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高雅之詞行汙穢之事

言高雅之詞行汙穢之事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一直對一件事充滿了不解——上廁所不沖水。我們的大學條件相對較差使用的還是樓裡的集體廁所,每次上廁所我都覺得很是尷尬幾乎無立足之地。

保潔阿姨每天來總是將廁所打掃的很乾淨但總是沒有多久就又成了“無法立足”之地,或許這些衛生問題放在明面上來講有違大家的素質張口閉口就是“屎尿”,但令人諷刺的是大家有羞恥之心談話避諱“屎尿”這樣的汙穢之詞。但做的確是禽獸之事。

我參加過一個培訓講師在大會上講“如廁文明”,在我的印象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這遠比大談理想、責任,對學生更管用。說實在的,今天的大學生,如廁不衝的情況十分嚴重。有一家用人單位舉行大學畢業生招聘面試,面試之後,打掃公廁的阿姨直喊吃不消,阿姨問公司裡的人,今天公司來了些什麼人,是不是鄉下來的?這番話不是歧視鄉下人,而是在鄉下拉完就走是很正常的,有些地方基本上就沒有抽水設備大便也是要用著肥料的。

言高雅之詞行汙穢之事

在廁所的顯眼位置有著很多的標語用於提醒沖水我覺得這已經是很羞恥的,連上廁所沖水都需要時刻用標語提醒。但可笑的是這標語並沒有什麼作用可能我們會理解為大家的素質高自覺上廁所後處理“善後”事物,但是很不幸正相反標語都拯救不了低素質舉動。所謂言語有羞恥之心穿著光鮮亮麗行為素質低下給一個定義就叫“高等禽獸”或“進化了一半的禽獸”。

在中國古代用於啟蒙的課本之一就是《三字經》。在《三字經》的第一段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而差異的原因在於教育如果素質教育教育不好素質那於國於民都將是不利的。

言高雅之詞行汙穢之事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便後不沖水是一件小事。但這樣素質低的行為卻可能對“禮儀之邦”的國家形象和文化內涵造成損害,成為中華民族歷史裡的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