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涵蓋了55個民族,以「塑料普通話」走天下!


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各個民族、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從前漢語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向四周擴散,接觸了不同種族的人,漢語就漸漸有了各個地區的方言,有了不同的音調。在我國的中南地區就有這麼個多民族的地區,全國56個民族,這裡就有55個,語言的多樣可想而知,說這裡是方言最多的省份應該沒有爭議吧!

這個省就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發祥地——湖南,湖南土地廣闊,佔地21.18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的2.2%,在全國排名中位列第10。在這片土地上住著6860.2萬人,涵蓋了55個民族。自古以來,湖南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古時湖南一直偏離政權中心,被視為蠻荒時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又因多高山環繞,所以有了十里不同音的評價。

湖南在歷史上是一個移民的省份,當時戰亂紛紛,百姓遷移,湖南省的大多數人都是從江西、福建等地移民來的,不同地域的人民相互接觸,形成了更加獨特的方言,再因為少數民族眾多,混在一起,就更為複雜。據許多網友討論,湖南省百里不同語,有些地區相鄰的村口音都不相同,更別說臨縣臨鎮了。


湖南方言包括西南官話、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和一些湘南土話,其中要數西南官話最有名了,使用人口超過2.7億人。據傳,當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大家投票決定普通話是北京官話為基礎的,西南官話以1票之差落選。說明湖南的方言其實是許多地方普遍能聽懂的語言,應用也比較廣泛。

如今網絡發達,湖南娛樂業發展迅速,長沙“塑料普通話”的腔調已經逐漸大眾化,許多地方的人民都可以聽懂和學會,但不要以為湖南的方言就那麼的簡單,在長沙周圍的其他城市裡,他們的方言和長沙話有著天壤之別。尤其是以湘潭湘鄉話為主的最是難懂,在普通話里根本找不到可以翻譯的字,但不管是湖南哪裡人只要一張口,就很容易辨別湖南“塑普”,他們的口音也是很有趣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