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辛大師:佛教放生產業鏈每年百億美元不計存活率

天辛大師:佛教放生產業鏈每年百億美元不計存活率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慈善人數增長,放生人數與放生活動越來越多,規模放生活動盛行。此問題逐步呈現於公眾的視野,特別是在放生過程中,因其方法和方式的不當屢屢出現中國式放生的情況:據天辛大師估計,中國大陸組織每年放生的魚、蛇、烏龜、鳥,獸甚至昆蟲的數量約有2億,之後透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曝光,國際輿論一時恍然。但是,該數據的提供者天辛大師並不贊同中國大陸這樣的放生現況。

1、隨意亂放兇猛物種,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導致弱小物種的滅絕;

2、購買動物放生,容易刺激殺生黑色產業鏈;

3、買賣野生動物,違反國家法令;

4、大量放生,超過生態負荷,導致生態失衡;

5、不顧生物習性,誤將生命置在不宜生存的環境;

6、不注意動物檢疫,可能傳播疾病;

7、不考慮安全,隨意亂放有危險的動物。

8、前面放生,後面捕撈。

天辛大師:佛教放生產業鏈每年百億美元不計存活率

放生效果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尊重科學

近些年,由於科技發展,人類活動半徑迅速擴展,人們身邊的動物植物也都發生著變化。在新的條件下,本著善意出發進行的活動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和態度。科學放生方法中還包括非常細緻的準備活動,甚至要觀察動物的心理活動。如果動物精神不振、性情低迷、恐懼,要及時找出原因,加以調整。否則會對成功放生有負面影響。對放生動物的體質、健康、籠舍都有嚴格的規定,還要對動物進行野化訓練,以免動物在人為環境下生存時間過長,產生依賴感,無法在野生環境中生存。另外對於放生季節的選擇、運輸方式等都有要求。

天辛大師:佛教放生產業鏈每年百億美元不計存活率

佛教放生活動亟待加強引導與規範管理

放生的根本意趣在於啟發人們對於生命的愛護和尊重,那些可能影響群眾生活、破壞生態平衡、誘發非法野生動物買賣的‘放生’行為,我們是不贊成的。佛教放生活動應與時俱進,遵守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政策法規,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與社會需要,以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式,啟發人們愛護生命的善心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