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合伙人制才能做生鮮?

只有合夥人制才能做生鮮?

只有合夥人制才能做生鮮?

■ 撰文 | 李華

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獲取零售新聞

“公司+姓名+入群”實名制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微信交流群

在生鮮零售市場,主要是社區生鮮零售市場,合夥人制的擁護者越來越多。很多市場人士公開,或私下聲稱,只有合夥人制度才能做生鮮。一些企業也開始“變相”推行一些合夥人政策。

合夥人模式誕生於中國生鮮非標經營環境下,所以,從一開始,合夥人制度就是基於最大複製價值而設計,追求“野蠻生長”。

但這個制度有很高的經營門檻,並不是任何企業都能適用。《商業觀察家》認為,區別於盒馬模式的技術驅動方式(互聯網團隊為基礎)。本質上,合夥人制是由供應鏈驅動的模式設計,如果供應鏈本身無法產生利潤增量,合夥人制是很難滾動發展下去,或者說價值最大化。

價值

先談合夥人制度的價值。

主要有五塊。

一、複製價值。

生鮮零售市場是很難標準化的,尤其是社區生鮮。甚至可以說,在中國,短期內很難看到標準化可能。而沒有標準化,又要如何實現快速複製呢?

具體來看,生鮮零售標準化難,首先難在物業很難標準化。

大家都想要500平米左右的物業,可是找得到嗎?現在一個新建小區,入住率遠未達標時,物業就被搶了。

各個小區能供給的物業形態也都不一樣。你要選差不多的物業,來標準化運營,你的選擇就會非常受侷限。你要開300平米的店,但這個小區只有50平米的物業,你進不進?

不進,你失去了這個小區,你的點位做不到密度覆蓋。而這關係到後臺、物流效率,以及未來的流量運營。

一個城市零零碎碎幾個店,形成不了品牌效應,再怎麼地推往線上轉化,消費者也可能記不住你。但如果一個城市密密麻麻全佈局了,消費者去樓下、去學校、去醫院、去工作、去串門等等,一路上都能看到你,品牌效應就出來了,一個巨大的流量價值也出來了。

其次,消費人群很難標準化。

每個社區的房價是不一樣的,所以入住人群的需求會有差異。每一個小區裡,老人佔比多,年輕人佔比多,單身佔比多,租戶佔比多,存在很多差異。

沒有辦法把每個社區標準化。

第三,消費習慣很難標準化。

中國人的熱餐飲食習慣,導致口味多樣,沒有辦法全國標準化。淮揚菜放糖比較多,但若吃湘菜,菜里加糖是不可接受的。

每代人與每代人飲食結構還有差異,因為每個人的胃,所喜好的東西在童年、少年的成長期就基本定型,小的時候,海鮮未流通到的區域,或者很少吃海鮮,長大後,很大概率接受不了,覺得腥,他就是喜歡吃豬肉。所以,胃都是本地化的,做嬰兒奶粉的企業會爭奪第一口奶。

在中國過去的城市化進程中,大量鄉村人口城市落戶,有辦法分類嗎?能確定每個小區入住人口的童年在哪過的嗎?

最後,供應鏈流程很難標準化。

每個城市佈局的店址都是不一樣的,差異特別大。而店址直接決定供應鏈的流程。想用統一的系統解決問題,搞不好成本過高。

每個城市佈局門店中,會有離配送中心近的、遠的店,會有離當地批發市場更近的門店。

如果要用自己的供應鏈去解決所有問題,有的店可能不需要,重複了。

一些商品沒必要都從批發市場配到配送中心再到店。離批發市場近的店,貨都不用進倉,直接配店,還能省一道物流。

綜上,店址、物業、消費人群、需求這些很難標準化的內容,直接限制了門店的標準化複製,進而,很多市場人士轉而認為,在社區生鮮市場,社區店不能標準化,過於標準化後複製空間有限,侷限很多,成本不好控制。因此,要用合夥人制。只要統一管理大方法,統一供應鏈供給就好了,不能要求統一配送、統一採購、統一門店管理。後臺供應則模塊化運營。

合夥人制——讓員工做老闆,根據不同店址、物業、消費人群情況,靈活應對市場,反而有更好的可複製性。

二、“融資”價值

成功的合夥人制,一個店不同層及的合夥人,需要支付的合夥金,或者保證金,非常可觀,足以“啟動”下一家店的開設。

因此,成功的合夥人制開店是可以做到不需要外部資金注入,自己能滾動快速複製的。

過去的融資模型,一般都是分幾塊,系統要投入多少,物流要投入多少,開多家店要投入多少。

合夥人制可以對外說開店不要錢,這會不會更有吸引力。

三、“保障”責任心

企業連鎖大到一定規模,員工責任心會下降。而生鮮經營對責任心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因為生鮮非標、易損耗。

以刀手為例。

一頭豬的利潤就只有幾百元。不同刀手,分割一頭豬,甚至能到百元利潤差別,同一個刀手今天心情好與今天心情不好,也有很大利潤差別。

合夥人制有助於提升員工責任心。

四、能更好整合供應鏈資源。

比如,生鮮商品價格波動大,所以囤貨時機很重要。

合夥人敢於操作供應鏈資源。在價格快到底部之際囤貨,獲取競爭優勢。

職業經理人是不敢於這樣操作的,因為,價格未來還會再跌一點。

但如果不在這個時機囤貨,而等價格從底部反彈往上漲時,再隨大流囤貨,會發現囤不到貨,因為這個時候沒人出貨。

《商業觀察家》看一些合夥人制門店真的非常靈活,每天一早,當地批發市場價格、成本怎樣,門店清楚。公司基地直採成本價,門店清楚。不遠處那家標超價格是怎樣,也清楚(標超員工卻並不是很清楚他們的價格)。

一旦,這家標超作某品類負毛利促銷,合夥人制門店馬上就能發現,迅速擴散,“聯合採購”。速度之快,標超員工都沒反應,就賣得差不多了。夫妻單店因為信息不足、量小,都沒有這樣的速度。

五、穩定員工隊伍

生鮮零售依賴人力,但現在的零售企業已經很難招到足夠多員工了。

合夥人制度有助於建立更穩定的員工團隊。

門檻

合夥人制度在生鮮零售經營中,尤其是當下中國生鮮零售環境中的價值很大。但合夥人制度也有很高的門檻,不是任何企業都能適用。

最大的門檻,就是門店要賺錢,門店如果賺不了錢,就招募不了足夠合夥人,就談不上滾動發展,甚至,整個門店到供應鏈的體系都會出問題。比如,枯了菜不扔還賣等。

這一塊還是非常難的,因為現在生鮮市場是個存量市場,中國人不是缺東西吃。在一片存量中,要大規模複製,多出這麼多新開店憑什麼能夠賺錢?

單純門店前端能玩的花樣其實也不多,呈現出同質化和“差不多”的情況,不是裝修好點、衛生再幹淨點就能馬上產生利潤。

門店要賺錢的根本驅動是從供應鏈要利潤,降成本,提效率。“錢”從供應鏈來。門店要打破同質化、要差異化沒有供應鏈支撐是做不了的,而供應鏈有利潤。

所以,歸根到底,沒有供應鏈運作能力,無法向供應鏈要“增量”利潤的企業,是很難推行合夥人制的。

同時,對於存量已賺錢的門店,要推行合夥人制也比較難,非常考驗決心,即企業領導者、股東、董事會,有沒有這個決心把利讓出來。

這個看似簡單,實際非常難。上市公司等還要考慮報表表現等情況。

所以,很多大企業都是先成立新公司,在新業務中推行合夥人制。當下市場,看合夥人制模式發展,會發現初創的中小企業,相關探索反而走在了前面,更有冒險精神,或者說“賭性”。是更好的觀察對象。大型企業的相關行動相對顯得遲緩。

其次,合夥人模式也需要更完善的配套制度設計,來保障對業務的主導性。

賦予“合夥人”很大的權限,一定是建立在業務主導權可控的基礎上,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該換人就能換。

所以,看現在的“賽馬”等制度設計,邏輯是什麼?

激勵是次要的,首要的是業務主導權。

合夥人制門店也存在賺得多的門店和賺得少的門店。人呢,則總是願意在舒適區長留,現在的努力也是為了未來更舒適。所謂的讓自己走離舒適區,很多時候,也就是一句口號而已,為自己打打氣。

所以,企業運營不能讓員工利用些信息不對稱等長停舒適區。企業的戰略要能貫徹,要能指揮得動,要有執行力。

問題

合夥人制目前的問題也有。

《商業觀察家》注意到,現在推行合夥人制的企業,其招募的合夥人許許多多都是年輕人,之前沒有零售經驗的人。

在社區生鮮市場,我們看到了很多90後合夥人店長。在一線城市,則看到了許多剛入社會的“學生”成為了合夥人。

這樣做的好處是,年輕人能跳出過去的成本框架,不會陷入思維定勢,也不會那麼“油滑”。有冒險精神,敢想敢做,學習能力強,歸屬感強。

年輕人顧慮也沒那麼多,不會算來算去,合夥做老闆很有吸引力,更容易決定出資成為合夥人。

《商業觀察家》接觸到的一些年輕合夥人,他們有些對合夥人制度構成,自己“薪資”怎麼發出來的都不知道,覺得複雜。只是簡單認為,我出了10萬元(儘管能退),這麼辛苦工作,我的預期是每個月賺1萬元,但我現在每個月只拿到5000元,我很不開心,想要發洩。

這是年輕人毛病之一,沉不住氣,沒有耐心。

在門店端,則會出現一些管理問題,比如貨架管理問題等。

現在的合夥人制門店不是有沒有問題的事情,而是一定會有問題。這麼多新手進來,總是有個學習的過程。這麼快的發展速度,一定會有問題出現。

一些推行合夥人制的企業,對於門店管理、員工培訓等,也是需要加強。需要一些制度“升級”,不能過於粗放。

延伸閱讀(點擊下面標題即可閱讀):

“頭部玩家”的生鮮零售制勝之道|2018中國生鮮零售大會專題報道一

誼品生鮮江建飛:社區生鮮店三個月必須掙錢

重新定義品類,生鮮經營的爆款流量思維該結束了

小象生鮮線上銷售佔比超過了60%,美團:履約成本最低

如何做到管理、複製"簡單到愚蠢",生鮮傳奇"五定"SOP詳解(附PPT)

山姆會員店為何不賣活鮮,首席採購官:單店年銷30億的秘密

延伸到生產端,盒馬的資訊、數字系統進展到哪了?

搶市場搶時間,羅森“領跑”江蘇、安徽?

下一步用戶共享 ,京東生鮮總裁:超市3年內有把握開到50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