履艱難實現瞭如今年營收3億元。

在晉江,這樣的創業傳奇並不少見,就像曾秋莎所說:“在晉江這片創業的熱土,只要找準方向、‘愛拼敢贏’,就一定能成功。”

據瞭解,僅在“三創園”,目前就入駐企業49家(籌備上市8家),創客580人(博士102人、碩士113人),在孵企業共擁有專利193件。

走進安踏集團研發中心,幾名外籍工作人員正在熱烈交流。

隨著晉江逐漸成為國際舞臺,安踏的高端人才也呈現多元化和國際化,員工們來自美國、意大利、韓國等世界各地,高管團中擁有國際化背景和世界500強企業經驗的人員比例超過25%。

觀安踏可窺晉江。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據瞭解,晉江每年安排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00餘人,建立“1+N”人才政策體系。目前,晉江的博士人才集聚效應已凸顯,晉江博士協會會員達551人,在晉江工作的博士人才達25人。

熱土本色在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中愈發清晰。政府的引導與服務吸引了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又成為帶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支點——

晉江先後建成7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13家院士工作站,已成功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5家,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88個。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四十年不改热土本色

“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嚮往、可託付終身”,晉江的現代化品質就蘊藏在這句流行頗廣的推廣語中。

如今,吸引著114萬外來人口的晉江,也逐年迎來本土人才的迴歸。

  • 33歲的權書嫻10年前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晉江創辦“玉巢燕窩”,專注燕窩銷售,歷經走街串巷、熬夜加工、商品積壓。依靠晉江巨大市場潛力和自己的一股韌勁兒,如今,她在國內燕窩市場嶄露頭角,還在國外擁有了自己的“燕屋”;

  • 29歲的晉江陳埭民族中學高中英語教師李曉婷,曾在廈門和香港讀書多年,但畢業後她依舊選擇回到家鄉,並在業餘時間以志願者的身份,擔任來訪客人的講解員;

  • “大女孩”蔡夢思,在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擔任專職講解員和遊客中心負責人。這個有著豐富文化遺產的傳統街區,不僅生養了她,也給她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

對於不斷傳承發展“晉江經驗”、始終保持熱土本色的晉江,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而體會最真的,莫過於身在此中人。

大家都在看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韓亞聰 許真學 姚改改

美編/李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