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的「高速」和「高鐵」

秦代的“高速”和“高鐵”

春運回家難,但回家難的背後隱藏的是行路難。要想解決春運難題,關鍵 在於解決交通問題。因此,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忘修路。

在殷商時代,中國古人便十分重視道路交通的建設,在安陽殷墟考古中便 發現了大量車馬坑。到了秦代,中國陸路交通水平突飛猛進,秦始皇在一統六 國後,更是鋪建了四通八達的全國性公路網,這無疑為“春運”提供了堅實的 保障。

秦代的“高速”和“高鐵”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

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馳道即秦國的國道,從記載來看, 馳道的四通八達,並不輸給現代高速公路。計算一事,馳道寬約69米。

不僅如 此,路旁還都栽植松樹,如此注重環保降噪,堪稱世界第一廣馳道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是為皇帝專用,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馳道是“天 子道”固然不錯,但“道若今之中道”的存在,也就說明馳道是多功能的。中 央部分(約10米寬)才是速度較快的帝王專車用道,別的車和人只能走旁邊, 這與現今全封閉的高速公路分出的快、慢車道,簡直是如出一轍。

除了馳道,秦時還有直道、軌路等。那麼,軌路又是什麼路?軌路就是當 時的“高鐵”丨當然,軌道並非現今的鐵軌,而是用硬木製作的,下墊枕木。 這種軌路除了工程材料使用的不一樣外,與現代鐵路基本沒有大區別。馬車行 駛在上面,風馳電掣,真不愧是秦代的“高鐵”。

秦代的“高速”和“高鐵”

微搜索

秦代的公路網並不是為當時的春運修建的,而是出於軍事戰略物資輸送 的考慮,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諸如過年這樣的民間風俗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 的。也因此,秦代公路可以理解為古代春運史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秦代的“高速”和“高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