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昌弘揚炒茶工藝——炒茶人的故事(二)

在這裡他跟我們科普了炒茶技藝。一般來說,四斤青葉只能出一斤幹茶,整個過程分為青鍋,回潮,灰鍋,篩選,儲存。炒茶貫穿前面三個階段。

青鍋,即把茶葉“殺青”,鍋溫180-200℃,主要把茶葉中的水分蒸發到6或7成幹,手工略炒扁平。

日月昌弘揚炒茶工藝——炒茶人的故事(二)

回潮

回潮,即靜置一會兒讓茶杆上多餘的水分回到葉子上,以免水分不平衡影響口感。

灰鍋,即以手為鏟,在近100℃的鍋中抓捻翻滾,暗用巧力,把茶葉壓扁平,使其徹底定型。這是個技術活,因為茶葉幼嫩,多一分力葉幹而碎,少一份力不能成型,一份好的獅峰龍井茶,必須是顆顆扁平完整,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炒茶難度。有些大的葉片不易炒幹,往往還要篩選出來進行第二次灰鍋。最後才進行儲存。

日月昌弘揚炒茶工藝——炒茶人的故事(二)

灰鍋

那些炒的不好的,往往都細長髮黑葉面微卷,外行人看不出,內行人一看就心裡一咯噔:這都是對好物什的糟蹋呀。

1955年生的翁建華是翁家山村前前村長,20歲的他,已經可以外出炒茶了:那個年代村裡會定時挑選一些好手去全國各個產茶地做炒茶培訓師,老村長去的是安徽宣城的一個兵團,他在的那個生產隊大概30幾個人左右,每天都在炒,隊裡常有比拼,以鍋為單位,看誰炒的更好,由大隊裡的專業品茶師當評委,翁家山村來的他在炒茶方面無人能及,僅24歲就當上了組長,炒茶在他看來,甚至比品茶更有樂趣……陷入回憶的老村長眼裡有光在忽閃,我好似看到他年輕時候驕傲的神情。

日月昌弘揚炒茶工藝——炒茶人的故事(二)

從小練起

我想他們還在意氣風發的年紀,被迫坐下來規規矩矩炒茶,一定是有怨氣的,但當他們認真接納並發現其中的樂趣之後,茶與他們,便是水與魚,密不可分了,就像茶在灰鍋階段,抓捻翻滾,經歷種種後才能出香,才能耐得住品味,他們炒了這許多年,自己這份人生之茶,香味也算是出了,現在品起來,餘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