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我國能源正朝著清潔化方向發展

我國能源正朝著清潔化方向發展,以高效、清潔、多元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能源轉型進程將加快推進。隨著市場擴大、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新能源行業儘管仍需政策支持,但更需要在產業發展上作出合理的長遠規劃,統籌佈局、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引導產業合理發展,積極培育新能源行業的現實競爭力。

新能源產業已成為推動全球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當下,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正面臨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轉型加速;國際新能源產業分工逐步深化;全球新能源行業整合加快、跨國併購增多、國際競爭加劇;發展戰略、理念的變化深刻影響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並存;新能源產品和設備貿易摩擦不斷,嚴重干擾了新能源產業的國際貿易秩序等多重挑戰。這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能源正朝著清潔化方向發展,以高效、清潔、多元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能源轉型進程將加快推進。自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後,在政策、市場、技術、資金等支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約180吉瓦,光伏裝機約120吉瓦,均居世界第一。另據工信部統計,去年我國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5元至0.7元,平均度電成本比2010年下降約78%,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約為0.43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7%,已非常接近火電價格。未來隨著新能源關鍵設備成本的下降,電網接入、土地租金、融資成本、稅費等非技術成本下降,新能源技術度電成本將持續降低,屆時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風電在發電側平價上網,光伏發電在用戶側平價上網的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集聚特徵顯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西南、西北等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聚集區。依託區域產業政策、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聚集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特色明顯。其中,長三角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三分之一新能源產能;環渤海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研發和裝備製造基地;西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項目建設基地;西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電裝備製造基地。

同時,我國新能源產業參與國際合作也正面臨有利的機遇和市場空間。由於發達經濟體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和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導致其能源政策調整,新能源比重上升,而發展中國家能源增量需求較大,全球新能源行業增長迅速。國際能源合作從以偏重傳統化石能源開採合作向以低碳、清潔化為導向的能源經濟產業鏈轉變,新能源國際合作成為重點。我國新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時機已成熟,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倡議成為我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絕佳機會。“一帶一路”上多為發展中國家,大多能源普及率低、人均能源消耗量少,但擁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我國新能源技術在全球具有很強競爭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境外投資進一步便利化,我國新能源產業參與國際合作的步伐勢必會加快。

隨著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再加上大數據、能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能源、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關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發展,未來新能源行業將會催生很多不同於之前傳統的企業模式,其經營方式也會發生很大改變。例如,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將給新能源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共享經濟有可能使新能源邊際成本降到零,越來越多的企業、公用建築和家庭,在消費新能源的同時,開始成為新能源生產者。再如,在電動汽車、靈活性資源、綠色能源靈活交易、能源大數據與第三方服務等領域內,已出現多種企業創新模式,正在重塑新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推動新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中國能源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月報、年報)、《中國能源互聯網報告》、《能源研究》(月刊)、《能源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月報》等刊物徵訂通道皆已經開啟,訂閱請關注中能智庫並回復“訂閱”,或電話010-88825998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申請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