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狐記》:蒲松齡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歡脫故事

《伏狐記》:蒲松齡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歡脫故事

1994年,那是一個盛夏的尾巴,我從一個初中生猛然就變成了師範生,驟然從緊張的複習狀態脫身,悠悠哉閒來無事就四處閒逛,從此開始了大幅度購書的人生樂事,還記得買的第一本正版書,便是《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古代山東老鄉、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蒲松齡筆下的怪力亂神、狐仙鬼事,只讓我等少年看得驚悚肅然、熱血澎湃、思慮萬千。聊齋故事,實在是中國的一大IP群,三百年來有著無數的重述和複寫,至今在現代流行文化中佔據著相當的比重,創作者們總是能夠借聊齋和西遊來澆自己的塊壘。

《伏狐記》:蒲松齡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歡脫故事

王冠迪導演的《伏狐記》,將蒲松齡大大直接安排進打怪故事之中,以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跳脫為敘事出發點,帶給觀眾一種特別的切入角度。眾所周知,落第書生的《聊齋志異》經常說是“他人講述的他者故事”,而本片則別出心裁的讓蒲松齡進入戲劇本體。顯而易見,在紛紜亂世的背景中,在捉妖師、鏢師、各色騙子和狐仙、金佛構成的“客棧文化”中,講述的是偶然碰觸的人性變化,機緣巧合之下,在場者的心理都發生一定的提升,諷刺的是偽善和矇騙,點讚的人性中的善良因素。

《伏狐記》:蒲松齡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歡脫故事

話說當年,蒲松齡還是帥哥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騙子,對外的社會身份則是驅魔大師,這當然是有意而為的角色性格走形。作為資深騙子,當然能夠隨時切換多種角色,唯一目標明確的自然就是錢財,即便是金佛也是可以下手的。劉頔飾演的蒲松齡費盡心機才能與鏢局一起上路,對於溪格飾演的老大(女)無私無畏無懼的性格表示非常的難以理解,直到他們遇到了一群殭屍的瘋狂追逐。殭屍倒是假的,他們其實是蒲松齡的同行,本片將這個段落拍攝的花樣百出,同行間的整蠱那是非常的殘酷,畢竟同行是真正的冤家、赤裸裸的仇恨啊。到達鳳尾客棧之後,這一夥人的人生才被真正上了一課,因為妖精出現了。

《伏狐記》:蒲松齡老先生年輕時的荒唐歡脫故事

狐狸精是《聊齋志異》中的常駐嘉賓,出場率位居第一,這也就為後世改編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狐狸是傳統文化中具有重大生產力的元符號,《伏狐記》最大的獨創應該就是捉妖師可以將狐狸鎮壓化為妖珠,王道仁的小徒弟賈小寶失落了一枚,這就讓將來的變故打下了基礎。網大《伏狐記》有著強烈的二次元文化的風格,導演本人受到香港、日本等流行文化的薰陶,本片中的客棧、妖珠、殭屍、金佛等等要素都來自於ACG文化和香港電影,御宅族對於本片會有好感。用喜劇和恐怖的外殼,講述永恆的世道和人心,更是讓滿滿負能量的主角在風雲際會的現實變量中接受了命運的昇華,至於多少是自黑那就只有作為著作者的蒲松齡知道了,《伏狐記》將故事的主題內容還是交給了電影中鐵的作者蒲松齡,這是一種巧妙的有愛的同人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