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曾國藩的治學有術,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

道光22年,曾國藩寫了一封家書《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闡述了自己的治學觀點,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

讀懂曾國藩的治學有術,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

古人講究治學有術,《小戴禮記、小宋禮記》有這樣的論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說得很明確,治學需要把握:

讀懂曾國藩的治學有術,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

1、博學:廣泛涉獵,開拓眼界!

2、審問:能夠提出有針對性地問題。

3、慎思:找到自己的認知盲點,更全面的思考。

4、明辨:擁有自己的判斷,保持頭腦的清醒。

5、篤行:知識和思考要在行動中驗證,創業者要不斷的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

讀懂曾國藩的治學有術,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

曾國藩的成就和他的治學有術是分不開的,可是他的成功幾乎不可複製。人生在世,自當縱橫天下!治學首要是立志,給自己一個目標,激勵自己的求知慾望。曾國藩的家族勢力可以傾覆天下,可是因此他的家族子弟也被政治對手殘酷打壓,很難在仕途伸展,科舉就是一道天塹!因此四弟抱怨命運不好,曾國藩卻看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建設治學有術的家族文化,提出了更具體的治學精神,這是一種曾氏的務實之道,“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迴避虛浮,專注踏實。為自己的學識增長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這裡他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學習和創業的關係怎樣處理?曾國藩認為事業是打下來的,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如果不把學習的內容落實到行動上,那就是虛浮不實際的。一個成功者最基本的治學態度,就是學以致用!其實,翻開曾國藩的人生履歷,我們可以看到危機四伏,他的腳步如履薄冰。但是,他一直堅守內心的執著,治學讀書需發奮自立,增長學識需身體力行。曾國藩看到了更遠的將來,用一封封家書,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養成教育經驗。也是他對歷史文化的最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