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語錄,紀念先生逝世2周年

楊絳(1911.7.11-2016.5.25),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楊絳先生的主要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和《走到人生邊上》,譯有《堂吉訶德》《小癩子》等。她還親手整理錢鍾書先生的遺著,先後出版了《錢鍾書集》《錢鍾書手稿集》等。

她在百歲之後依然故我,一個人、一支筆,孤帆遠影追尋逝去的歲時,委婉地訴說她對生命的感悟。她的自然生命是跨世紀的,她的精神遺產必定更加久長。

今天,那個笑著走向天國的楊絳先生,離開我們兩年了。

音容宛在,風骨長存!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楊絳先生一家

1. 楊絳評《圍城》

1989年黃蜀芹要把他的《圍城》搬上銀幕,來我家討論如何突出主題,我覺得應表達《圍城》的主要內涵,立即寫了兩句話給她,那就是: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錢鍾書很贊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關鍵詞“實獲我心”。

2. 門當戶對並不重要

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我以為,

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我愛丈夫,勝過自己。我瞭解錢鍾書的價值,我願為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錢鍾書知我愛面子,大家閨秀第一次挎個菜籃子出門有點難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場。兩人有說有笑買了菜,也見識到社會一角的眾生百相。他怕我太勞累,自己關上衛生間的門悄悄洗衣服,當然洗得一塌糊塗,統統得重洗,他的體己讓我感動。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錢鍾書和楊絳

3.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

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殺我,我會說:“你我有什麼深仇大恨,要為我當殺人犯呢?我哪裡礙了你的道兒呢?”

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4. 錢鍾書並不驕傲

錢鍾書只是博學、自信,並不驕傲,我為什麼非要承認他驕傲不可呢?

錢鍾書的博學是公認的,當代學者有幾人能相比的嗎?

解放前曾任故宮博物院領導的徐森玉老人曾對我說,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見”。

美國哈佛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哈里·萊文(Harry Levin)著作等身,是享譽西方學壇的名家,萊文的高傲也是有名的,對慕名選他課的學生,他挑剔、拒絕,理由是“你已有幸選過我一門課啦,應當讓讓別人……”。就是這個高傲的人,與錢鍾書會見談學後回去,悶悶冒出一句:“我自慚形穢!”(I'm

humbled!)陪同的朱虹女士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是他還有一個世界,而那個世界我一無所知。”

5. 喜歡《論語》:讀的是一句句話,看的卻是一個個人

“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

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孔子最愛重顏淵,卻偏寵子路。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楊絳先生手稿之一

6. 如何降服小朋友

我曾當過三年小學教員,專教初小一、二年級。我的學生都是窮人家孩子,很野,也很難管。我發現小學生像《太平廣記》《夷堅志》等神怪小說裡的精怪,叫出他的名字,他就降服了。如稱“小朋友”,他覺得與他無關。

7.誰做得了主?

我們思考問題,不能輕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輕心大意地否定。這樣,我們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宮,在迷茫中懷疑、失望而絕望了。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於私心,或是出於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後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

我曾讀過伯格森的《時間與自由意志》。讀時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書的內容和結論全都忘了,只記得一句時常縈迴心頭的話:人在當時處境中,像旋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錯啊,人做得了主嗎?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8.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命,是我的選擇

如我二十八歲做中學校長,可說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長的料,我只答應母校校長王季玉先生幫她把上海分校辦成。當初說定半年,後來延長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讓我辭。這是我和季玉先生鬥志了。做下去是千順百順,辭職是逆水行舟,還兼逆風,步步艱難。但是我硬是辭了。當時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資,好好的中學校長不做,做了個代課的小學教員。這不是不得已,是我的選擇。

因為我認為我如聽從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順從她的期望,一輩子承繼她的職務了。我是想從事創作。這話我不敢說也不敢想,只知我絕不願做校長。我堅決辭職是我的選擇,是我堅持自己的意志,絕不是命。但我業餘創作的劇本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該說是命。我雖然辭去校長,名義上我仍是校長,因為接任的校長只是“代理”,學生文憑上,校長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隨後珍珠港事變,“孤島”沉沒,分校解散,我要做校長也沒有機緣了。但我的辭職,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命,是我的選擇。

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

9.瞭解自己,不是容易

瞭解自己,不是容易。頭腦裡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慾。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偵察嫌疑犯那麼窺伺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掩飾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願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願。

在這種境界,有誠意擺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會憬然警覺:“啊!我自以為沒這種想頭了,原來是我沒有看透自己!”一個人如果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偏護自己了。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10.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麼?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

【以上摘自《走到人生邊上》】

特別推薦:

1.《走到人生邊上(增訂本)》

楊絳九十六歲開始討論哲學,所討論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同時是她自己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她是在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準備。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麼。這便是本書的兩大主題: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

——周國平《人生邊上的智慧》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2.《談藝錄》

中國一部集傳統詩話之大成的書,

也是第一部廣採西方人文、社科新學

來詮評中國古典詩學詩藝的書。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3.錢鍾書手稿集

“鍾書的外文筆記,除了極小部分是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來到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

——楊絳

書目: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總索引》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全三冊)》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二輯(全三冊)》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三輯(全十五冊)》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四輯(全十冊)》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五輯(全十一冊)》

  •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六輯(全六冊)》

……

杨绛语录,纪念先生逝世2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