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脆弱的小心心变得坚强而勇敢?

如何把脆弱的小心心变得坚强而勇敢?

最近看了几个报道,是关于小孩自杀自残的,内心深深地被刺痛。想问问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你那颗小心心脆弱吗?自我评估出危机因素吗?

没有人能完全幸免于危机的袭击。我们居住于地球表面而无法逃避的灾难: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森林大火、暴风雪……;身处人类社会必然的人祸:车祸、亲人亡故、绑架、人口拐卖、恐怖袭击、失业、破产……;个人发展的危机:生老病死、高考、找工作、怀孕生产……。

命就是一个由各种危机和挑战密切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我们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生活事件的应对的心态。

产生心理危机,不是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否严重,而是应对的心态如何?一个晚期癌症患者说:“我每一天都很忙,我要让有限的日子快乐而有意义,我很珍惜现在还活着,没有时间为死亡难过。”有位大地震后幸存的老人站在废墟上说:“天灾遇上了,也没办法。我毫发无伤是幸运的,家人都没了。房子都没了,不过房子没了以后还能慢慢盖,政府呀很多人都在帮忙。”而有个高考结束的孩子:“我肯定考不好,我太累了,我自杀算。”有个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孩子:“同学们都排斥我,我没有朋友,我很孤独,或者死了能摆脱。”有个失恋的男孩说:“她是我的整个世界,我的世界完了结束了,勉强活着,我也不会再快乐再爱上别人,只是行尸走肉。”……

我们看待事物,通常有三种不合理认知产生心理危机:

一、对事物的“灾难化”认知,把生活事件严重程度极端化,认为事件决定了整个生命的失败。口头语中多出现“完了、完蛋了、死了、活不了啦……”等生活无法继续的感叹语。例如:“这次考试考糊了,我完了,我就是个没有前途的大笨蛋。”“离婚了,我彻底完了,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遭糕到没有人愿意接纳的人。”

二、把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化。口头语中出现许多“全部、都、所有、一切、完全、整个……”概括词汇。例如:身边有几个人排挤我,我就认为全世界没一个好人,所有的人都与我为敌。老公今天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做,他就是一个懒鬼,别指望他做什何事。

三、“绝对化”认知。对别人行为或结果的苛求、不接纳,缺乏弹性和调整空间。口头语中出现“应该、必须、一定、对的错的……”等绝对化,非黑即白的词汇。例如:“我必须考高分。”“我对Ta那么好,Ta应该感恩,应该对我好。”“Ta那样是错的。”

这些不合理认知让我们变得痛苦、脆弱、无力。然而不合理认知的产生又是不容易觉察到的,是普遍存在的。

有四个自我暗示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在情绪波动时作出调整,在生活中变得更坚强勇敢,内心越来越强大。

一、中和情绪的句子,用“没有关系”造句。例如:“这次考试考糊了,没有关系,下次考好就行了。”“离婚了,没有关系,死不了人的。”“失恋了,没关系,生活的小插曲而己。”“失败了,没关系,天塌不下来,明天继续。”

二、强化行为的句子,用“可以再……”造句。例如:《血战钢锯岭》中主角自语“我可以再多救一个人!”反复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救了一个又一个伤员,在极限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我考高分了,我可以再考更高分线的。”“我努力了,我可以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更好的结果。”

三、节制、克制自己行为的句子,用“我可以不要”造句。

例如:“Ta正在骂我,我可以不发火。”“小孩淘气,我可以不骂他。”“这满桌的好菜,我可以不吃。”

四、反对行的句子,用“尽管别人……,我却可以……。”造句。例如:“尽管别人在享受生活,在逛街,我却可以看看书背背单词,我是有追求的人。”“尽管别人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哭闹,我却可以选择优雅,我可以与众不同。”“尽管别人都不愿意扶摔倒的老人,我却可以选择去扶,我善良我骄傲。”“尽管别人都害怕衰老,我却可以坦然面对。”

个人经验,生活中常使用,越来越熟练,效果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