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六代的技艺 烙铁画出绝色美人图

有一项神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叫烤画。遇金济便是烟台市级保护项目传承人。19日,记者走进遇金济家里,听他讲述了一段传承故事。

传承六代的技艺  烙铁画出绝色美人图

烙铁作品

几十年前制作条件艰苦

遇金济告诉记者,现在的烤画工具都比较先进,买个烙铁,配上几个不同形状的烙铁头,插上电源,按部就班地制作就行。但是在遇金济父亲学做烤画的年代,用来烤画的工具都需要自己制作。当年,用来烤画的是钢筋条,钢筋条一般都是圆柱形,只有先找铁匠将其圆头打成扁的才能用来制作烤画。

做好了工具,接下来就是制作烤画了。烤画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烙画,即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以前那个年代,想要制作一幅烤画,必须准备十几根甚至几十根钢筋条。因为那时候用电没现在这么方便,所有的钢筋条都是放在炭火里烧,烧热了再拿出来用。“钢筋条保持热度的时间有限,再次烧热又需要时间,所以每次都要准备很多根同时放在火里,这样交替使用才能顺畅地完成烤画的制作。”遇金济介绍。

传承六代的技艺  烙铁画出绝色美人图

烤画作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烤画盛行

遇金济回忆,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烤画在黄县十分盛行。“当时最流行的就是在家具上烤画,一般是家具中间有一块木板,上边呈现的就是烤画工艺,看起来十分精美。”遇金济告诉记者。

那时候,会这样一门手艺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所以很多人都开始学做烤画。烤画主要是在木板上制作,依靠烙铁的温度将木板的颜色改变,同时通过控制力度使呈现出来的颜色有深浅之分,凸显出立体感。但是烤画的整体色调酷似棕色素描,所以慢慢有人表示,烤画的颜色太单一,不够美观。

遇金济从小就喜欢研究绘画,听到大家的议论,他就回家琢磨如何给烤画上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遇金济选择了用国画颜料在做好的画上涂色。“烤画制作起来费时间,上颜色的过程就更复杂了。”遇金济说。尽管费时费力,但是遇金济的这个创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传承六代的技艺  烙铁画出绝色美人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相传,一家六代学烤画

遇金济今年78岁,接触烤画已有70年,他被选为烤画的传承人,不仅因为手艺精湛,更因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在传承烤画制作,上可追溯到遇金济的老爷爷,下可讲到遇金济的孙子,已经传了六代人。但在这么多人中,最专、最爱烤画制作的当数遇金济。

“现在烤画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但我小时候,学习制作烤画就是为了谋生。”遇金济告诉记者。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在学习烤画制作时,遇金济的父亲对他十分严格,稍有不对就会狠狠训他一顿。尽管如此,遇金济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是从心里喜欢这件事,所以,不管有多难他都一定要学好。遇金济的兄弟们也都学过烤画,但都没有坚持学习,也没有从事烤画行业。到了遇金济孙子这一代,因为社会的需要不同,烤画已经变成人们的一种业余爱好。

说起烤画制作工艺的传承,遇金济表示不太容易。首先,烤画制作工艺的实用价值不大,不是生活必需品;另外,人工制作费时费力,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生产了,所以愿意亲手制做的人越来越少。“我这一辈子都在努力研究烤画制作工艺,直到现在,每完成一幅作品都要总结不足之处,以便下次做得更好。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还是经常给孩子们灌输思想,一定要传承下去。”遇金济说。 记者/王俏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