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失眠,這方法火了!

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失眠總是困擾著我們,基本上誰都失眠過,那滋味真不好受。兒童可能會在開學前的那個晚上失眠,青春期的男女孩可能會因為感情的事而失眠,成年人就更不用說了,工作壓力也是失眠的一個重要因素。

說起失眠,體會過的人一定覺得痛苦不堪。但問及病因,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上來。中醫認為,失眠和人體的心肝脾肺腎都有一定的關係。

中醫治失眠,這方法火了!

失眠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有入睡困難,輾轉難眠;有通宵半睡半醒,睡不踏實,多夢;也有易醒,醒後就迷迷糊糊直至天亮……短暫的失眠調整後可恢復正常,但長期的夜不能寐,也就是長期失眠,不但使人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神經衰弱,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並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

失眠雖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都可歸因於五臟失調。而門診中遇到最多的,大多是因肝鬱氣滯、脾胃失調、氣滯血瘀引起,至於具體是屬於哪種病症,還需要醫生根據舌、脈、症狀、體徵等證候對證施治。

生活中,對於失眠,有些人因為不重視、不治療而遺留下身體健康隱患;有些人則盲目服用安眠藥物而導致藥物依賴。

中醫治失眠,這方法火了!

頑固性失眠是個慢性病,長期靠西藥來維持不是最佳選擇。建議用中藥治療,因為它無副作用,西藥是鎮靜催眠為主,中醫調理注重整體觀念,改變身體內環境,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從中醫上來看,失眠的病位在心,涉及五臟六腑,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與失眠關係密切。因此,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講,脾胃之氣健壯,人即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肝氣過旺則會克伐脾土,使得脾胃之氣衰弱。因此春季應少吃些酸味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食物,有助於補益脾胃之氣。

中醫治失眠,這方法火了!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作息時間應遵循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常熬夜,日積月累會對身體造成損傷,而且中醫講“人臥則血歸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經常熬夜、睡不好的人常有身困體乏、兩目發澀等症,因此改變作息方式很重要,早睡早起、少熬夜。

“胃不和,則臥不安”,因脾胃不和會導致腹脹難眠等症,此時需要消食導滯,佐以安神。此類失眠主要以預防為主。晚餐掌握“77”原則,即儘量晚上7點以前(或睡前3小時)進食,7分飽,菜品清淡。要少吃豆類、青椒等脹氣食物,以及辣椒、大蒜及生洋蔥等會讓人感覺燒胃的辛辣食物。用餐之後散散步再睡覺。

中醫治失眠,這方法火了!

此外再為大家介紹了一個治療失眠的小偏方:夜交藤1兩、合歡皮1兩、桑葚子5錢、徐長卿5錢、酸棗仁5錢、柏子仁5錢,五味子2錢、丹參5錢(以水煎服,對失眠症的改善效果明顯)。

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