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小岞(岞,念ZUO,去聲),位於泉州惠安東部沿海,三面臨海,西與淨峰鎮七里湖狹長地帶接壤,成半島地形。

小五爺的家鄉平潭,那裡的大海已經很漂亮了。你以為海邊人,跑到小岞看海?錯了,是因為小五爺的媽媽想來看惠安女。小五爺懶得做攻略,簡單翻出了收藏好多年的泉州遊介紹,直奔小岞。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A小岞惠女

小岞鎮中心很熱鬧,街道顯得有些擁擠,看到的女人也比男人多好多,基本看不到年輕女性著惠女傳統服飾,小五爺調侃媽媽完全是平潭阿姨來看惠安阿姨嘛。因為我們在小岞看到的惠女多是四五十以上的歲數,有點遺憾的是,惠女多聽不懂普通話,小五爺又聽不懂惠女的閩南話,溝通有障礙。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惠女最顯著的特徵是她們的“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惠女頭戴黃斗笠,頭披橙、紅花頭巾,捂住雙頰下顎只露出一張臉;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上衣狹短,露出肚臍,腰部扎有紅藍綠腰帶或銀腰帶(紅藍綠腰帶居多,據說銀腰帶是財富的象徵);下身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藍褲子(褲筒寬約三、四十公分),腰帶則是紮在肚臍眼下。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惠女聞名不僅因其獨特的服飾,還有惠女的勤勞精神。不論是市場上擺攤的,還是路邊蓋房子的,小五爺一路看到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辛勤勞作的惠女。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佈在福建惠安東部崇武城外、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但崇武城外、山霞和淨峰、小岞惠女的服飾類型在斗笠和頭巾方面略有細微不同。

B小岞美術館+鍋爐咖啡屋

難以想象在一個靠海小鎮上能夠看到這樣高大上的藝術展廳——小岞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這裡原是破舊的老廠房,由北京大學建築學副教授董豫贛設計,僅用了短短三個月時間即建成落地,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來這裡開展“大美小岞”採風寫生活動,小岞美術館因此也被譽為“海邊最美的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美術館外牆取材自閩南傳統建築風格的毛石頭,百米風雨長廊則用既像波浪又像魚鱗的紅瓦鋪設地面,通過借景手法,將閩南風味和大海元素巧妙地引入,為原生態的沿海小鎮添了幾分藝術氣息。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這裡正在舉辦一場主題為“面朝大海”的藝術展,集結了中央美術學院等知名畫家的油畫作品。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作品主要展現小岞蔚藍海灣、五彩島礁、茂密林場、熱鬧漁港、勤勞樸實惠女等真實寫照。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這是館內僅有的兩幅漆畫。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館內有一處十分特別的地方——“地坑式”多功能藝術大廳,不僅可作會議空間、創作空間,更是一個極棒的藝術演出舞臺,或是邀請知名模特走T臺秀,也是一個挺不錯的藝術視覺盛宴。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由鍋爐改造的二層咖啡屋,別有一番風味。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C風車島

風車島三面環海,大量的風車架在狹長的半島上,浪花輕撫著海岸,風車攪動著海風,真是挺美的,不過小五爺還是覺得平潭的長江澳風車田更勝一籌。

小岞風車島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平潭長江澳風車田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D淨峰寺

淨峰寺是惠安縣數座唐建寺廟中唯一延續至今沒被廢沒的千年古剎,坐落於淨峰山上,東臨淨峰惠女灣,南臨大港灣,北與淨峰蓮城衛城相遙望。因弘一大師曾住於此而被廣為皆知,弘一大師曾對此地讚賞有佳,表示“願終老於此”。

大美小岞,美在惠女,美在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