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馬話西遊(170):黑熊精身世大揭密

(前文書說到,眾僧堆柴焚燒禪堂,被悟空發覺,本想借機大開殺戒,又怕傷了凡人性命,被師父責罰,便想到一條毒計,上天庭揭了廣目天王的避火罩,只護住禪堂,又施法借來大風,風助火勢,把整座觀音院化成一片火海。)


再說悟空見一眾僧人被大火吞噬,被燒得舒臂展足,哀號震天,心中雖覺快意,卻也有些不忍,便轉回去看錦斕袈裟,以防被大火損毀。

卻說老院主安排了毀屍滅跡的毒計之後,心滿意足地捧起袈裟看了又看,因知道此時袈裟已是自家的寶物,心境自然又大不相同,直笑得老眼彎彎,滿臉的褶子都綻開了。兩個小幸童何等聰明,在旁邊一唱一和地讚揚吹捧,把老院主樂得心花怒放,飄飄欲仙。

史馬話西遊(170):黑熊精身世大揭密

老院主正欲聽小童所勸,把袈裟穿在身上展示一番,忽聽外邊喧譁聲大起,不禁心中一驚,剛要教小童去問問何事,就聽見房門大響,有人邊打門便叫道:“祖師爺爺快走吧,禪堂起火,火勢兇猛,就要燒過來了,爺爺快做打算!”說著也不等開門,匆匆地便去了。

老院主心頭大震,忙推開窗戶望去,果見外邊烈焰騰騰,半個觀音院都已著火,知道火勢已不可阻擋,忙出去親自指揮,命小童傳令眾弟子,莫要徒勞救火,且搶了經書細軟躲出去要緊。眾弟子巴不得聽到如此吩咐,各自回房搶了金銀細軟,來得及的便胡亂抱幾本經書,顧不上的只揣了細軟奔出,更有禪房已經著火的,或望火興嘆,徒呼奈何,或捨命不捨財,自投火海,一時間風聲火聲哀叫聲此起彼伏,好不慘烈!

這場火直燒到五更時分,方才漸漸熄了,可憐觀音禪院偌大一個寺廟莊園,一夜之間化為焦土。眾僧哭哭啼啼,忍著燙在廢墟中翻檢金銀銅鐵,總算扒出來幾口鐵鍋,得以荒地上埋鍋造飯。主持和尚此時驚魂稍定,便安排若干弟子撿出一些大木,用搶出的布帛支起帳篷,權且安身。眾弟子一邊幹活,一邊哭泣叫屈,亂嚷亂鬧不提。

再說悟空見老院主匆匆出門,把錦斕袈裟草草裹在包袱中,隨手放在案臺上,正要躍進去取走,卻見袈裟隱隱泛起寶光,滿屋清涼,火勢竟不能過來,這才想起玄奘曾說這袈裟水火不侵,知道決然無礙,便放下心來,就把袈裟留下,以便把戲做足,不被玄奘瞧出破綻。

算計已定,悟空再去大殿屋頂,繼續借風引火,直看著火勢將熄,方才心滿意足,回到玄奘安歇的禪堂,悄悄取了避火罩,一個筋斗上了南天門,見廣目天王正和中真君閒話,便把罩子還了,滿口稱謝。

廣目天王笑道:“大聖真乃赤誠君子也,我正發愁若是大聖若是一借不還,我卻到哪裡尋去?”

悟空也笑道:“老孫豈是那等當面騙人之輩?有道是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今後若有需要,說不得還要相請。這次老孫算是欠了你一個人情,日後但有用得著老孫處,不妨直言。”

廣目天王拱手笑道:“如此先行謝過!你我多時不見,既是大事已了,不如到我那裡稍坐一時如何?”

悟空搖手道:“免了!免了!老孫今時不同往日了也。當年我在這裡閒來無事,坐爛板凳高談闊論,你便是想趕我走也不能夠。如今保了唐僧,重任在肩,身不得閒,只得容我日後拜會也。失禮莫怪!莫怪!”

廣目天王道:“既如此我也不敢強留,咱們後會有期也!”眾真君也來話別相送。悟空惦記玄奘,略一拱手,便翻身下了南天門,徑回觀音院,依舊變作一隻蜜蜂,從窗戶飛進禪房,只見玄奘兀自沉睡未醒。

只是悟空千算萬算,卻也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縱情吹風縱火的空兒,錦斕袈裟已然被一個妖魔偷去了。

原來在觀音禪院正南二十里外有座山,風水極佳,早年觀音菩薩雲遊至此,驚歎禪境天成,本欲建禪院于山上,然而用慧眼望氣,見山上有些黑霧異靄,非仙非魔,卻是個有慧根的妖仙在此修煉。觀音不欲妨礙自然之道,便舍了此山,北去二十里外平林拓地,引導信徒在此建寺。

史馬話西遊(170):黑熊精身世大揭密

說來也巧,不上兩代僧眾,便出了一個有佛緣的小沙彌,法號金池,看似陰差陽錯卻是自然而然地結交上了那個妖仙,兩下探討佛經,切磋精進,遂成莫逆之交。而後小沙彌輩分日高,主持禪院,又蒙那妖仙傳授了些吐納導氣的修煉之法,竟而得了長生,這便是觀音院的老院主。

有道是老而戒得,乃是說人皆有貪慾,若不能以夢幻泡影視之,不免貪慾漸熾,老而彌大。這金池長老便是如此,自從結交了妖仙,得了長壽之術,便時常以得道自矜,尤其是百歲上把觀音禪院擴建之後,廣收門人,更是阿諛拍馬之輩層出不窮。漸次地金池長老本心迷失,越聽不得逆耳之言,到得兩百歲上時,觀音院已然烏煙瘴氣,與官府盜匪無異,再無一個清淨正直之人。

觀音菩薩既為禪院本尊,又記掛著那山上的妖仙,自然對這裡關注有加,闔寺上下哪裡逃得過她的法眼?只是一來盼金池自己迷途知返,二來見他善結財緣,香火旺盛,也巴不得他長命永壽,故而對他結交妖仙,囤積珍奇之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妖仙不是別個,便是雙叉嶺上熊山君的兄長黑熊精。當年兄弟倆在這裡修煉成精,弟弟因耐不得寂寞便東行入了紅塵,哥哥愛此幽靜,留下修行,久而久之就收了若干小妖,嘯聚山林,修建洞府,成了一方妖王。只因他身黑如墨,善能化風遁形,故而人們將此山稱作黑風山,把他居住的山洞喚作黑風洞。

史馬話西遊(170):黑熊精身世大揭密

這一晚黑熊精睡到半夜,忽然心中一動,似覺有事發生,便朦朧睜眼,卻見窗外透出明亮,一時還以為天已破曉,不免略感詫異,起身向外望去,只見正北下方火光沖天,不禁大驚失色道:“不好了!原來是觀音院失火!這和尚們好不小心,竟讓火勢燒到這般田地。諒他們也無能為力了也,我須幫他救一救火!”只因事急,當下也不從洞門走了,徑從窗戶躍出,縱起雲頭便到了觀音禪院。

黑熊遊目四顧,只見兩廊煙火方灼,前面大殿基本都已燒空了,後房似乎火勢尚微,便拽開大步奔入後堂,正要呼喚眾僧取水來做法救火,忽見大殿屋脊上人影晃動,定睛看時,似是個瘦小和尚,正在放風助火,只恨煙火遮目,一時也看不清那人模樣。

黑熊吃了一驚,方知這火併非院僧粗心所致,竟是被人尋仇施虐,當下也不敢貿然舉動,略一沉吟,決意先救老友,於是便悄聲走到後方丈。還沒到門口,黑熊便瞥見後房中有些霞光異彩透出,心中不禁大奇,忙推門進去,只見寶光出自案臺上的一個青氈包袱之內。

他略一掃視,見屋內無人,便躍到案前扯開包袱,原來是一領錦斕袈裟,上面鑲著各種珍珠舍利,華彩異常。黑熊修行日久,自然入眼便知此乃佛門異寶,不禁驚喜交集,暗想:“定然是我的佛緣到了,竟然全不費功夫地得了這件珍貴佛衣。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禍,這佛衣既和我有此奇緣,只得取了也!”

想到此處,黑熊便把袈裟包了,往肩上一擔,轉念又想:“我若救火,一來免不得要和那放風的賊禿有場廝殺,又不知他身手如何,勝算怎樣?二來驚動了金池,他定然要索還袈裟,雖說這寶物必不是他的東西,彼此爭執起來,麵皮上也不好看。既然如此,我不如索性悄然回去,只做不知,且觀望幾日再做區處。”

算計已定,黑熊便從後院溜出,因怕驚動了放風之人,當下也不駕雲,也不遁風,只是一路疾行,也不過一盞茶時間,便已回到黑風洞中,迫不及待地取出袈裟,就在燈下把玩讚歎。

卻說悟空還了避火罩回來,也不去後房察看,徑自回到玄奘禪堂,見他酣睡未醒,便放下心來,哪裡想到竟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機關算盡卻算了自己,袈裟早已不翼而飛了也。

(本文節選自長篇連載小說《大聖心猿》第八十五回:將機就計悟空縱火,順手牽羊黑熊盜寶)

***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作者信息***

史馬廣彧,加拿大BC省中文協會會員,溫哥華大華筆會會員,溫哥華至善中文學校教師;著有《史馬老師講國學》系列叢書,獲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