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说到西方传统节日,相信每位的脑海中马上就能浮现出很多节日名称:新年、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伴随着全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人们对于不同思想文化的接受能力、包容度日益提高,大家都早已不拘泥于只过本土的节日。

不仅中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节日,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乐于同华人共度春节这一传统的中国“新年”。尤其是对于各国的玩家群体而言,游戏和平台“逢年过节”都会赶着上线各种节日活动、福利促销等,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照单全收的。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今天是12月25日,恰逢一年一度的Christmas Day,作为最早引入中国且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西方节日之一,“圣诞节”之名可谓家喻户晓。但你也许不知道,它既不是“圣”诞日,在各大游戏中也不尽被称为“Christmas”。

非“圣”诞日的圣诞节

圣诞、圣诞,展开来看就是“圣人的诞生”(不是在吐槽某综艺),其最广为人知的背景由来即是庆祝基督教中的救世主——耶稣的诞辰,因此也被称为耶诞节。不过,耶稣真正的生日确实并非12月25日,圣诞节更是基督诞生数百年后才被“发明”出来的“传统”。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耶稣到底生于哪一天,基督教的权威读本《圣经》中也未留下任何记载,但早期的基督徒都认为耶稣生于逾越节(passover)。逾越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按当时同行的儒略历来算应是阳历3月25日。最早基督徒大多是犹太人,他们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出生与死亡在同一天,因而坚信耶稣诞辰、圣灵感孕以及受难都在3月25日。

在165年罗马主教圣索泰尔(St.Soter)将这一天的庆祝改在临近的星期日,这个最接近真实“圣诞”的日子最后便阴阳差错地成了如今的复活节。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Δ 早期的逾越节需用牛膝草蘸羊羔血打在门楣和左右门框上,可能是最早的“红配绿”了

而我们所熟知的节日日期“12月25日”同样离不开罗马的影响。当时的罗马帝国神明无数,诸多神明都有着自己的节日与众多的崇拜者,其中最为风靡的要数崇信密特拉神的密特拉教,因为皇帝奥勒良(270-275)便是这位太阳神的骨灰级粉丝。

这位颇具军事才能的狂热信徒不仅将密特拉教立为了国教;还将本定于罗马历法“冬至日”,也就是12月25日的“农神节”改为了“不可战胜的太阳神的生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抱歉,有权是真的能为所欲为的”。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Δ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密特拉杀公牛”像

虽然在最初基督徒们可不信什么太阳神,但在玛拉基书4章:2节中耶稣(神)的荣耀再临被视作“公义的太阳”,3世纪后基督更是被普遍地称呼为“真实而永恒的太阳”,耶稣基督因而有了太阳神的意象,罗马“异教神”的生日便逐渐被基督徒们接受并作为耶稣基督的诞辰。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Δ Malachi 4:2 原文

新生的圣诞节最初是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节日出现在罗马地区,直到336年君士坦丁大帝(一世)才正式确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尽管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会在这一天庆祝“圣”诞,甚至圣诞节曾受到部分地区、教会的抵制和谴责,但这个始于宗教的节日却在普通百姓心中得以根植下来,并被赋予了美好的节日寓意,发展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

随着圣诞节宗教含义渐渐消退,逐渐变成了一个民俗节日,对于忙着啃节日狗粮的单身狗们和“打情骂俏”不倦的情侣来说,圣诞不是“圣”诞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游戏里的“圣诞节”

回归游戏,圣诞节作为现实里“举球欢庆”的节日在游戏界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圣诞季更是被众多开发商(特别是网游)视作一年中最重要的营销季之一。直接叫“圣诞活动”未免太没创意,把节日照搬进有独立世界观的游戏里也有点出戏,于是乎各种别出心裁的“圣诞节”和“圣诞活动”由此诞生。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下这些形形色色的圣诞“别称”。

《魔兽世界》、《炉石传说》、《风暴英雄》:冬幕节(Feast of Winter Veil)

提到游戏中的“圣诞节”,最著名的就是魔兽里的“冬幕节”了。冬幕节在各族(魔兽游戏内种族)文化中都源于一个超自然事物:冬天爷爷。他在岁末出现在世界各地,带来凛冽的寒风,他的苏醒意味着大地将被白雪覆盖,所以人们传称是冬天爷爷用“冬幕”笼罩了艾泽拉斯大陆。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冬幕节最早是矮人和牛头人的传统节日。矮人是远古时期泰坦的化身,他们宣称自己的血管中流淌着那些神秘生物的血液,居住在白雪皑皑的丹莫洛的矮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受到了冬天爷爷的祝福并在这个季节举行庆典对他表示赞美。牛头人则以他们的萨满教意识和最近融入的德鲁伊信仰来理解着冬天,理解着冬幕节的传奇,许多牛头人也会选择这个时间来表达自己能够在莫高雷找到新家园的谢意。

虽然冬幕节的传统起源于两族,不过其他文明在意识到这是一个欢庆的节日后,冬天爷爷的形象便开始被广泛用于商业用途,而非表现为一个超自然的泰坦巨人,并逐渐走出了魔兽,也出现在了暴雪旗下的其他游戏,诸如炉石和风暴。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激战2》:冬幕节(Wintersday)

同样译为“冬幕节”的还有激战中的圣诞,不过两者英文的名字就大相径庭了。泰瑞亚的时节和现实世界不同,虽然也是分成四季,但并不是春夏秋冬,而是和风季、凤凰季、丰收季和宏伟季。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Δ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款游戏

在泰瑞亚每年年末,白雪降临覆盖大地,为庆祝新一年和风季的到来,冬幕节由此而生。与魔兽有所区别,激战世界中的冬幕节主要是人类的节日,所以每年冬幕节的庆典通常只在人类主城(神佑之城)举行,且年年都会有各种NPC以各种理由(修建城市、为孤儿捐款、捐食物等)向玩家筹款(骗钱)。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最终幻想14》:

星芒节(The Starlight Celebration)

作为幻想“彼岸”的ff不像前两者——同现实圣诞节一样从传说、宗教出发设计节日——它选择用一个更柔软的故事去填充节日背景。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很久以前,艾欧泽亚各国间纷争不断。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们流落于伊修加德的街道,数着天上的星星忍受着严寒。看到如此悲凉景象的卫兵们冒着被发现违反军纪的危险,将自己的绯色外套披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并招待他们进兵营,提供丰盛的食物与温暖的床铺。

后来,这段轶事传为佳话,经过时代的变迁演化为了“星芒节”,在这个天寒地冻的节日里,大人们扮成卫兵为孩子们送去“来自星星的礼物”,也给玩家们带来了一丝游戏之外的温暖。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上古卷轴OL》:新生节(The New Life)

最后要说的是上古卷轴OL中的新生节,这个节日按泰姆瑞尔的月历来算发生在晨星月1日,也就是1月1日,因此说是现实里的“新年”更为合适。帝国皇帝会在这天调高税率,但全部城市的酒馆都会供应免费的麦酒,大概是想让玩家和NPC能通过“借酒消愁”的方式来“辞旧迎新”。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在老滚的世界里,夜星月(12月)25日其实也是有节日的,名为萨图拉利亚节(Saturalia),该节原本是为了纪念一个享乐之神,但随着那位神明被人们遗忘,它的节日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节庆。

新生节和萨图拉利亚节同处现实时间中的圣诞季,但这两者无论是从名字的辨识度,还是在老滚游戏世界中的重要性来看,新生节都更出彩,因此游戏团队便将前者打造成了这一阶段活动的标志性节日。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当然,除了上述四款游戏中的“圣诞节”,还有许多游戏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名称或活动名称。例如《英雄联盟》“冰雪节(Snowdown)”《守望先锋》“雪国仙境(Winter Wonderland)”《火箭联盟》

的活动叫“霜冻盛宴(Frosty Fest)”《命运2》的更简单,就叫“曙光(The Dawning)”……

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刚上线公测的《巫师之昆特牌》的圣诞版本更新叫作“凛冬节之猎”,而在国外,这次更新只是个“Midwinter Update”。

另外,1914年12月25日,英德两军协议临时休战,被称作“圣诞停火”;而在类似《战地1》《使命召唤14:二战》这样的游戏中,玩家们却依然能在圣诞节进行火拼,后者还推出了名为“冬日围攻(Winter Siege)”的节日活动……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Δ “圣诞停火”半景画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也看到了,越是世界观成熟、背景历史丰厚的游戏,越容易“蕴育”出自己的节日;互动更多、靠玩家消费存活的网游比单机游戏更需要“节日”的存在。

想在目前以单机模式为主、内容略显单薄的VR游戏中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圣诞节,恐怕还要很久;但不管有没有线上活动,别忘了给游戏里的好友送上节日祝福,毕竟虚拟的世界里也有铁打的友谊!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圣诞节的冷知识,或是某款游戏内的“圣诞节”让你印象深刻?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们。祝大家圣诞快乐!

冬幕节,星芒节,新生节:下一个圣诞,还想和你在游戏中一同度过

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今日VR”阅读更多原创VR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