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名將如紅顏,不教世間見白頭

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哦~

古來名將如紅顏,不教世間見白頭

1

那是建安十五年的冬天。

大雪鋪天蓋地而來,壓斷了營帳外隱約返青的枯枝,抹去了天地茫茫裡一切生命的跡象。

他又在咳嗽了,殷紅的鮮血落在竹簡上,像是舒城那一樹灼灼的桃花,最後一次望向西川的方向,悵恨此生,怕是再也見不到東吳戰旗插上荊州城樓了。

突然想起伯符遇刺身亡的那一日,也是在巴丘,千里傳訊的人一騎快馬而來,披著的縞素刺痛了他的眼,如今依然是巴丘,他的生命也終是走到了盡頭。

想到這裡,他披衣起身,藉著微弱的火光,寫下給吳主最後的肺腑之言:“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

執筆的手輕顫,那些少年往事,戎馬天下,便如帳外的大雪般覆上心頭,拂去還滿。

建安五年初,春未至;建安十五冬,春無歸。

2

他是洛陽令周異的次子,姓周名瑜,弱冠之年得字公瑾,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彼時風華正茂的少年,溫潤如玉、雅量高致,精通軍事、精於音律,三盅酒後,若席上撫弦之人彈錯了一個音,他仍能醉後顧曲,加之模樣俊朗,便有美人慾得他一眼回望,故意錯了曲譜,一時傳為美談。

雖得“曲有誤,周郎顧”的美名,風雅如他卻不同於尋常世家子弟的不識憂患,亂世流年,群雄逐鹿,他心懷的那一方天下還未真正降臨。

孫策來得那一年,舒城的桃花開得正好,草木芊芊,萬物伊始。孫堅兵討董卓,家人移居此地,周家是當地望族、士官之後,他們是同歲,又曾有總角之好,便登堂拜母,亂世裡結義為兄弟。

江東自古英雄出少年,孫伯符美姿顏、好笑語,周公瑾聞絃歌、知雅意,二人廣交江南名士,天涯結豪傑,吳郡子弟親切地稱孫策為孫郎,稱他為周郎,江東雙璧,一時頗負盛名。

3

漢宮生大火,長樂變長禍。

孫堅戰死的消息傳到廬江時,長子孫策還不到十七歲,太多人對孫家那點兵馬虎視眈眈,他來不及悲傷,為召回父親的舊部投奔了袁術,將父親的義旗和未盡的志向扛在了肩上。

一別經年,依舊是烽火連天。

那個曾經一身縞素,跪在碑冢前立下雄心壯志的少年,成了驍勇善戰的小霸王,成了討逆將軍,獲封吳侯。吳軍東渡之時,收到書信的周瑜趕去與他會合,將兵五百人,船糧器杖,星夜馳赴,沒有半分遲疑。舒水舊地,兩個總角少年曾許下縱橫天下、共創大業的諾言,屬於江東雙璧的傳奇終是來臨。

克橫江,攻秣陵,入曲阿,討江夏,回兵定豫章、揮師下廬陵。攻破皖城時,還得了喬公家兩個傾城的女兒,便又是一段英雄美人的千古佳話。

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所謂的睥睨天下,也不過就是如此吧。

4

古來名將如紅顏,不教世間見白頭。

建安五年的江東,百姓安康,風順雨調,一支羽箭穿過了小霸王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傳訊的人一騎快馬,千里迢迢趕到巴丘的時候,千軍陣前統帥著兵馬的他,突然就愣住了,怎麼會呢,這樣年輕的孫伯符,在戰場上永遠衝在最前面,唯恐敵人看不見自己的小霸王,他的兄長……舉兵赴喪的周瑜,還是來遲了。

春風十里不識路,拂亂了他指間的琴絃,還沒有到清明,那年春天他們埋下的酒,拍開泥封,苦酒入喉。再不見談笑千軍萬馬間,他丟下琴,披上染血的戰甲,接過故人的長纓槍,建安五年的江東,只剩下了周瑜。

他在他靈前立誓,同心同德,扶助少主,生死無悔,永固江東。

此生,只願舉江東之兵,與天下爭衡。

5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轉眼又是幾個年頭。曹軍揮師南下,來勢洶洶,在一片主和之聲裡,他毅然站了出來,眼神是從所未有過的決絕。

這江都三十六郡,是他們一同打下來的,不能割捨一寸一毫。

才有一杯酒傾祭三江,才有咸陽三月,赤壁江頭,紅衣如血,火光橫絕。

那是場震驚天下的戰事,有風東來,火趁風勢,八十萬兵馬一把火燒盡、灰飛煙滅。

火光明滅下,鼙鼓夕陽,他劍氣驚鴻,燈燭下舞劍作歌,一招一式瀟灑漂亮——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吾將醉兮發狂吟,醉意深處,那片點燃了江岸的火光裡,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岸上,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漫天火海都化作他眸中的睥睨萬千。

至此,周公瑾之名,傳遍了天下。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6

赤壁一戰,天下三分,江東的猛虎盤踞在長江天險之地,蓄勢待發。

可他太急於誓言實現的那天的到來,日以繼夜的戰事和政務,終是拖垮了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主公剛剛準允了他的計策,他正前往取西川的途中,漫天大雪裡,積蓄已久的病一下子襲來,偏偏還是在巴丘,當年他聽到伯符死訊的地方。

簡直是致命的一擊。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他這樣安慰遠在都城的少主,卻勸服不了自己。惆悵有之,遺恨有之,無奈有之。壯志未酬身先死,大概,就是如此吧。

十年生死相隔,他用餘生守著一方天下,為了年少時那個共創大業的誓言。

可惜,上天只多給了他十年。

7

如今,他就要去見他了。

他身後的吳國,在建安十五年那個冬天之後,走向了沒落,江東猛虎再也沒有了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

守著江東最輝煌鼎盛之時,這樣也好,任憑身後二宮之爭、禍起蕭牆,小人當道、背棄良臣,任憑他日樓船下益州,一片降幡、山形依舊……都看不到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他的這場大夢,還留在赤壁江上的業火連天,留在建安五年那個遲來的春天,留在曾經並肩而立的戰場上,留在舒水舊地,那兩個心懷天下、年少輕狂的少年人的笑聲裡。

8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竹簡上落下了最後一筆,炭火還未熄,天邊已隱約可見破曉的曙光。

雪還在下著,年僅36歲的周瑜,輕輕闔上了雙目。他聽著大雪落在營帳上的聲音,那樣熟悉,像沙場上兵戈相撞錚錚鐵騎,像很多個夜晚他獨坐時撥亂的琴絃,像那一年的舒水舊地,兩個並轡少年歃血結義,許下的不老諾言。

非瑜背諾,天不假年。

作者簡介:慕兮,95後作者,大學在讀。一枚往來於徐州和南京的漢服同袍,願執筆寫情懷,願每個故事都被喜歡。微博@慕兮啊慕兮

古來名將如紅顏,不教世間見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