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補報即將開始!這些提醒一定要看!

2018年中級考試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現在正是備考中級的關鍵時刻,很多人都像進入了備戰高考的狀態。中級考試就像一座“圍城”,很多人想出去,又有很多人想進來,充滿了現實與無奈。中級補報名馬上開始了,這次不要再錯過了!

中級補報名馬上開始:錯過後悔一年

一、2018中級補報名馬上開始了,你還無動於衷嗎?

雖然現在大部分地區暫未公佈中級職稱考試的補報名信息,但是根據往年考試經驗和網上傳言來看,大部分城市可能會在七月份上旬開通補報名的入口,這就代表我們今年還是有參加考試機會的。

而通過查看各地區發佈的2018年中級會計報名簡章我們可以看到,吉林、遼寧、海南、河南、甘肅、廣西等地已經明確指出2018年不設置補報名環節。因此以上地區的考生如果錯過了統一報名,就只能等明年再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了。

截止目前,還沒有地區公佈2018年補報名通知,根據往年經驗,中級會計補報名開通時間一般在7月上旬,6月底會發布補報名通知,補報名時間短,屆時考生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儘早完成補報名工作。我們可以先參考2017年中級會計補報名時間:

中級職稱補報即將開始!這些提醒一定要看!

二、滿足這些條件的考生都可以參加補報名

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年中級的報考條件,基本條件就不用看了,默認每個考生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除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①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

②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

③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

④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

⑤取得博士學位;

⑥通過全國統一的考試,取得經濟、統計、審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的人員。

1)剛拿到畢業證的非全日制考生,滿足年限可以補報名

會計工作年限,是指報考人員取得規定學歷前後從事會計工作時間的總和。你在取得非全日制大專畢業學歷之前的工作年限加上取得該學歷之後的年限達到5年即可,但是要報考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你的學歷必須在2018年12月31日前取得。

具體標準是:

1、在2014年1月1日前取得大專畢業證(即至2018年12月31日滿五年),不論是否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也不論是否學會計專業,可以報考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

2、在2014年1月1日後取得大專畢業證(即至2018年12月31日未滿五年),不論是否學會計專業,但在2014年1月1日前已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視為從事會計工作滿五年,可以報考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

3、截止2018年12月31日尚未取得大專畢業證書,不得報考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如果考生不符合本條規定的報考條件且報考,即使考試科目全部合格,雲南省財政廳也一律不予發證。

今年3月份中級報名的時候,有的考生小夥伴還沒拿到畢業證,也不知道自己的畢業證號,因此無法網上報名。如果你符合上面的工作年限的條件,而且在7月份補報名前能拿到畢業證的話,是可以參加這次補報名,因為中級的年限要求是計算到2018年12月31日。

2)3月份錯過報名的考生,這次補報名不要錯過了

如果你滿足中級報名條件,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3月份的報名,可以考慮參加補報名,有的小夥伴會問,我所在的省份沒有補報名怎麼辦?

這個問題,確實挺難辦的,正常來說是無法報名的。但是,如果你願意去外地考試的話,還是會有辦法的,這事我就不說太細了。這就需要在“去外地”和“等一年”二者之間斟酌一下,看自己怎麼選擇了。

為了幫助大家高效備考,接下來就報班和自學系統分析一下!

究竟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報班,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學?

中級備考之初,肯定有很多考生在糾結這個問題:到底是應該自學還是報班?小編先給大家制定3個最簡單的指標,大家對號入座看一下:

1、基礎好得不得了;

2、時間多得用不了(託福備考一般4-6個月);

3、自制力強的不得了。

如果, 以上三條你全部滿足,就可以選擇自學。因為,你已經具備了一定自學的能力。

◆ 滿足基礎好、時間多

考慮一下自己的經濟狀況。如果經濟上允許就考慮報班,如果條件不允許就找個能監督自己的方法,常見的方法就是打卡和找考友了。這種學習活動在論壇還是挺常見的。

◆ 滿足基礎好自制力強

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評估一下時間夠不夠,這個就要自己酌情而定了。時間特別特別特別長的話,可以先嚐試自學看看,也許就能省下一筆錢。

考霸現身說法,教你怎麼選擇報考組合~

提問:2018年中級報考,該如何選擇報考科目的組合?

考霸:整個備考週期的安排要根據本人報考的科目數量、難易程度、空閒時間等合理進行。對於所有考生,建議一次性報考中級三門,抱著必勝的信心速戰速決,這樣無論第一年考過多少科,第二年都會相對輕鬆一些;學習順序建議先學習實務,再學習財務管理,最後學習經濟法。

近日,財政部又出通知,發佈教材答疑文件?是不是教材又出問題了,大家直接過來看文件,尤其是今年要參加考試的考生們,快點看過來,千萬別大意了,關於教材、報名等問題,不弄清楚你將拿不到證書。

財政部教材答疑文件,考生不能馬虎

中級職稱補報即將開始!這些提醒一定要看!

一、2018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教材《中級會計實務》答疑(一)

1.教材第315頁中,(7)調整2×15年2月份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是否應為2×15年1月份?

答:該例中,由於人民法院的判決發生在2×15年2月8日,因此,在對2×14年年度財務報表調整後,對2×15年2月的資產負債表的相關年初數也應當進行調整,否則,將會與2×14年年度資產負債表產生不一致。

2.請問,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中,購買方作為合併對價發行的權益工具的交易費用,是計入權益工具的初始確認金額還是衝減資本公積?

答:教材第58頁介紹,購買方作為合併對價發行的權益性工具或債務性工具的交易費用,應當記入權益性工具或債務性工具的初始確認金額。

3.教材第279頁【例15-17】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不計入所得額,則減掉20萬,可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40萬怎麼沒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減去,是有什麼特殊規定嗎?還是印刷錯誤?

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在會計處理時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其他綜合收益並不包含在利潤表的利潤總額當中,因此不用減去。

4.教材第300頁【例17-1】的累積影響數是多少?按照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的差額,為何不是-3331105.5,教材上是-4281016.05,求解。

答:【例17-1】編制的是2×18年相關會計報表,由於表17-2、17-3、17-4中的相關局部會計報表只是涉及2×18年初的調整和2×17年的利潤表調整,因此涉及調整的是截至2×17年的累積影響數-4281016.05元。

5.教材第189頁倒數15行“將固定資產公允價值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利得。”下面例題甲公司利得計算卻不是這樣,怎樣理解?

答:該行表述與該例是一致的。所謂差異,是由增值稅因素引起的。該例中的重組債務賬面價值為含稅價格,即1 100 000元中包含甲公司進項稅額。而甲公司用於抵債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中不含增值稅,其公允價值也不含增值稅。而債務重組利得的計算,在實務中要考慮增值稅因素。

6.教材第88頁,無形資產報廢時賬面價值是否應轉入“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第88頁最後一行會計分錄仍使用“營業外支出”科目,是否錯誤?

答:根據《關於修訂印發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等應當計入營業外支出。因此,此處應當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不應轉入“資產處置損益”科目。

7.教材第59頁,按照目前的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通過抵債、投資、出售等途徑處置,應該將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那麼用無形資產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是否應該將59頁的處置損益計入資產處置損益(即將營業外收入改為資產處置損益)?

答:根據《關於修訂印發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處置無形資產,應當將產生的利得或損失計入資產處置損益。教材第93頁第二行介紹,“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應當視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處置處理,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此處應該計入資產處置損益,即將“營業外收入”科目改為“資產處置損益”科目。

8.教材第131頁的【例9-4】中,“計算該債券的實際利率r:59000.....(59000+125000).....”此處的125000是否錯誤,是否應該為1250000?

答:應當為“1 250 000”。

9.教材第149頁上數第三行“估計2X13年12月31日”日期是不是寫錯了?

答:應當為“2×17年12月31日”。

二、2018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教材《財務管理》答疑(一)

1.教材第21頁中間的“4.基礎性金融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一段中,將“企業債券”列為基本性金融產品。請問,此處的“企業債券”是否應強調不包含可轉換債券?因為可轉換債券具有期權性,應屬於金融衍生產品。

答:此問題的實質是“可轉換債券”是否屬於基礎性金融產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金融工具列報》的規定,衍生金融產品應當具備下列特徵:第一,其價值隨特定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或利率指數、信用等級或信用指數、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第二,不要求初始淨投資,或與對市場條件變動具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同相比,要求較少的淨投資;第三,在未來日期結算。對照分析,可轉換債券符合第一、第三項要求,但並不符合第二項要求。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權利的行使依賴於主合同的履行,也就是說一開始不花錢買債,就不能享有相應的轉換權利。因此,合同訂立時,需要立刻兌現的債券成本,沒有“以小博大”的槓桿性,因此通常不將其列入衍生金融工具。

2.教材第46頁倒數第13行中,將“新產品研究開發費”列為酌量性固定成本;而教材第47頁倒數第1行中,又將“新產品研製費”列為酌量性變動成本。請問應如何理解這兩種費用的區別?

答:酌量性成本通常是指成本支出數額可以通過管理者的短期決策行為予以改變的成本。“新產品研究開發費”作為一種較為典型的酌量性成本,同樣可以按成本性態分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前者如研發活動中支出的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會議費、差旅費、辦公費、外事費、研發人員培訓費、培養費、專家諮詢費、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用等,屬於酌量性固定成本;後者如研發活動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等,屬於酌量性變動成本。兩者的區別在於,在相關業務量(如新產品產銷量)內,酌量性固定成本總額不受業務量的變動影響而保持不變,酌量性變動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而增減變動。

3.教材第70-72頁的表3-13中,第一季度期末現金餘額的“3200元”是否應改為“3000元”,並同時更正第2、3、4季度的短期借款利息?因為第一季度期末M公司可以歸還200元的短期借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