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但該出手時要出手!

看了《我不是藥神》,現實主義題材,片子能過審算是一種進步吧。民眾肯定會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救命藥在有的地方會便宜那麼多。

這個片子可談的角度相當之多。專利權、知識產權、研發成本、仿製藥、納入醫保、商業文明,不一而足。片中每個人都有苦衷,每個人似乎都沒有錯。那究竟是誰錯了呢?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作為一個觀眾發表一下觀感。

不像《無問西東》,這部片子並沒有太多觸動我的地方。因為是現實主義題材,感覺這就是生活本身,然後加上了一些背景音樂。NHK之前拍的《青島養老院的故事》《富豪與農民工》裡面都反映了類似問題;現實生活中,與疾病抗爭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如自己親人朋友不幸遇到,則會更為刻骨銘心、感同身受一些。

從儒家的觀點看,人固有一死。

從道家的觀點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何其殘酷——看一些BBC拍的紀錄片,就能感覺除了自然死亡,動物們被獅子、老虎、豹子咬住氣管窒息而死算是最幸運的死法了——獵物們世世代代不斷延續著被捕殺的命運,捕獵者大概也沒有負罪感,都是為了生存下去。從食物鏈講,牛吃草,老虎吃牛,老虎死後被食腐動物分解或是腐爛成為青草的養料,算是一種微妙的平衡。在天地看來,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與青草沒有兩樣,都有盛衰枯榮。

從佛家的觀點看,病,八苦之一。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每一種苦都夠人喝一壺的。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了為什麼生這種不自主也是一種苦。

一個有略有啟發的細節:"God bless u老頭"揭發假藥忽悠,黃毛不假思索直接衝上去就開幹了,頗有點仗義每從屠狗輩的意思。這時候同伴問徐崢怎麼辦,徐說,還能怎麼辦,上唄。於是加入群毆。

我不是药神,但该出手时要出手!

這種血性我是讚賞的。多年的教育讓我們這代人溫順的不能再溫順——比如在有的大學裡,有諸如只要打架就開除的規定——出了社會,想提個抗議都會先臉紅。現在想想,學校裡的這種規定值得商榷。社會上有一些無視公序良俗、道理講不通的人,為利益驅使的狗腿子,隨機報復社會的人。儘管你不一定能碰到,不一定需要挺身而出,但萬一有那種需要做出迅速反應的時刻,如果還停留在思維定勢裡邊束手束腳,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如何給暴力一個迅捷的回擊?警察同志來不及趕到怎麼辦?正義遲到的後果相當嚴重怎麼辦?(當然,如果你不會輕功飛簷走壁也不會使用雙截棍,那即便你為人耿直不屈一身正氣也要量力而行,隨機應變)

如果說黃毛是戰國時期的朱亥——當然片中他的職業跟朱亥一樣——那徐崢無疑是信陵君了。

信陵君竊符救趙,徐崢竊(smuggle)藥救白血病人;

信陵君後不容於魏,徐崢不容於那個年代;

信陵君通過侯贏發現了朱亥,徐崢通過老呂發現了黃毛。

我不是药神,但该出手时要出手!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黃毛最後做出了與朱亥理念相似的報答行為。這種仗義和犧牲的精神,直到今天民間依然是稱頌的。

文、發佈:代俊

我不是药神,但该出手时要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