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寬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橋鋪神仙橋的故事

座落於石橋鋪鎮長龍村3社的趙桷橋又名神仙橋,是一座橋墩、橋面均為石頭結構的橋,每個橋面都是整塊的大石板,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其中有兩個橋面相交處有一個約一見方大小的洞,對於這個洞在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這條河兩岸的人都要繞道很遠才能過河,鑑於此,當時的縣令就派人建橋。在開工的第一天,有一個道士到建築工地化緣,對修橋工匠說:“貧道從遠方雲遊至此,化緣修建道觀。”工匠們非但沒有捐錢,還羞辱了老道士:“你還修道觀,有我們修橋重要嗎?再說你要修的道觀肯定像你人一樣醜陋。”老道士沒有和他們爭辯,笑著說:“說不一定你們的橋修得更加難看,也許還要求我哩。”隨後拂袖而去。

凡事要宽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桥铺神仙桥的故事

在離橋不遠處有一戶老人,沒有任何親人,老道士到他家化緣,老人很是慷慨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老道士。老道士非常感動地說道:“老人家,你家裡可有住的地方,貧道出遊很久了,想找個地方休息一段時間。”老人欣然同意了道士的請求。

凡事要宽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桥铺神仙桥的故事

住下來的第二天,老道士便找來一塊石頭,坐在老人的門前,朝著修橋的方向開始鑿起來。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靜靜鑿著石頭,老人非常地奇怪,問道:“大師整天鑿這石頭可有何用?”老道士回道:“你是個善良的人,是會得到好報的。”在橋就要竣工的前一天,老道士就把鑿好的石頭放在老人的門前,並對他說:“老人家,你把這塊石頭放在門前,有人要來買,一定要收他一百兩銀子,就當是我在你這住的食宿費用吧。雖然不多,不過也可以讓你後半輩子生活好一點。”隨後,老道士繼續雲遊去了。老人感覺道士在撒謊,自語道:這道士也真是的,讓你住下我本來就沒打算收你的錢,何必編一些謊話來騙我。

凡事要宽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桥铺神仙桥的故事

卻說橋建得很順利,比規定時間提前了不少,但是當工匠們檢查橋時卻發現在兩個橋面相交的地方,有一個見方大小的洞,很是不協調,於是工匠們測量洞的大小以便修補。他們按照尺寸鑿好石頭,不知為什麼,做好的石頭怎麼也放不下去,如此反覆幾次,不是石頭大了就是洞大了,很是難看。

一直到縣令前來參加竣工儀式的前一天,補洞還沒完成。工匠們非常著急,因為當初他們向縣令承諾如果不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工程,就要賠付十倍於造橋的錢。有人突然想起當初老道士的話,懷疑是老道士在“搞鬼”,於是工匠們四處尋找老道士的蹤跡,卻沒有結果。

凡事要宽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桥铺神仙桥的故事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工匠發現在不遠處一個老人門前有一塊石頭和橋上洞的大小差不多,他便走過去問老人:“老人家,這塊石頭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用處,為什麼放在門前?”老人就說:“一個古怪的老道士,鑿了這塊石頭,走的時候說讓我賣一百兩銀子,少一分都不能賣。”來人恍然大悟,原來老道士是個神人,當初一定是言語冒犯了神人所致。於是工匠們花了一百兩銀子將石頭買下。他們把石頭放在洞裡,說來也奇怪,石頭不大不小剛好放下,不仔細看根本就看不出有補過的痕跡。於是人們把這座橋稱為了神仙橋。

凡事要宽厚待人,一起去看看石桥铺神仙桥的故事

最後工程如期順利接受了縣令的驗收,工匠們也因此受到了獎勵。老人賣了石頭,後半輩子過得也算殷實。不知道在哪朝哪代,趙桷橋洞裡補的石頭被人取出來了,至今在橋上仍可以看到有一個見方大小的洞,也許這是當時的人們想用這個洞警示後人,凡事要寬厚待人,從善做事吧!

楊建平撰稿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