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舊上海外灘的地標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沙遜大廈,有人會說是匯豐銀行大樓,也有人會說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還有人會說是上海百老匯大廈等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和喜好。而這次要講的正好是上海百老匯大廈,現在叫上海大廈。

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上海百老匯大廈位於著名的外白渡橋北堍,她在外灘眾多的建築中算是年輕的。1888年,英商業廣地產公司成立,主營上海的房地產生意。當時,隨著上海的開埠通商,越來越多地人來到上海打拼,對於土地、房產的需求大增。因此,英國人在上海賺的盆缽滿體。

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於其他商業財團一樣,他們也看中了外灘的影響力,因此也想入住這裡,以彰顯自己的財力和地位。隨後,就看中了原英商電車公司的地皮。1930年,正式動工,大廈建造總耗資500萬兩白銀,大批原料都由英國進口,於1934年竣工,是一棟高22層的英式近代建築風格的大樓。因建造在原來的百老匯路上而命名為百老匯大廈。

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竣工後的百老匯大廈成為城市的標誌之一,特別是與身旁的外白渡橋共同構築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業廣地產把她經營為一棟專供來滬外國人租住的高級公寓,所以不僅外觀氣勢講究,內部佈置和裝飾也堪稱豪華。當時的外國許多財團的高級職員紛紛入住,有的是長期包房,這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抗戰時期,日軍佔領上海後,利用強硬手段迫使業廣地產公司以低價將大廈賣給了日本財團。抗戰勝利後,大廈被國民黨政府沒收,美國軍事顧問入住於此後,百老匯大廈的防務直接被美軍接管。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百老匯大廈。1951年,改名為上海大廈,之後都是作為五星級涉外飯店營運。

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外灘百老匯,滬上繁華歷史的見證

上海大廈有一個位於18層的觀景平臺,站在平臺外灘風光和浦江美景一收眼底,稱為“浦江最佳觀覽”。當年,來上海訪問的外國貴賓幾乎都會登上平臺,縱覽美景。新中國成立後,共有130多批世界各國政要登臨上海大廈,其中有1973年的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1975年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夫婦等都來過上海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