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劉大櫆雕像

這是一座劉大櫆先生雕像,樹立在安徽省樅陽縣陳洲中學校園。

劉大櫆是中國文學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流派——“桐城文派”的經典作家,與方苞、姚鼐並稱“桐城三祖”。劉大櫆也是“教師”,學校樹立劉公雕像,利於教書育人,顯得非常合適。

“桐城文派”影響很大,研究“桐城文派”的文章汗牛充棟,片言隻語很難講清。簡而言之,“桐城文派”的作家群主體是教師,文章的風格具有典型的“教師風格”:規範,嚴謹,有文彩,對學生能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但劉大櫆雕像下的文字簡介,卻極不規範、嚴謹,幾十個漢字竟然存有十幾種錯誤。不妨細看一下。

這段人物生平的文字簡介是這樣的:

“劉大櫆(1698—1780),清朝湯溝陳家洲人,字才甫,一字耕甫,號海峰,漢高祖劉邦長子齊王劉肥後裔,陳洲劉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孫。師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師,為‘桐城派’三祖之一。”

上述文字的實際排列,如下圖: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劉大櫆簡介

這段文字簡介,很多人看過之後,都覺得彆扭。彆扭在什麼地方呢?主要是這樣幾種情況: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晚清照片

一、“清朝”與“清代”

“清朝”與“清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清朝”,指的是政權;“清代”,指的是時間。就像圖中的旗幟,可以稱“清朝國旗”,即滿清王朝的“國旗”。如果稱“清代國旗”,那就不僅僅有滿清王朝的“國旗”,特定情形下還涉及太平天國政權的“國旗”,“朝”與“代”的概念很容易混淆。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清朝國旗

“清朝湯溝陳家洲人”中的“清朝”,應該改用“清代”。或簡作“清”,將容易混淆的概念迴避掉,避免對學生造成錯誤的影響。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考場

二、“1780”與“1779”

這座雕像上的劉大櫆生卒時間,是“1698—1780” 。劉大櫆生於1698年沒有異議,去世於1780年就有問題了。

這是《辭海》中的“劉大櫆”詞條:“劉大櫆(1698—1779)”。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辭海》中的“劉大櫆”詞條

劉大櫆去世於1780年,也算不上是憑空杜撰,依據是《陳洲劉氏宗譜》中的劉大櫆小傳。但是,《陳洲劉氏宗譜》只能算是私著,不具有權威性,更不是“標準答案”。這個學校的學生將來參加高考,倘若考到劉大櫆的生卒時間,估計有一批人要得“零分”。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開國紀念幣

三、“清朝湯溝陳家洲人”與“字才甫”

劉大櫆雕像下的文字簡介,醒目的開頭是這樣的:“清朝湯溝陳家洲人,字才甫……”

這是什麼意思呢?字面直解,可以認為前面這些地方的人,統統都是“字才甫”。因為“語序不當”,容易引起歧義。規範的表述是:“名XX”—“字XX”—“號XX”—“X地人”。這樣既文從字順,也不會出現文字歧義。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清代人物畫

四、“清朝湯溝”與“陳家洲”

即使將語序調整過來,“清朝湯溝陳家洲人”這句話還是錯的。

清代的“湯溝”與“陳家洲”是兩個地名,當地有則民謠曰:“收了陳家洲,富了湯家溝(湯溝)”。

湯家溝是當時的集鎮,陳家洲及周邊的人常到湯家溝趕集。陳家洲如果豐收了,到湯家溝購物、消費的就多,商家自會大賺一把。但是,劉大櫆如果是湯家溝人,就不可能又是陳家洲人。所以,“湯溝陳家洲人”這句話,應該去掉“湯溝”或“陳家洲”,只保留一個地名。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末代皇帝

五、“清朝”與“當代”

作者這麼寫,本意可能是認為:現在的“湯溝”是一個鎮,“陳家洲”是“湯溝鎮”的一部分。

“湯溝”與“陳家洲”的隸屬關係,清代沒有,當代才形成。但是,現在基層的行政結構是:“縣—鄉(鎮)—村”。現在的“陳家洲”,並不是一個村名。“湯溝鎮陳家洲村”不能成立,“湯溝陳家洲”的表述就不規範。

所以,無論是“清朝”還是“當代”,書面語言都不能這麼表述,民間聊天除外。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清代裝

六、“陳家洲”與“陳洲”

這段幾十字的簡介中,先後用了兩個地名:“陳家洲”與“陳洲”。實際上,“陳家洲”與“陳洲”是一個意思,民間有此不同的叫法。但從文字表述的要求上講,必須規範,不能一會叫“陳家洲”,一會又叫“陳洲”。

劉大櫆所屬的劉氏,稱“陳洲劉氏”,屬於專有名詞,不可更改。所以,這段文字簡介中的“陳家洲人”,應改作“陳洲人”。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清代文物

七、“湯溝”與“橫埠”

將“陳家洲人”改作“陳洲人”,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錯得更厲害了。

陳洲是“陳洲劉氏”宗祠所在地,也是陳洲中學所在地,不是劉大櫆的鄉貫與出生地。

劉大櫆是哪裡人?《清史稿·劉大櫆傳》作“桐城人”,《辭海·劉大櫆》作“安徽桐城人”。這既是“標準答案”,也正確答案。

劉大櫆雕像下的簡介,為什麼不言“桐城”呢?因為清代的“桐城縣”,現在分成了“樅陽縣”與“桐城市”,清桐城與今桐城已經不是一個概念,需要作出相應的處理。《清史稿·劉大櫆傳》中“桐城人”,可以加註為“桐城(今樅陽)人”;《辭海·劉大櫆》中的“安徽桐城人”,可以加註為“安徽桐城(今樅陽)人”。

縣以下的怎麼進一步加註? 劉大櫆的實際出生地,是今樅陽縣橫埠鎮周崗村劉家周莊。湯溝鎮與橫埠鎮是樅陽縣內兩個相鄰的鎮,也是不同的兩個鎮,所以簡介中的“清朝湯溝陳家洲人”,應該改為“清桐城(今樅陽縣橫埠鎮周崗村劉家周莊)人”。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穿幫的漢代書籍

八、“劉邦”與“劉肥”

“漢高祖劉邦長子齊王劉肥後裔”,這一句寫得讓人不明就裡。

如果是為了突出家族顯赫,有了“漢高祖劉邦”,就不需要“齊王劉肥”。劉姓出自“三皇五帝”中的“帝堯”,而“帝堯”比“漢高祖劉邦”更重要,寫上“漢高祖劉邦”不如寫上“帝堯”。

如果這支劉氏,以“齊王劉肥”為一世祖,就沒必須再添加“漢高祖劉邦”,這也是一種不規範的行為。立意不明,讓他人無法動筆修改。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明代魯王儀仗俑

九、“伯二公”與“劉伯二”

簡介中的“陳洲劉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孫”,這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伯二公”即“劉伯二”,是“陳洲劉氏”的遷桐始祖。從宗族的角度,出於尊崇不可對先祖指名道姓,故加個“公”字,稱“伯二公”,可以說得過去。

但在同一簡介中,先祖“劉邦” “劉肥”皆直呼其名。雖說“劉邦”“劉肥”被寫作“漢高祖劉邦”“齊王劉肥”,但封贈、官職等只是榮耀,不是尊崇。“劉邦”“劉肥”與“劉伯二”,文中稱述應該一致,不要使用雙重標準。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民間習俗

十、“師事方苞”與“又是姚鼐的老師”

簡介雲:劉大櫆“師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師。”這段話讀起來為什麼彆扭呢?“師事方苞”,是文言;“又是姚鼐的老師”,顯然是白話。“文言夾白”,不是語感的問題,也不是語言風格問題,而是語言規範化。語文教學,有這方面的要求。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姚鼐文稿卷

如何規範而正確地進行相關文字表述呢?請看正史與工具書:

《清史稿·劉大櫆傳》:“大櫆雖遊苞門,傳其義法,而才調獨出……姚鼐繼起,其學說盛行於時,尤推服大櫆。”

《辭海·劉大櫆》:“師事方苞,為姚鼐所推崇。”

《清史稿》與《辭海》中的文字表述,撇開文字內容,就文字風格而言,完全是統一的。可以對比一下“師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師” 與“師事方苞,為姚鼐所推崇”,二者語義上的差別這裡就不說了。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簡介排版

以上這些,都是具體的細節問題,但不是“簡介”中問題的全部。“簡介”中還有更小的細節問題,如“,又是姚鼐的老師”,這是很不規範的,排版時“逗號”是不能出現在一行開頭的。而這則“簡介”最不妥當的地方,是關於劉大櫆的生平概括。歷史人物的簡介,關鍵是要突出歷史人物的歷史貢獻、歷史地位等。這則劉大櫆簡介,明顯詳略失當……

文化採風:通篇只有幾十個漢字,居然寫出十幾種錯誤!

民間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