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民间流传与“米”有关的俗语

(作者:莫华才 陆浩鹏 关键 ) 对于南方人来说,谁没吃过米?而与“米”有关的俗语也很有意思。

“吹糠见米” 以前,没有碾米机等机械,加工大米都是用原始的工具“对”来“舂米”。舂米的过程中,人们要经常从“对坎”(石臼)中取出米样,放在手中,用口吹去米糠,使米露出来,看米舂好了没有。这就是“吹糠见米”的由来。这句话通俗地表达了办事立竿见影,直接了当,迅速达到实惠收效的含义。

“得米” 表示办事有了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食死米” 指做人没有用,又指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收入,靠吃老本度日。

“食坏米” 这是在乡下常常听到的一句长辈骂晚辈的话,意指被骂者不生性、不听话,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

“收米簿”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为了稳定供应,对粮油、食品、日用品等实行凭票供应制度。其中“粮食供应证”(俗称“米簿”)是最重要的票证,是城市户口的居民才有,农民没有,既是粮食供应的凭证,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人死了,按规定要注销户口,收回粮食供应证(米簿)。由此可见,“收米簿”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后来成了骂人的口头禅。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市场上的柴米油盐行情如何?是平还是贵?不当家,不去市场买柴米油盐,自然就不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诉说了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工作难做之苦和处世的艰难。

“煲无米粥” 形容不切实际的空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灵巧的媳妇,没有米也不可能做出饭来,比喻做事不可缺少必要的条件。

“生米煮成熟饭” 意思是已既成事实,难以挽回。这句话对正在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来说,指的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家长想反对他们的婚事的,也无可奈何了。

​“一种米食出百种人” 是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活,却有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本质的人,更多形容人际关系的复杂,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

“大鸡不食细米” 意思是指有身份、有实力的人,不诮做一些小事、俗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