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叢書是哪一部?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叢書是哪一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此書從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修撰,以永瑢負責,于敏中為總裁,紀昀為總纂官,召集了陸錫熊、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數千文人學者,歷經十年才最終編成。

據文津閣藏本,《四庫全書》共收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000餘冊,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學術領域,規模遠超《永樂大典》。

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叢書是哪一部?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66屬,經部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子部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集部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除了章回小說、戲劇戲曲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囊括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各種圖書。就書籍作者而言,包括了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為了美觀和便於識別,《四庫全書》採用分色裝潢,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採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完成,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於北京紫禁城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今瀋陽)故宮文溯閣圖、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北四閣”)。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於京師翰林院。

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叢書是哪一部?

編纂《四庫全書》時,清廷為維護統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有違礙字句的古籍,歸為禁書。據統計,在長達10餘年的修書過程中,禁燬圖書3100多種、15萬部以上,不啻為一場文化浩劫。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曆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焚燬。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佔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陸續補齊,解放後入藏浙江省圖書館。翰林院副本於1900年庚子事變中被毀。

1949年,文淵閣本被運至臺灣,現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現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於1950年代由中央人民政府下令調撥到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書保存的版本。

—— END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