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教育孩子要懂得將心比心,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孩子的成長而言,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有責任感,擔當只成了家庭的一種的體系,也是做人的一項最基本的優秀,人的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其實都是在做,那麼做人最要緊的是什麼!

做人最要緊是將心比心,這種習慣這樣。將心比心。將心比心,不是說我喜歡你就喜歡。所以有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一句話,我真覺得很慚愧。己所欲施於人。己,所以怎麼可以是一人?有人這些一輩子專門在傳播一句話,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是真的嗎?我們聖賢這麼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能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絕對不能講己所欲施於人,這完全是兩碼事。

曾仕強:教育孩子要懂得將心比心,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我喜歡喝咖啡,所以來來來來陪我喝咖啡。你說我不能跟社會有什麼不能咖啡,呢因為我喝咖啡睡得著啊唉呀這習慣問題,兩天就習慣了,唉這可以嗎?這樣做是人。你喜歡喝咖啡,她喝睡不著,嘛你為什麼免檢?它呢中國人就說我不喜歡的。我不敢給你,因為可能你也不喜歡。所以你喜歡的話你自己來拿。我不我不勉強,我我不反對。

老講喜歡不喜歡,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他可以裝的喜歡。他為了巴結你,他為了討好你,他因為晚上回去會睡,他陪你高興的很。吶這個罪他受了,那個我是要去承受,當然給人家的你要承受,自作自受。將心比心是說我喜歡你喜歡不喜歡?我尊重你,但是我不喜歡。可能你也不會喜歡。可是如果你喜歡的話,我也知道,這樣才對。

曾仕強:教育孩子要懂得將心比心,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這樣你才能夠了解孔子為什麼說無可挑剔。沒什麼可沒什麼不可。因為每個人不一樣,而且這個人他會隨著時空變化而改變。有個老教授,大家也很熟悉,叫錢穆先生。錢穆先生在我們國內的時候,你用它喝咖啡,我不喝咖啡,我喝茶。說他到美國以後,美國人他說你喝茶嗎?他說我不喝茶,不喝咖啡,他沒嚇一跳,你怎麼回事而已?全家說我怎麼回事?

我在我們中國那個茶好喝,我當然喝茶,我為什麼咖啡到了美國你找不到好茶喝,那我喝咖啡會怎麼樣?這它是有彈性的人,活人跟死人不同,就是活人有彈性,是的沒有彈性,就這樣差別而已。你搞得自己非怎麼樣?不可的時候,你已經快完蛋了。僵化了。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人家問你,你喜歡喝咖啡,還是喜歡喝茶?你都不會告訴他,肯定的他。

曾仕強:教育孩子要懂得將心比心,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因為你摸不清楚到底是茶還是咖啡好。你怎麼會說肯定的話?你說隨便。隨便就是你憑良心,查好給我查查,會給我咖啡。我喝著好喝,我就覺得你是憑良心。我合作不好,我就瞪你一眼。不平良心。標準中國人中文真的會做人會發現唉你陪她來。你幫我打聽打聽,他喜歡喝什麼?湯,她依然會開會那個牌子的。就是誠意,這就叫誠意,或者什麼叫誠意,哪裡還問人家要不要?

老講一個鐘有修養的人,你問他要不要,他只有一個回答,不要。他不會說要,他永遠不會說要向我們家就好了。沒有人敢問我爸爸要不要喝茶,沒人敢問。誰敢問?你試試看。吧,吧你要不要喝茶?爸爸只是看看,我們從來不會回答。他心裡想你問什麼?你什麼問你問題是逼我給你難看就不要。那我說不要你就真的不要了。那你完全虛偽,嗎完全做形式那像家人。

曾仕強:教育孩子要懂得將心比心,窮困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我們大家都知道,爸爸茶喝的差不多了,你現在有空你去北京,這是誠意,這就叫誠意。將心比心,誠以待人是一個人有好素質的體現,同時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好習慣。曾仕強教授認為,培養好習慣其實行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麼?呢好習慣其實無形的比較重要。我們現在比較糟糕,就是因為說來說去又是受科學的影響,看得見的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