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譬如一般家庭,要还房贷、车贷,要交物业费、水电费、停车费、小孩学费、老人医药费等;离开家庭独身在社会上打拼的打工一族,仍为房租、吃饭愁的不敢想结婚,想结婚的也因买房买车的压力不敢真结婚。因而现在的早婚极少,正常年龄结婚的也不多,大多是大龄青年,或是老少搭配、大小搭配结婚的居多。现在社会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现象,或许都与生存压力大有关,如目前较普遍的“三多”和“三高”现象,“三多”是骗子多,“小三”多,“老赖”多;“三高”是失业率高,离婚率高,自杀率高。有时我想,如果我们都有古人“安贫乐道”的精神,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多欲求、奢求,从而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呢?

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大多古人的处世观、人生观,这种安于天命、顺应天命的态度,可能就是古人富而淡然享之,贫而坦然守之的原因。当然这也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据《论语》记载:孔子与弟子们在陈国某地断绝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坏了,不能起身行走。子路满脸恼怒去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然也有穷困的时候,但能安守节操;不过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由此可见,现今社会上的各种乱象,哪怕有生存压力大的因素,但同样也要分是“君子”,还是“小人”;因穷困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的,只有小人,因而我们只有感叹:现今社会小人何其多也!

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意思是: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那么,若用古人的眼光看,现今的“君子”有多少呢?当然这里所谓的“道”,应不是单纯指佛家、道家所修炼的“道”,而是指人应树立远大志向,专心钻研某种学问,精修某种技艺,做某种事之类。所以古人才有“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说法。是故庄子说:庖丁解牛,技精乎道。因而,琴棋书画,各行各业,只要专注钻研,精益求精,都是一种道。古人说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指的就是“技精近乎道”的极致表现。然而面对各种生存的压力,现今真能“安贫守道”的君子大概也不多了吧。当然我这推论可能也有失偏颇,因我是依据一位朋友的话才有感而发。我这朋友曾是我所敬重的一位交通系统的专家型领导,他离开交通系统后曾对我感慨:“现在的人满脑子都想着如何当官,真正能像我们那代人静心下来钻研业务的很少,所以现在交通行业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东西都只能找一些高校进行合作研发,能独立组织研发的很少。”因而我也就由此及彼的推论,其它行业大概如是。

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能不能安贫,除了因生存的压力,可能也还有其它因素。譬如社会上曾流行的一句“笑贫不笑娼”的话,代表的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因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可能也有人怕被人“笑贫”,而无法“安贫乐道”。但说到“笑贫”,我却想起这样一个典故:南宋的刘少伯,小时候很贫穷,后来担任武陵太守,却更加贫穷。有一次,他在家中盘算着钱财问题的时候,突然看见旁边有一个鬼在拍掌大笑。刘少伯于是叹道:“贫穷本来就是命定的,我却不懂,现在被鬼耻笑了。”于是不再盘算,仍然守穷。他所遵循的就是这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处世观。孟子曾说:“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这才叫大丈夫。”因而我想,凡笑贫者,应都是些无志向者、庸碌无为者,其实是不足道的,就当被 “鬼”耻笑好了,大可不必在意。

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然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现代的商业社会与甘于“安贫乐道”的古代相比,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生存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个“机遇与挑战、危机与商机”并存的时代,正所谓“君子好财,取之有道”,我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未必要“乐道固穷”,因“乐道”与否,应重在心志,而不在贫富。若能像古代君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坠青云之志”,“居富乐道”又何妨呢?

面对生存的压力,你能像古代君子那样“安贫乐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