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台發展路徑淺析

2016年中以來,經過7年的技術與概念混戰,物聯網產業終於進入穩步發展期。再加上傳統制造被工業4.0、智能製造2025等概念喚醒,整個物聯網產業的參與者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來自ICT/互聯網、工業自動化、傳統制造業等各個領域巨頭的加入,以及相關技術的成熟,讓

物聯網產業進入了“第一級入口”的資本角力時代。

聯動原素經過持續的跟蹤調研,發現“第一級入口”集中在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物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現象級(高市場覆蓋率)的智能終端三個層面。今天,聯動原素就對目前37個物聯網平臺的跟蹤情況,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鑑於某些海外平臺沒有在中國、沒有開發者接口,本文只講中國本土企業,併除去一些剛剛搭建的平臺。)進行一個發展路徑方面的探討。(關於嵌入式操作系統和智能終端的分析,請看後續文章。)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如何定義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

在2017年底,聯動原素已對物聯網平臺發佈過一系列的分析文章(請參看文末的往期回顧),將物聯網平臺分為了3類:基礎設施平臺、應用開發平臺、服務運營平臺。並且認為各類平臺的理想存在狀態是: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其中基礎設施平臺負責數據的存儲與處理等問題;應用開發平臺負責為服務運營平臺提供應用開發的基本工具和構件;服務運營平臺負責應用服務的運營,可以說到了這個層面,運營重於技術。

現階段,由於整個物聯網產業剛剛從“技術思維”進入“應用思維”,應用開發平臺便成為了產業發展核心。尤其是2015年開始,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蜂擁而至。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時至2018年,雖然大部分企業依然活得很“糾結”,對自己的定位尚不完全確定,但是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發展路徑開始逐漸清晰。既然要談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發展路徑,首先要弄清楚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定義,就是“何為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

經過對37個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走訪調研,發現作為應用開發平臺必須具備3個基本功能,也是它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設備上網、數據上雲、App開發,如果要給這三個功能加上定語,應該是:快速、安全、穩定。

從難度係數上來看,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首先,我們從相對最簡單的“數據上雲”說起,為什麼說它最簡單,因為我們已經走過了互聯網時代大規模數據上雲的歷程。當然,相對於互聯網的數據,物聯網的數據更多的是時序數據,當設備連接量小的時候,比如只有幾百臺的時候,不會增加多少難度。但是,當設備量達到一定規模,比如萬級、十萬級,甚至是百萬級,並且設備類型多樣化、地域分佈跨時區的情況下,難度就上來了,也就是說物聯網“數據上雲”的難度是分層級的。不過從目前看來設備連接量處於萬級,且設備類型單一的平臺比較多,真正能夠達到十萬級、百萬級的寥寥無幾。所以說“數據上雲”相對簡單。

其次,說“設備上網”。這個事情看起來,似乎也很簡單,給硬件裝個Wi-Fi模塊、NB-IoT模塊、GPRS模塊,似乎就可以解決了。但這隻限於增量設備,並且在增量設備裡也要考慮該設備的使用場景、形態、功耗等方方面面的情況,才能決定讓它以怎樣的方式上網。

在存量設備中,從應用場景上來看,一個是消費級場景,一個是工業級場景。在消費級場景中,除了快消品,大部分設備,比如空調、冰箱、電視等的使用年限都在10-15年,而在過去10年中,這些設備基本都達到了“戶均一臺”(第六次人口普查4.1億戶家庭),也就是說增量市場空間已不大。就以冰箱為例,自2009—2011年家電下鄉政策刺激後,接下來的幾年銷量均呈下滑態勢,比如2016年同比下滑0.7%,2017年同比下滑5.3%(以上數據來自某家電研究報告,若有問題,請指正),也就是說總體來看,增量設備的量遠小於存量設備,而聯網的家電設備從2015年才開始全面推向市場。

同時,在工業級場景中,設備的使用年限更長,比如據聯動原素瞭解有使用了40年的生產設備仍然在運行。而在一些比較偏遠,或者人力難以觸及的地區和場景中,恨不得那些設備可以萬年不壞。再加上近幾年實體經濟相對蕭條,對新設備的購買需求不是那麼旺盛,所以存量市場佔比更大。

也就是說,在“設備上網”這個層面,最大難點在於大量存量設備的聯網問題如何解決

最後說難度係數最大的“App開發”功能。可能大部分人一看到“App”,就想到了手機上各種各樣的App,會覺得非常簡單,App嘛,隨便找個軟件外包公司就可以做。但是,看清楚了,是“物聯網App”,不是“互聯網App”。互聯網App主要解決人與人的交互問題,但是物聯網的App不僅要解決人與人的交互問題,還要解決人與物的交互,物與物的交互問題。這裡面多了一個物,難度就是幾何倍數的增長。

我們就以冰箱為例,人與冰箱交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首先要看與冰箱交互的人是誰,如果是用戶,那麼其目的是為了存取物品?實時瞭解冰箱內的物品情況?讓冰箱幫助購物?如果是冰箱生產商的工作人員,那麼其目的是為了瞭解冰箱各個功能的使用情況?瞭解不同地域用戶的使用習慣?實時掌握冰箱的潛在故障?然後通過什麼方式和人交互:語音?屏幕?手勢?短信?這裡面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個不同的邏輯,而這些邏輯都要在其關聯的App上體現。

所以物聯網終端多樣化、場景碎片化;同時,同一類型終端在同一場景中的運行模式和商業模式也不統一。這就導致企業在進行應用開發的時候,各種邏輯都要嘗試,結果就是“物聯網App開發”這項工作的難度增加,也導致了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公司不能像原本設想的那樣“讓用戶以搭積木的方式自助構建物聯網應用”,而要投身去幫助用戶做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這也是導致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開始分流的關鍵因素,並有可能決定這些平臺企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發展路徑猜想

2018年開始,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有了比較明顯的分流傾向。如果按照當前的情況往前演進,我們預測這些平臺會經歷兩個階段,最終會呈現三種狀態。

第一個階段:雲存儲+解決方案

可能到2020年前,即具有較高數據價值的單一設備聯網率,或者場景化組合設備的聯網率低於一定比例,比如30%,應用開發平臺公司會呈現兩種狀態,一種以賣雲存儲為生;一種以做解決方案為生。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一眼望去,是不是發現除了中國移動,全是原來做IaaS的企業?不過這個想一想也很正常,目前整個物聯網產業還處於“設備上網”的初期階段,設備上網了,就有數據,有了數據就需要存儲,尤其是現在不知道哪些是有用數據,哪些是無用數據,所以乾脆都存起來,所以對存儲的需求增長可想而知。

當然,這些公司也不是不做解決方案,拿了項目,可以外包啊!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這部分企業還堅守在幫助用戶構建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或者協助用戶在其平臺上自主構建解決方案的第一線。

在此,特別提一下聯想懂得的GLA平臺,似乎不在這兩種狀態之中。除了技術賦能之外,更加註重資源賦能。

第二階段:雲OS+物聯網系統運維+物聯網服務運營

當物聯網設備聯網率達到一定比例,比如50%以上的時候,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可能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可能呈現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是成為早期大家都在提的物聯網雲OS第二種是成為物聯網系統的運維服務商第三種是成為物聯網服務運營商

要成為雲OS,要能夠實現跨類型、跨場景的物聯網應用快速開發

。但是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如果設備類型和應用場景的跨度太大,那麼該開發平臺的構建週期就太長,所以關聯場景中的跨領域開發平臺,成為引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當前來看,可以分作三個基本場景:消費級場景、城市管理級場景、工業級場景。不過從存儲走到OS的企業,可能受場景的限制會小一些,因為他們的核心優勢可能在於跨領域的數據價值挖掘,以及應用開放。當然,達到這一層級,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資本和資源支持,所以整體看來,大型企業,以及獲得了大規模投資的企業更具競爭力。

現在“物聯網不是技術,是應用,是服務”這一理念,在業內基本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物聯網應用和服務的背後就是系統的支持,而這些系統就是應用開發平臺公司正在幫助用戶構建的解決方案。當應用開發平臺的那些用戶們能夠基於這些解決方案運營物聯網的應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時候,一部分應用開發平臺企業將承擔其系統運維的重任。這一點頗像當年的雲計算產業發展路徑,上百家企業角力公有云,僅有數家勝出,剩下的企業要麼離場,要麼轉戰雲運維,發現這個市場比公有云能容下更多的企業。

最後,一部分可能會成為物聯網應用服務運營商,比如運營一個“工程機械共享服務”,或者一個“燃氣灶變賣為租服務”,或者一個“基於環境數據的健康管理服務”等等。也就是說,當聯網的設備量足夠大,有效數據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基於數據的物聯網應用將迎來大規模爆發,那個時候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創業高潮,而今天已經入行的應用開發平臺企業原則上更有機會成為優秀的物聯網應用服務運營商。

(下週請看“各形態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企業代表淺析”)

物聯網產業入口之戰——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發展路徑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