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實力不重要,關鍵在於會包裝,或者很幸運的站在風口,從而就能青史留名!關於這一點,不妨看看如今的娛樂圈,演技好的實力派未必出名,但能出名的基本都是會包裝的!

本文重點講述的,就是古代五個被高估的人物,個個家喻戶曉,民間傳說要比正史中的名氣大。可以說,這五個人的歷史名聲,很多部分都是“吹出來的”,而不是靠自身實力“幹出來的”,個個都名不副實!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有三個前提條件,(1)所說的是家喻戶曉的名人,(2)先秦歷史模糊不清,主要說的是秦漢之後,(3)每個人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所以勿噴!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無所不能,由此慢慢擴散到了民間。如今,以至於武俠小說中,都弄了一個“諸葛”角色!不誇張的說,“諸葛”就是一高智商的家族代表!然而,在正史中,諸葛亮真有那麼神?顯然不是!

赤壁之戰中,主謀是周瑜,諸葛亮只是一個小使者。劉備奪取益州,謀士是龐統。劉備贏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靠的是謀士法正。諸葛亮真正闊氣,是在劉備死後。然而,劉備在世蜀國屢戰屢勝,劉備一死蜀國屢戰屢敗,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魯迅這麼評價《三國》: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太妖了,還可信嗎?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關羽,關雲長有義但缺智!

清軍入關之後,實行了奴化教育,所以將以前的武聖岳飛等踢下神壇,讓“忠義”的關羽走上神壇。需要說明的是,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清朝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正是在清朝持續不斷的宣傳推廣之下,關羽就徹底神話了。但翻開歷史就會知道,關羽其實是被高估了。比如,(1)關羽情商不高,直接鄙視黃忠,(2)關羽智商有缺,攻打曹操時,卻防線空洞,讓東吳長驅直入,(3)關羽性情太傲,對東吳的橄欖枝,直接翻臉拒絕等,都說明了關於缺“智”!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忽必烈,對外之戰全失敗!

描述忽必烈時,幾乎可以用這麼一個詞,即:“雄才大略”。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依靠強橫的蒙古騎兵,元朝的國土極為遼闊,所以很多人認為忽必烈對外戰爭肯定是所向無敵!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南宋滅亡,元朝一統華夏之後,忽必烈的對外戰爭卻無一勝利,全部失敗!

元朝一統華夏之後,忽必烈在軍事上不行,那麼在整治上總算可以吧!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忽必烈在政治上也不怎麼樣:在治國用人上,忽必烈先後使用回回人阿合馬、盧世榮、桑哥等專理財政,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失敗是個案,連續多個失敗,或許就是“制度失敗”了!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袁崇煥,重要性沒那麼大!

談到明末,很多人都會遺憾崇禎殺了袁崇煥!甚至極端的認為,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所以,崇禎殺死袁崇煥,是自取滅亡。到了清朝,將袁崇煥的死,變成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皇太極的英明,和袁崇煥的重要性!

其實,從袁崇煥的行為來看,他的軍事才華沒有傳說中的高,關鍵就是殺了毛文龍,自斷一個戰略支點。其實,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大師,應該是孫承宗和袁可立。關錦防線是孫承宗的戰略延續,更是孫承宗命令袁崇煥修建。至於毛文龍的後方牽制皇太極,這是袁可立的戰略!一前一後,牽制皇太極,結果被袁崇煥破壞!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康熙,吹出來的千古一帝!

按照當下各種宣傳來說,康熙光芒蓋住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忽必烈、朱元璋等人,才是天上地下,最牛的“千古一帝”!可以說,專家談起康熙,絕對是眉飛色舞,懂治國、通音律、愛科學、很仁慈......總之,古今人類幾乎所有的優點,都集中在康熙一人身上!

然而,做一個簡單的橫向比較,和康熙同時代有彼得大帝、法國路易太陽王,那麼100多年後三國的結局是什麼?需要注意的是,當時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而俄國和法國,都只能算世界二流甚至三流。康熙的清朝,從第一蛻變成三流,俄法從二三流變成一流!如果說康熙是千古一帝,那麼彼得大帝豈不是“萬古一帝”?

古代被高估的五個人,個個家喻戶曉,傳說比正史名氣大!

當然,在2000多年的封建史上,還有很多被高估的人物,司馬光的治國能力,文天祥的軍事才華,多爾袞、乾隆等清朝皇帝的治國能力等等。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實力強不如會宣傳。尤其是清朝諸多皇帝,被專家譽為“無昏君”,個個英明神武,但都這麼牛,為何清朝還淪為列強魚肉的對象呢?顯然,或許不是昏君,但絕對是蠢君!只是,昏君和蠢君,在意思上有區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