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有可能通過派單算法操縱市場從而謀取超額利潤嗎?你怎麼看?

胡文欽


一輛私家車,擱在十幾年前,好像基本都是自己開,並不能帶來額外的收入。可滴滴的出現,讓私家車有了收益,也因為這樣很多人加入了滴滴。做滴滴,有的是全職,有的是兼職,都是在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去掙得一些外快。加之當時的我們對出租車的無奈與投訴無門,並且滴滴平臺給司機和個人提供了高額的補貼,因此很多的司機在那兩年是掙到了很多的錢。

高額的補貼也是滴滴拉攏客戶的主要原因,在資金燒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開始停止補貼,我們也就覺得怎麼滴滴比以前貴了,尤其是這兩年,很多的司機沒有掙到多少的錢,慢慢的也就改行了。

直到兩三個月前的空姐事件發生,這一下給滴滴敲響了警鐘。後面也是出現了幾起司機對乘客做出不雅舉動的事件,我們用戶甚至在思考,滴滴司機究竟怎麼了?在遇到這樣的事情後,滴滴平臺也是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應該說態度不錯,接著就是對一些問題進行整改。

監管部門的態度

出了一系列的事情,監管部門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為了加強和管理網約車,更是制定一些相關的制度和措施。尤其是一線城市,對網約車司機要求考網約車駕駛證,考個駕駛證倒也不是什麼大的事情。關鍵的是私家車一旦拿到運營者,報廢期將會提前很多年,好像是6年就要報廢。並且保險的額度也是比一般的私家車要高很多。

而對於那些沒有考取網約車駕駛證卻從事網約車服務的車主,被查到了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想想當初網約車出來的初心,是不是一切都變味了。

平臺的高額抽成和一些潛規則

不知道你們對滴滴平臺的抽成了解多少?以前我是不知道的,但通過和很多滴滴司機的聊天發現,滴滴平臺的抽成比列明顯偏高。路程在15公里以內,抽成達到25%,而超過了15公里,抽成是30%。這個數字具體準不準確,我不能保證。和那麼多的滴滴司機聊天,估計十有八九是真的。

滴滴快車裡面有個拼車,這個功能不知道你們用過沒有。對於這個功能,很多的司機表示無奈。拼車的話對於司機來說是很不掙錢的。舉這麼一個例子,從A地到B地,距離是8公里,拼車的價格是25塊錢(假設的)。可能一個人去的話,價格會比這高點,但是一旦有人選擇拼車,還是兩個人,那司機其實自己是沒有多少錢的。除了給司機應用的錢以外,剩下的都是到平臺裡面去了。

在高峰期打車,一定是比較難打的。這個時候你可能會通過

加價的辦法,來讓司機快點接單。但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你加的錢並沒有到司機的收入裡面,而是直接到平臺去了。我當時也問過一些司機,有沒有條款寫明這加價的錢是給到司機手裡的。給我的回答是,有條款寫明,可就是沒給啊。打電話給客服也是沒多大的作用。

以前的滴滴 提高私家車主的收入,補貼很多,為更多的人提供出行服務

現在的滴滴 首先要取得兩個證,提前報廢,高抽成

有時候也會跟他們開玩笑,我說,要是美團來了,你們會不會去美團啊。他們的很多人回答是,美團的抽成不高,它來了我肯定會去的。

看完了這些,你會明白滴滴的套路了。至於會不會通過派單算法來獲取更多的利潤,我們不想去猜,我們只想說長期損害用戶和消費者的利益,那結果只有被我們拋棄。


17看科技


滴滴開發市場砸了上千億,現在這個情況我非常擔心滴滴還做不到盈利就要出問題,本來就不是特別剛需的一個項目,替代滴滴的幾種模式共享單車,出租車,公交車,地鐵基本上都是不需要成本就方便的替代了。平臺抽成越來越高,司機收入越來越低,司機越來越少,幾次通過滴滴打不到車乘客就會放棄滴滴了,那個時候就麻煩了。他自身的原因比較大,現在又加上了政府嚴格的監管和競爭對手的衝擊。



滴滴會不會通過改變算法來謀取高額利潤?我相信不會,畢竟平臺需要大家的支持,尤其是現在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持平臺是很難走下去的。政府監管競爭對手夾擊滴滴如履薄冰,如何設計出讓已有的會員尤其是司機會員滿意應該是他現在的重中之重,所以我相信滴滴不會那麼幹,甚至滴滴現在應該考慮司機反應最強烈的問題,派單不科學空駛比較多。
確實有時候跑五公里接個2公里的單子,油價馬上就要奔8塊而去了,這樣的單子一天遇上幾回誰還願意跑?這個可以參考物流滴滴快遞物流第三方支付“51快配app”的模式,根據訂單搶單,貨運滴滴搶單是司機自己報價雙方協商價格,如果不好單子沒人搶怎麼辦?所以確實也是個難題,總之滴滴目前必須作出改變,否則真要玩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