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劇情、塑造人物、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文丨玖肆

儘管如今綜藝節目類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後期節目敘事上大都還是萬變不離其宗,需要靠旁白來支撐、串聯起整個節目。

當然,隨著後期剪輯思維的拓寬,某些時候會以花字等其他剪輯形式取代配音來進行敘事。在筆者看來,儘管如此,節目旁白依然是不可或缺,如同萬金油般的存在。

旁白類型多樣,但一切都以好文案為基

縱觀這幾年的綜藝節目,節目裡的旁白隨著觀眾喜好的轉變,在表達、呈現上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節目劇情的鋪陳、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解說式旁白

早期,旁白在節目當中一般都是充當解說,與畫面相結合進行內容補充。比如說,在《快樂大本營》中一本正經地將遊戲規則、分組情況、賽程等相關事宜向觀眾交代清楚。

如今,《快樂大本營》的旁白君的語言風格更加活潑,文案內容頁更多的吸納當下的流行詞彙,以亦正亦邪的方式來完成“原始”的解說使命。

其實不止於《快樂大本營》,很多遊戲類綜藝都是需要旁白來解說賽制、將整個節目分裂的板塊粘合在一起。《極速前進》本是多個組同時去完成要挑戰的任務,但在後期經過編劇重新去梳理故事線,在配音的引導下,讓觀眾清晰全面有層次地瞭解到每一組所挑戰的進度。

而在《真正男子漢》第二季當中,何炅作為旁白在節目中出現,除了介紹部隊歷史、闡述節目理念,也在節目過程以觀察者的角度時不時冒出來評論兩句,比如在要求女藝人卸妝時,何炅調皮地說:“卸妝額,莫明地有些小期待!”一下子,說出了觀眾們的心聲,也給嚴肅的氛圍中帶來一些趣味性!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2.吐槽式旁白

吐槽式旁白被稱為“語音彈幕”,《非凡搭檔》在這一點做到了極致,旁白君或是能摸清觀眾心理,以快穩狠地吐槽風格戳中觀眾而深入人心。比如當謝依霖扮上百變小櫻時,旁白毫不留情地吐槽道:“肥版美少女即將面世,這是現實版的代表月亮消滅你嗎?只能說現實真的好殘酷!”亦或是在世界冠軍李小鵬和搭檔落後,旁白君犀利毒舌地預測:“李小鵬會不會得到人生的第一個零分。”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由此可見,《非凡搭檔》的旁白與其他傾注雞湯、發散正能量的配音畫風截然不同,在清奇的腦回路之間犀利調侃,但也在詼諧之間給人直面現實的勇氣,將事實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其實,這種吐槽式旁白並非是《非凡搭檔》獨創,早在動畫《櫻桃小丸子》中經常出現,比如,當小丸子慫恿爺爺達成自己的私人願望時,旁白君就會說:“真是一個純真爛漫無比的爺爺,太好騙了吧。”

在筆者看來,這類吐槽式的旁白若是能一針見血或是直戳人心的觀點,都會勾起觀眾的贊同、附和的心理,在彈幕上進行互動,甚至腦洞大開地進行點評,增強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交互性。

3.敘述性獨白

《一年級》應該是國內最早使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來給節目配音串聯內容,節目嘉賓宋佳和陳學冬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交替著以旁白的方式,講述著學校裡的孩子們發生的故事以及個人的心情感悟。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在之後《真正男子漢》第一季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以劉昊然的視角出發,對內容進行整體的串聯,這樣的講述方式適用於情感、成長類的節目,內容會更有感染力和真實性,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從類型上來看,節目旁白可以大致分為以上三類,每一種方式都有其適用的節目內容和呈現方式。但最終能否取得想要的效果,除了考驗配旁白聲優的功底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期的撰稿能力,還是得以優質文案為基。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旁白在後期編劇手中是萬金油,同時也是後期編劇撰稿風格有聲化的體現。比如,《花兒與少年》的濃情雞雜湯,《非凡搭檔》的冷幽默,其實這些都是撰稿人風格的有機立體再現。

旁白功能性顯著,不可或缺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第三人稱的描述、評論還是第一人稱的主觀講述,實質都是殊途同歸,可以用來梳理結構、鋪陳銜接劇情、交代前因後果、塑造人物等,從而讓節目劇情合理化、嘉賓人設鮮明化、主題突出化,接下來筆者結合實例分析旁白如何達到這三個效果。

首先,旁白在推動劇情合理化的過程中起到交代背景信息、梳理事實邏輯、講清前因後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就拿《變形計》來說,交換家庭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多種矛盾的積壓,最終情緒大爆發發生一些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情。而節目時長所限,無法將其中種種一一呈現,大都是通過旁白以及同期畫面相加來完成前因後果的敘述,讓觀眾能夠了解到事件的全部過程。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其次,在塑造人物個性上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真正男子漢》第一季當中,劉昊然在第一期旁白中就講到,要將這段軍旅歷練當做自己18歲的成人禮,而在之後的訓練中十分刻苦甚至暈倒,憑藉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地去實現自己立的flag,這一副努力、勇敢、有擔當的模樣為初出茅廬的他構建了優秀的藝人形象,也圈了不少粉。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最後,總結性的旁白也對節目內容進行盤點,對節目主旨進行昇華。比如,《媽媽是超人》每一期的結尾,都有一段深情款款的總結,舉個例子:

“我們見過小長頸鹿跳舞,美人魚唱歌,目送女兒長成媽媽,又做回更好的女兒,看著全家人在落日裡變暖,被媽媽高高舉起對男孩投出了那一球。孩子們大聲告白,只為假如分開不遺憾。

如果你也被這些溫暖的瞬間打動,可曾想過嗎?真正打動你的其實是你自己,是你心底的善良和柔軟,是你確信這世界很美,是你內心住著的孩子和那些關於媽媽的記憶,藉著這趟成長旅行所帶來的觸動,讓我們確認純真有安放之地,世俗裡有值得捍衛的寶貝,信任這一點,便不怕天黑,也不怕告別。

願我們心存珍寶,苦行於荒野,一步一春天。”

——《媽媽是超人3》第12期結束語

就拿上文這段話來說,總結了當期節目媽媽和孩子們之間的有愛的互動,從而以此為內容基點進行昇華,就如鏡子一樣,用優美而切實的旁白照進每一個人的內心,觸碰到我們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一面。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當然,旁白這些功能並非完全是割裂的,在一定情境下同一旁白可以達到多種目的,從而作為骨架支撐起零散的素材串聯起來成為一期完整的節目。至於串聯起來的是有趣有料的故事集還是毫無看點的時間線,這就全都考驗撰稿人和後期剪輯者的功力了。

“人文合一”的旁白內容,亦能為“局外人”增色

藝人演繹旁白,並不止於在節目中呈現,其實最初源於影視劇。另外有些是紀錄片創作者,更喜歡找一些與內容特色相契合的藝人配音來加持,以期獲得內容效應和名人效應的雙重統一。

比如,周迅配過電影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聲音低沉沙啞卻不失靈動,吐字歸音又有獨特的韻味,將四季之間的野生動物的故事用聲音演繹出來;吳秀波配過《如果動物會攝影》,被網友評為“聲控福利”;俞灝明配過微紀錄片《三日為期》,用溫柔而又有沉澱的聲音,作為人間劇場的講述者,述說著人世間的真實故事。

串聯劇情、塑造人物、昇華主題?多功能的旁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表面上一開始周迅、吳秀波、俞灝明與這些紀錄片無關,實則他們以聲音為載體,將自身與紀錄片內容緊密糅合在了一起。就以《三日為期》舉例,俞灝明聲音的確溫柔,但更讓筆者動容的是,面對節目裡真實生活的喜與悲,溫柔中不失冷靜,隱射出經歷過人生起落的從容和坦然。

在筆者看來,“人文合一”的旁白內容,亦能為本是“局外人”的配音藝人增色。同時,儘管旁白是一種普遍性的存在,但有內涵的旁白依然能以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脫穎而出。畢竟,普通的旁白千篇一律,有趣的旁白萬里挑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