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碧波景色美——常太鎮大力推進小流域治理

綠水碧波景色美——常太鎮大力推進小流域治理

如今的渡裡溪,溪水清澈,兩岸護坡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蔥蔥

綠水碧波景色美——常太鎮大力推進小流域治理

莒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現場

□湄洲日報記者 朱建婷 通訊員 易振環 文/圖

夏日時節,夕陽輝映下的東圳水庫,波光粼粼,水鳥飛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這是常太鎮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落實河長制見成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常太鎮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六水共治”(治汙水、清河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抓手,大力推進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重點開展河道保潔、清淤清障、畜禽養殖汙染和石材加工行業專項整治、安全生態水系建設、“一河一檔一策”編制等重點工作,使用“掌上河務”APP實現區域範圍電子化巡河全覆蓋,河長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水域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五大總體目標。

■因河施策 對症下藥有良方

炎炎夏日,綠樹陰濃,行走在該鎮渡裡溪岸邊,但見河水清澈,兩岸護坡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蔥蔥。該溪經過一番“洗禮”,已煥然一新,顏值大增,變身為一條條水美生態景觀帶。

“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變化人人看得見。”渡裡村不少村民表示,站在渡裡溪畔,看到乾淨的河水和周邊茂盛的優美的景色,心情十分舒暢。

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巨介紹,渡裡溪位於延壽溪上游北部,發源於仙遊縣鐘山、遊洋,流經常太鎮,整治前兩岸時常可見成堆的垃圾,河道淤泥堆積,對此,渡裡村以推進河長制以契機,綜合整治堤岸、灘地,清淤清障,改善河道水環境和景觀,自2016年開始啟動,如今已成效明顯,接下來還將沿繞溪道建設步遊慢道、生態緩衝帶和生態親水節點,將成為村民聊天散心的好去處。

渡裡溪的變化只是常太治水效果的一個側面。一水一渠總關民,河流問題歷來備受矚目。該鎮副鎮長鄒聖俠說,常太鎮地形上系一山間盆地,四周為低山、丘陵所環繞,中央地勢較低,攔截延壽溪成為東圳水庫,境內河流縱橫、水系密佈、自成體系,共有小(二)型水庫7座,山塘17座,中小河流43條,總長126.2km,流域面積201km2。

因此,在推進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該鎮從河流基本問題入手,組織駐村工作隊、村幹部等人員對全鎮所有河流進行核實摸底,做到從區域到流域全覆蓋、從溪流到交界斷面全覆蓋,全面完成所有河流的名錄登記和所轄河段的邊界線確定以及“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工作體檢表和河道名錄、分界、河長公示牌等工作。

通過河流基礎數據,該鎮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域內外、干支流等情況,實施建設莒溪河道整治、珠口溪河道整治、渡裡溪河道整治、東圳水庫庫濱帶生態治理工程(樟龍溪)、延壽溪上游及支流(莒溪、草埔溪、溪北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等工程,重點整治疏浚,加快村莊周邊的河道清障清淤、垃圾清理等,著力構建人水和諧、濱水宜居的生態水系循環系統。

■水岸同治 景觀與防洪並重

6月8日,記者來到該鎮莒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現場,只見右岸挖掘機不斷揮舞機臂清理河床淤泥,一旁10幾名工人正在進行鋪設涵管作業,雖然下著細雨,但工人們依然在崗位上忙碌不停。

工人們正在進行的是清淤和加固河岸工作,以改善河道水環境和景觀,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3%。鄒聖俠介紹,該工程主要位於常太鎮下莒、過溪等村,全長4.93km,主要進行河床清理、埋石砼固腳、生態擋牆護坡、綠植防護和休閒步道等,將按照“一脈四帶”的總體佈局佈置,綜合整治堤岸、灘地,讓莒溪水系系統得到恢復,使水量更充足、水流更自然、水質更良好,使河岸和河床更加符合自然、穩定和漸變態勢,沿河動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更加豐富多樣,水系結構更加完整,防洪安全體系更加完善。

“不只是景觀工程,該工程更是便民利民的水利設施,將防洪標準提升為10年一遇。”鄒聖俠告訴記者,工程還採用埋石砼固腳、生態擋牆護坡和綠植防護,通過實施小流域整治,收到“生態美、百姓富”的成效:一是提升水環境質量。這裡的河流斷面水質、水生態、水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改善,地表水從過去的Ⅳ類提升到現在的Ⅱ或Ⅲ類。二是提高蓄排水能力。河岸整治後達到1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同時發揮了灌溉、行洪、供水等水利功能。三是帶動建設美麗鄉村。把良好水環境與田園風光融為一體,促進土地得到規模流轉。下莒村接受九龍谷景區的輻射,建設一區一街一水,即新農村集聚區、旅遊休閒一條街、莒溪沿岸步行長廊,與九龍谷國家風景區相互連接,打造城市郊外的旅遊生態景觀水系。

常太根據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藍圖和河長制九大專項行動佈置要求,圍繞“六水共治”三年行動計劃,持續發力,按照防洪安全、生態修復、田園休閒、綜合治理,體現防洪安全、水環境治理、生態休閒三位一體的治河理念,堅持以生態修復為主,防洪排澇為輔,結合親水、休閒設施,還將大力推進轄區內院裡溪、東太溪、常太溪等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打造一批示範性、建設性的堤岸整治工程,實現園林景觀生動自然的目標,紮實推進東圳庫區水環境生態保護與建設。

著眼於打造美麗水岸線,常太還堅持水岸同治,建管並重。連日來,該鎮開展涉河專項整治,依法對轄區畜禽養殖反彈戶和石料加工廠實施強制拆除,確保汙染源整治全方位進行。同時,加快建設汙水處理系統,推進雨汙分流,優化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汙水收集率,全鎮計劃用兩年半的時間實現28個村的農村生活汙水全面有效處理,並落實農村小、散、亂、汙的專項治理,加強排汙口的日常監管,降低入河汙染物排入量,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助力建設美麗鄉村。

■日常管護 推動治理長效化

6月7日一大早,該鎮河道專管員蘭國棟一如往常,打開手機裡的“福建河長”APP,前往自己負責的院裡溪金川段開始軌跡定位巡河。

最近雷雨天氣頻繁,容易沖刷河岸導致河面垃圾增多,巡河時需格外認真,一大早他就清理不少河道垃圾。每天鎮裡還有其他27位河道專管員也重複著這樣的動作,巡查河道、清理垃圾、事事記錄,通過APP第一時間準確記錄巡查日誌,並以紙質或信息化電子記錄等形式存檔備查,對河道實現全天候、無死角,反饋“零延遲”的監管。

為推進河道專管員常態化巡河,該鎮出臺了《城廂區常太鎮河道專管員管理辦法》,對職責分工、巡查頻次和內容、巡查記錄、問題發現和處理、考核獎懲等進行細緻的分類和規定,確保監測有辦法、管理有機制,進一步提升河湖保護的力度。

同時,為進一步完善水治理體系和提升河流管理水平,該鎮還建立健全河流保護管理長效機制,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每月不定期彙報巡河情況,河道保潔狀況,確保河長制組織體系全覆蓋、保護管理全域化、履職盡責全週期,真正建立起全天候、全覆蓋的管護長效機制,實現治河無盲區。

鄒聖俠說,該鎮還藉助“互聯網+隨手拍”,依託河流流經所在村的保潔員隊伍,抓好河道的日常保潔,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給每條河道安裝視頻探頭,配備督查長和警長,做到每條河流導遊有保潔員、有督查長、有河道警長和有視頻探頭,為河道整治保駕護航。

此外,該鎮還進行“河小禹”專項行動,舉辦與河長面對面座談,開展延壽溪河段巡查、河道沿途河長制主題宣傳等護河志願活動,每個流域建有微信群,便於溝通和監督,進一步推進河務監管。村民可以及時拍照上傳到微信群,河道專管員會第一時間清理乾淨,讓河道保潔真正有效化、常態化,確保河面無漂浮物,持續營造護水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