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近日,《消費者報道》收到多名消費者投訴,2018年6月,廣西梧州藤縣移動溝通100營業廳

以“免費送手機,0元購機”為名,變相銷售合約機,並在不充分告知的情況下為消費者辦理“中移金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信用購機(即手機貸款)業務。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廣西移動發函回覆《消費者報道》稱,其業務《告知函》有客戶親筆籤的承諾語,不存在未充分告知和不知情開通的情況,認為客戶投訴並要求解決貸款屬於客戶反悔、違約的情形,已妥善解決客戶投訴且得到認可,不存在未取消貸款業務和影響客戶徵信等情況。

“免費領手機”,真的嗎?

6月22日起,廣西梧州藤縣移動溝通100營業廳挑選手機的人多了起來,大部分顧客是被一則標有當地營業廳地址的“免費送手機”短信吸引——活動期間進營業廳0元領取VIVO手機一部,送完即止。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藤縣移動“0元領取手機”短信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 落款為移動藤縣的“0元領手機”邀請函

消道長以想免費領取手機為由撥打熱線諮詢,工作人員回覆“前往營業廳查詢消費狀況,達到一定要求後可憑銀行卡和身份證挑選oppo、vivo、華為、步步高等品牌機。6月底開始每天都有十幾臺手機被領走,先到先得。”當問及是否要貸款,該工作人員語焉不詳,稱“類似貸款,沒有利息。”

為了進步一確認“免費領手機”的事實,消道長撥打梧州藤縣10086求證,得到“手機是免費的,使用銀行卡交月租,不需要貸款”的答覆。

“送”手機怎變成了“貸”手機?

郭小姐收到短信後前往營業廳,工作人員告訴她,領取條件是每個月使用不低於138元套餐用滿2年,由銀行卡代扣,還能享受移動話費返還的優惠政策,她補交200元差價後選了一臺步步高手機。

與以往“保底消費免費領手機”不一樣,還要遞交身份證、銀行卡及解鎖後的手機,郭小姐告訴消道長,儘管起疑,但信任移動和正規的營業廳,就沒有特別注意。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工作人員用郭小姐的微信關注了“中移金服”和“馬上消費金融”公眾號並進行註冊,並指引郭小姐進行人臉面部識別驗證、語音朗讀驗證、籤合同及單據等行為。

由於帶著孩子,郭女士無暇諮詢,一一照做,但在按下指紋手印的一瞬間,她才發現自己簽署的文件是一份關於消費金融分期的信用購機《告知函》,內容涉及:

1.我知道本信用購機屬於消費金融分期服務。

2.我承諾每月按時在銀行卡中存入足額套餐金額用來還款,如果逾期未還將影響本人個人徵信。

3.如果在規定期間機卡分離,移動公司將不會返還話費。

4.移動公司只開具部分套餐金額話費發票。

待她拿回手機後發現來自“中移金服、馬上消費金融、芝麻信用、京東”等平臺的一系列授權驗證碼。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郭小姐認為受到了欺騙,當場要求撤銷辦理,她告訴消道長“移動工作人員沒有口頭提醒這是分期貸款購買手機,當天晚上還收到移動後臺多次被入侵登錄的短信提醒,第二天查看“馬上消費金融”公眾號,訂單顯示由“未支付”變為“已取消”。

事實上,未接觸過貸款的消費者一時間也難以將《告知函》上的“消費金融分期服務”等術語與貸款行為聯繫起來。

次日,郭小姐在人民銀行查看徵信記錄,發現被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短信驗證碼授權查看了個人徵信,對此,郭小姐已向當地派出所報警,目前還在查證過程中。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被金融公司以貸款審批的原因查看了徵信

中移金服、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到底是何方“神聖”?

上文提到的中移金服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下屬消費金融公司,負責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息技術外包服務等業務,其股東中移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由移動全資子公司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控股。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已發行及繳足股本為人民幣330,000,000元。

移動2017年年報提到,集團正處於轉型發展時期,公司積極推動手機公開渠道銷售,主要服務於促進通信主業拓展的終端銷售出現下滑且利潤較低,銷售產品收入及其他為722億元,比上年下降15.1%。由此推斷,中移金服肩負著移動集團轉型、拉新的重任。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中移金服在移動集團也較為“低調”,消道長致電廣州10086、北京10086諮詢其與移動的關係,客服均表示不瞭解或沒聽過中移金服,廣西藤縣的10086則將兩者形容為“類似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之間的關係”。

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基於特定消費場景提供現金貸類等產品的企業,是15家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機構之一,由重慶市銀監局批准設立。

官方宣傳資料顯示,馬上消費金融2017年新增放款710億,累積放款794億,淨利潤5.8億,單日最高申請人數接近100萬,線上簽約合同數1600萬筆,註冊用戶達3000萬。今年3月27日,馬上消費金融因違反徵信相關條款,被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罰款39萬元,成為首家因徵信問題被罰的消費金融公司。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涉及分期貸款要謹慎

藤縣李先生向消道長表示,當被告知未通過貸款審核時,才明白人臉、語音識別等一系列驗證操作是為手機貸款準備,他對此表示慶幸,“要是銀行看到2000多塊的手機都要貸款,還怎麼給我放款?”

徵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道長採訪了一位商業銀行貸款經理,他表示如果近期要買房買車,或會對申請小額貸款者有所考量,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位投行人士向消費者報道表示,若按時還款,不會對徵信造成影響,若未按時還款,不僅個人信用會有“汙點”,還將會面臨催債、信息洩露等風險。

藤縣唐小姐告訴消道長,待她拿回手機後才發現有一條“您已在中移金服成功辦理合約機套餐,貸款金額1656元,分24期還款,每月還款金額為138元(含69元代扣話費)。由馬上金融進行扣款,中移金服充值話費”的短信。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隨後,唐小姐退還了手機並要求取消分期貸款,移動工作人員表示已成功撤單,且通過10086發送信息告知“您的訂單已經取消,不會從銀行卡扣費”,但當天她再三致電“馬上消費金融”客服熱線,發現並未取消該手機貸款業務。為此,唐小姐投訴至工信部。目前已取消了手機貸款,並被退還轉套餐時被額外開通的親情網、咪咕會員及咪咕閱讀三項增值業務22元。

據上述短信顯示,移動公司贈送69元話費,用戶交納69元話費,合為138元套餐。但由貸款公司每月扣除用戶銀行卡138元進行還貸是不可掩蓋的事實,由於不知道實際貸款相關構成,無法計算其貸款利率,目前,國家規定民間借貸年利率不得超過24%。

這類手機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能為部分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優惠,前提是在消費者充分知情且自主選擇下。若為了原價售賣手機及推銷套餐而使用模稜兩可的推銷,就會使得消費者在不知情下揹負沒必要的貸款。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同樣認為受到欺騙的藤縣陳先生最擔心的是信息洩露問題。辦理貸款當天他就收到了來自重慶、撫順等地的貸款騷擾電話,其中一個電話在核實他姓名、身份證、辦理貸款購機等信息後掛斷,未說明來電目的。陳先生告訴消費者報道,他擔心在未充分知曉是在辦理貸款的情況下被人臉、語音識別及提交驗證碼,會被人利用辦理其它網貸。

梧州移動回覆:已告知業務性質

對此,《消費者報道》發函諮詢中國移動集團,隨後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梧州分公司發函回覆《消費者報道》:

“信用購機活動實際是為客戶提供購買手機付款的一項自主選擇服務。其中,中移金服是廣西移動引入的信用購機合作伙伴,馬上消費金融是中移金服的資金提供方。客戶參與信用購機業務,營業員必須按照標準流程告知客戶所辦理的業務性質,與客戶簽訂《業務受理單》和《告知函》,同時進行客戶徵信和人臉識別驗證(均為正規通道驗證),且《告知函》有客戶親筆籤的承諾語,也就是說,客戶知曉活動規則,不存在未充分告知和不知情開通的情況。所提到的客戶投訴並要求解決貸款的情況,屬於客戶反悔/違約情形,且移動公司接到客戶投訴後已妥善解決並得到客戶認可,不存在未取消貸款業務和影響客戶徵信的情況。”

揭秘套路:“0元領取手機”是怎麼變成分期貸款買手機的?

律師意見:若未告知,合同無效

黔成起智律師事務所吳嘉律師告訴消道長,若移動公司未對提供的服務作詳細的說明與提示,銷售人員的行為則在法律上有明顯的誤導性,存在利用自己在交易中的優勢地位隱瞞交易細節,根據《合同法》和《消費者保護法》,該類合同條款應當認定為無效。

分期貸款陷阱多,提高警惕避掉“坑”

事實上,類似這種假借免費手機之名辦手機貸款之實的現象並不少見。惠州、東莞等地一些街邊手機店,以抽中獎品等形式忽悠消費者進店分期貸款購買電子產品;南昌、九江等地不少消費者免費領了電話手錶後,竟收到短信被告知已被貸款……

隨著借唄、微貸粒等借貸平臺的興起,校園裸貸、趣店上市等新聞的衝擊,人們對貸款有了更多的認識,“花未來的錢”已被人們潛移默化接納,貸款已不是負面詞彙。

從各類電商節的銷售歷史屢破新高就能看出,人們對小額消費貸的需求日益高漲,但由於部分人未實際操作過,難免會踩到貸款的“坑”,掉進商家和平臺貸款的套路陷阱。如何避免“掉坑”呢,《消費者報道》建議:

1、瞭解消費分期、信用購機等術語即分期貸款;

2、瞭解貸款利率、逾期等對個人徵信產生的影響;

3、涉及到驗證碼(短信驗證、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要格外留心;

4、涉及到合同、條約等要逐字逐句地細看並理解;

5、產生糾紛時,保存有利證據(合同單據、對話錄音、短信截圖等),及時交給相關部門處理;

6、勿隨意註冊貸款網站和透露個人信息;

7、對涉及貸款的陌生電話留有戒心,勿輕易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8、學習金融理財的基礎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