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 鄉村振興的基礎

生態文明 鄉村振興的基礎

生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人類在工業化進程中過度索取,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以至自然災害頻繁,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化,生存成本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相對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農村在工業汙染方面比較少,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在耕地保護、水土保護、山木保護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農村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百鳥和鳴在農村隨可見。而這些正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鄉村振興就是要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新農村。作為主體的農村農民要積極參與,一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防止汙染企業搬入農村。農村最好的資源就是優美的自然環境,如果失去了這一點優勢,振興經濟也無從談起,有的地方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引入汙染企業,造成環境惡化,連飲用水都受到影響,得不償失。

二要發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村經濟實力,農村建設得靠經濟支撐,沒有經濟投入,一切都是空談。因此,發展農村經濟是重中之重。

生態文明 鄉村振興的基礎

三要規劃設計好農村建房,美麗鄉村,宜居環境要有整體規劃,不能每家農戶在自己的宅基地上隨便建房,現在很多農村對規劃不夠重視,村中道路房屋雜亂無序,你說這樣的環境能美麗,能宜居嗎?1

四要建設有戰鬥力的村級組織,鄉村振興得有人組織實施,大都農民集體意識不強,以家為單位的經營模式,使農村散沙一般各顧各,形不成集體的力量。因此要把農民思想統一起來,必須有強大的村級組織。

生態村、環保村、綠色村是當前農村建設的方向,只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就會落到實處。

生態文明 鄉村振興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