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風——我市「好人好事」引領新風尚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展示“萬家文明風”、選樹“千人公德榜”、上好“百堂道德課”是我市正在開展的“文明養成”系列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文明靖江選取“萬千百”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定期進行展示,擴大活動影響,傳遞道德力量,弘揚文明新風,讓馬洲大地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平民楷模常推常新,道德風尚源遠流長。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東興鎮成德村劉小妹家庭:

出資修路 惠及村民

劉小妹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仍然力所能及幫助左鄰右舍。隔壁的卞金娣因身患殘疾,行動不便,平日裡,劉小妹便幫助她燒飯打水,把她當成自己的家人一般悉心照顧。劉小妹的兒子開辦了華昊新能源有限公司,當劉小妹看到村裡路面坑坑窪窪時,便和兒子商量出資把村裡的路修好。當劉小妹看到水泵點坍塌了之後,便又與兒子商量,資助村裡把水泵點建好。劉小妹及其兒子用行動溫暖著村裡人。當村里人稱讚時,她笑笑地說:“能為大夥做點事我們很高興。”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季市鎮文嘉村湯金波家庭:

共同營造溫馨家庭

湯金波一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愛,在思想上積極進取,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的小家庭。湯金波平時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家中事情,他的妻子便主動承擔了照看小孩、做家務、照料父母等事情,操持得有條不紊。湯金波說:“妻子既是家中的賢內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堅強後盾。”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人的處事原則,他們一家人與鄰居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他們都熱心幫助。

孤山鎮廣陵村高玉華家庭:

家風淳厚 教子有方

在孤山鎮廣陵村,有這樣一戶人家,只要當地人一提及,無不知曉,他們就是高玉華一家。高玉華夫婦教子有方,重視培養子女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們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高玉華和妻子注重培養子女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鼓勵子女刻苦學習。每年清明節期間,高玉華都帶著全家人祭掃王卓烈士,講述王卓烈士的英雄事蹟,培養子女的愛國情懷。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魏桂英: 扮靚社區環境

個人檔案:女,72歲,保潔員,家住城南辦事處合興社區

在城南辦事處合興社區擔任保潔員8年來,魏桂英任勞任怨,按照要求切實做好保潔工作。她嚴格要求自己,凡是髒活、苦活、累活,都會主動衝在最前面,為他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酷暑時節,垃圾箱在高溫的蒸發下,散發出濃烈的臭味,但她毫無怨言,默默承擔。寒冬時分,她的腿被凍得站不起來,但她仍咬牙堅持,從沒主動休息過一天。

耿昌餘:扶危濟困暖民心

個人檔案:男,40歲,東興鎮惠聖村村委會副主任,家住惠聖村

耿昌餘總是盡其所能幫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記得有一次,他的鄰居吳某患上重病,承擔不起醫藥費,得知這個消息後,耿昌餘毅然拿出準備給兒子交學費的錢,幫助吳某渡過難關。村子裡有兩位老人家境較困難,他們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中無人照顧,耿昌餘經常上門噓寒問暖,照顧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覺到社會的溫暖。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徐美紅:不離不棄照顧痴呆丈夫

個人檔案:女,78歲,家住靖城街道江華社區

2007年,徐美紅的丈夫得了老年痴呆症,漸漸失去意識。10年來,徐美紅不離不棄照顧他。徐美紅每天早上4點起床,做早飯、洗尿布……丈夫的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喂他吃一頓早飯需要兩個小時,可徐美紅十年如一日照顧著。曾經有人勸徐美紅早日放手,可執著的她總說:“只要老伴活著,我就有精神寄託。”

劉玉成:樂當創建“監督者”

個人檔案:男,80歲,家住靖城街道機械新村

劉玉成熱心公益事業,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法治宣傳、文明禮儀、鄰里互助、志願服務、慈善捐助等活動。文明城市創建期間,有些居民圖方便,隨手將垃圾扔在垃圾箱外部,對環境衛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周邊的居民怨聲載道。劉玉成發現後,自告奮勇看守垃圾箱,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就耐心地勸導教育,並將垃圾撿回到垃圾箱裡。慢慢地,居民再也不亂扔垃圾了。

盛幫建:組建公益團隊

個人檔案:男,48歲,靖江外國語學校小學教務處副主任,家住靖城街道

2011年,盛幫建組建了“家有兒女愛心志願團”,當時只有20多名成員,主要組織孩子們去敬老院關愛老人。一晃7年過去了,這個公益團隊如今發展到了1000多人。7年間,他志願服務的時間超過了1500小時,組織的活動600多場,他的團隊關愛服務人群數萬人次。2015年至今,通過自籌資金、爭取民政及慈善總會的公益創投資金總計超過100萬元,精準關愛了300多名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子女以及100多名失獨、空巢老人。他先後榮獲靖江教育系統優秀黨員義工、江蘇省優秀青年志願者、江蘇省優秀志願者稱號。

朱棟鑫:盡心盡職的人民衛士

個人檔案:男,30歲,靖江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隊員,家住季市鎮花家村

自2008年12月參加工作以來,朱棟鑫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2015年4月26日下午,朱棟鑫在自家店鋪裡幫忙時,突然聽到外面一女士大聲呼救,連忙丟下手中的活追了出去,只見一男子從公共廁所向附近小區逃竄,朱棟鑫來不及更換拖鞋就追出去,腳下磨出了很多的血泡,不顧疼痛的他奮力追捕到了嫌疑人。調查得知,嫌疑人是一個偷拍狂。該男子多方討饒,想和朱棟鑫私下解決,都被朱棟鑫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陸愛華:退而不休的“有心人”

個人檔案:男,66歲,家住城北園區齊心社區

陸愛華已經退休,但他為人民服務的心沒有退休。他成為了城北園區齊心社區的居民小組長。前年,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期間,他充分利用自身對社區居民情況比較熟悉的優勢,幫助工作人員入戶調查、彙總。在今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他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為社區居民做好事。鄰里之間,他和睦相處,每週不定時打掃樓道衛生,用實際行動去帶動身邊的居民,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創建工作中。

葉桐:立足本職崗位努力奮鬥

個人檔案:男,44歲,靖江市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辦公室徵收一科科長,家住靖城街道橫港北路

葉桐主要從事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行政複議、應訴和信訪接訪複核工作。他立足本職,努力學習,勤勉敬業,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房屋徵收後序行政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他手中應訴的案件,從準備基礎性材料,到與律師溝通,再到出庭應訴答辯,他都謹慎細緻,追求精準,使得房屋徵收訴訟案件勝訴率高達95%。他平時關注民生,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化解各種群眾徵收信訪矛盾糾紛。

吳偉:義務輔導留守兒童

個人檔案:男,29歲,西來鎮人民政府辦事員,家住西來鎮

吳偉原籍安徽安慶,大學畢業後,成為我市西來鎮趙家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5年來,他發揮師範生特長,製作村民們喜聞樂見的遠程教育課程內容,還利用微信,辦起了“掌上課堂”,讓黨員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文化大餐”。為了幫助村裡的留守兒童提高學習成績,他組建了村官志願家教服務隊,每天中午,吳偉都放棄休息時間,認真備課,在網上查找學習資料,下班後,來到留守兒童家裡,輔導他們學習。每個週末,吳偉還在村閱覽室開設“愛心補習班”,為村裡的孩子輔導功課。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尤劍鋒:堅守鄉村行醫26年

個人檔案:男,46歲,孤山衛生院醫生,家住孤山鎮廣陵村

尤劍鋒當村醫已經有26個年頭。從事這項工作,需要的是耐心、細心和用心。他邊幹邊學,獲得了村民的誇獎。往年,醫療衛生條件差,交通十分不便,有時需要到病人家中看診,他便騎著自行車,穿行在爛泥路上。當時有一位食道癌晚期患者,不能吃東西,他趕到時,連忙幫患者注射了營養液,並給他打了止痛針。待他忙完已經到了半夜,回到家中休息時,他滿腦子還都是那個生命垂危的病人。

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一城文明风——我市“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

“有德人 勝天下”

德勝村舉辦道德講堂活動

近日,新橋鎮德勝村和靖江法院江陰園區法庭共同舉辦了“有德人 勝天下”主題道德講堂活動,德勝村全體村幹部、部分村民代表及江陰園區法庭全體幹警參加了活動。

講堂圍繞“有德人 勝天下”的主題,分作一番省身、誦一段經典、看一部短片、講一個故事、演一個節目、唱一首歌、談一席感悟、作一番點評、送一份吉祥等環節展開,大力弘揚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治理中融入德治,能夠發揮道德引領、規範、約束的內在作用,增強鄉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蘊,使道德規範在群眾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德治過程中,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又要培育和塑造新時代的道德標準,建設美麗和諧鄉村。

此次道德講堂活動,是江陰園區法庭開展的“法潤鄉村”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德勝村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舉措。法庭幹警和德勝村村幹部紛紛表示,將自覺培育良好的道德操守,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受益者,做好群眾權益的維護者、公平正義的捍衛者,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花盛開得更加鮮豔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