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家齊聚湖南臨武 共商寶玉石文化產業發展

中新網湖南新聞6月29日電 (王昊昊)28日至29日,湖南郴州臨武寶玉石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暨湖南省民營文化產業商會一屆三次理事會在郴州市臨武玉石產業園舉行,行業領導專家齊聚於此共商寶玉石文化產業發展。

臨武地處南嶺山脈,位居楚尾粵頭,是湘江、珠江兩江之源;舜文化、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儺文化等在此交匯融合。

該縣礦物寶玉石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有色礦藏達9類50多種,素有“有色金屬之鄉”“玉石之鄉”“礦晶之都”美譽,獨有“國寶”——香花石,擁有“通天玉”(石英質玉)、“香花玉”(透閃石質玉)等玉石資源。

據湖南省有色地質勘察研究院、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初步勘探,臨武境內玉石資源儲量豐富,分佈廣、品種多、硬度高、色彩豐富、可雕性強,保守估算潛在開發價值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

近年來,臨武縣委、縣政府把寶玉石產業作為“百億產業”來打造。2015年,該縣制定並實施通天玉湖南省地方標準;2017年,通天玉列入《石英質玉分類與定名》國家標準;2018年5月,臨武寶玉石文化產業園正式開園,開園期間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5天的交易額達5.6億元。

湖南省工商聯宣教處處長劉石鼎表示,要準確把握臨武玉石產業文化發展的優勢和短板,不斷提升臨武玉石文化涵養,塑造好臨武玉石品牌,使臨武的玉石資源轉變為強縣富民的財富,成為促進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新興產業。

湖南省民營文化產業商會會長、湖南大球泥瓷藝有限公司董事長滕召華表示,發展寶玉石文化產業,要做好宣傳,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也要創新融合,積極吸引客商前來投資。

臨武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秀雨表示,臨武將積極打造“開在礦井口的永不落幕的礦博會”,使其成為科普、研學教育基地;搶抓機遇科學謀劃,讓寶玉石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湖南省民營文化產業商會一屆三次理事會此間舉行,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商會年度優秀會員單位評選表彰辦法》,審議通過了增選湖南通天福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為理事單位並授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