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有人說,它是國產神片;有人說,它是國產電影的新起點;也有人說,它是現實社會的反映。近期一部剛剛上映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熱,受到了好評無數.....

影片以癌症為導火線,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的故事。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看過該電影的朋友,一方面唏噓裡面的故事情節,另一方面真真切切感受到,相比金錢財富,健康比什麼都重要。然而今天,小遠跟大家討論的並非是影片本身,而是觀影后的感慨:

影片中“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這句臺詞,戳人心窩。生病以後,每個人都努力求生,哪怕只有一線生機。人間充滿苦難,但也有太多讓人留戀的東西:期待新出生的孩子叫自己爸爸媽媽,期待和心愛的人一起走向婚姻殿堂。上有老,下有小,要想努力地給他們幸福。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健康!讓他們健康!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增加對疾病的預防!雖然截至目前,有很多疾病我們無法知曉它的病因,比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同一病症下,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定期檢查,無疑成為我們最快發現疾病的重要手段!

《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圖片編號:P12091

然而在定期檢查的問題上,我們經常性地忽略這兩個問題:1)只做基礎檢查,卻忽視了一些非常規檢查!2)定期檢查的項目需要多久做一次?

今天,小遠邀請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為大家詳細解答這兩個關鍵性問題:

1只做基礎檢查,卻忽視了一些非常規檢查!

近年來,無論是心腦血管疾病,還是肺癌、腫瘤,一直呈不斷上升趨勢,已經躍升為導致居民死亡疾病中的榜首。不少患者納悶:自己年年參加檢查,為什麼這些疾病還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拿肺癌來說,40歲以上的人群,大多會選擇腫瘤標誌物檢測。但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一些常規的檢查無法準確做出判斷,再等發現時,就已經晚了。這時就需要在其中增加一些非常規檢查,比如,增加一項低劑量螺旋CT。

2定期檢查的項目需要多久做一次?

有一部分人群總是到身體感覺不舒服了才去做檢查。孰不知很多疾病的早期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若一旦出現明顯症狀也許已經延誤了治療時機。而定期檢查的目的就是找出身體中存在的隱患。

比如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因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特點就是隱匿性強!而通過定期檢查,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潛在的威脅。

建議:30歲以前,可以兩年篩查一次;30~50歲,最好一年篩查一次;超過50歲,一年篩查兩次也不算多.....

總而言之,定期檢查既是讓我們瞭解身體情況,也是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檢查,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早期疾病存在的隱患,可以及時的進行治療,終止疾病的發生、發展。何樂而不為?

經濟學家有一個共識:健康等於1,只有擁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創造財富,去享受生活,而這些都是1後面的那些0。

人生越走越長,你會發現你的身體不只屬於你自己: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生的美滿,都需要用精力去創造。

人到最後,拼的就是精力,是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