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騎馬少大腿肉增多而落淚嘆壯志未酬|畫說成語之髀肉復生

此人因騎馬少大腿肉增多而落淚嘆壯志未酬|畫說成語之髀肉復生

如果你發現身上的肉肉日漸增多,體重日益增加,你會怎麼想?

“怎麼想?原來的衣服穿不上了,該減肥了,該鍛鍊了唄……”大多數人可能會這麼想。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因為大腿上的肉長多了,而感慨光陰虛度,自己無所事事,甚至“慨然流涕”,這個人就是劉備。

有人也許會說,不就是身上長肉發胖了嘛,至於“流涕”嗎?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的第三十四回,描述了劉備因大腿長肉而“慨然流涕”的故事,其實羅貫中也是根據前人的記載略加改編的這段故事。據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備傳》中記載:曹操在攻破北方的袁紹之後,又擊敗了南邊的劉備。劉備走投無路,派糜竺和孫乾到荊州聯繫劉表,劉表起初對劉備的到來非常歡迎,用上等賓客的禮節接待劉備,並撥給劉備軍隊,讓他駐紮在新野。

此人因騎馬少大腿肉增多而落淚嘆壯志未酬|畫說成語之髀肉復生

因為陳壽寫的《三國志》記載不太詳細,南朝時期的裴松在上面這段文字下有段援引《九州春秋》的註解:

“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這段話大致意思是說:

劉備在荊州無所作為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每天過得悠閒自在。有一天,劉備和劉表一起飲酒聊天,中間劉備起身去了趟洗手間,這時候,劉備發現自己大腿上的肉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位上的時候,劉表見劉備臉上有了淚痕,就問他怎麼回事。

劉備這時長嘆了一聲,說道:“我以前一直征戰四方,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肥肉消散掉了;如今呢,自從來到荊州以後,很久沒有騎馬作戰了,閒居安逸,大腿上的肉又長出來了。一想起時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轉眼就老了,而事業卻沒有絲毫建樹,因此悲從中來!”

你看,劉備因大腿上多長出的肉,引出這麼多感慨,的確與常人不同啊,要不最後能三分天下其一呢!這正是:英雄嘆髀肉,顧影愧凡軀。

此人因騎馬少大腿肉增多而落淚嘆壯志未酬|畫說成語之髀肉復生

這個故事引出一個成語,叫“髀肉復生”,最早使用這個成語的,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有這麼一句,“玄德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涕。”

髀讀bì ,指股部,大腿。髀肉復生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用來表示虛度光陰,壯志未酬。

  • 清代夏敬渠的《野叟曝言》第20回也用到這個成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嘆,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

  • 魯迅先生在《從鬍鬚說到牙齒》一文中寫道:“我們平居無事時,從不想到自己的頭、手、腳以至腳底心。待到慨然於‘頭顱誰斫’、‘髀肉復生’的時候,是早已別有緣故的了。”

  • 梁實秋先生在散文《下棋》中,“宦海里翻過身最後退隱東山的大人先生們,髀肉復生,而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只好閒來對弈,了此殘生。”

從上面幾句話我們可以看出,髀肉復生這個成語主要用作謂語,常用在形容那些曾經非常努力、非常有抱負、非常有才能的人,取得一點小成就後就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突然有一天看到自己“

髀肉復生”,才知道自己荒廢了大好光陰。

我們試著用這個成語造個句子:與其整日拿著手機躺在床上刷屏然後感慨自己髀肉復生,倒不如立刻站起身來,積極投入到健身運動中去。


髀肉復生有時也作“髀裡肉生”,近義詞有“無所事事”和“馬齒徒增”,它們都表示虛度光陰,但用法有所區別:

  • “無所事事”的意思是閒著什麼事情都不幹;“馬齒徒增”比喻自己的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和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

  • “髀肉復生”強調的是不忍心讓光陰虛度,想要有所建樹;“無所事事”則強調一個人十分懶散;“馬齒徒增”強調壯志未酬。

  • “髀肉復生”和“馬齒徒增”所要表達的意思比較接近,但是“馬齒徒增”適用於年齡大的人,“髀肉復生”所適用的對象通常是青年人。


髀裡肉生的反義詞有“疲於奔命”和“愛日惜力”。

“疲於奔命”形容忙於奔走應付而搞得非常疲勞;“愛日惜力”指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 好了,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或者您的親朋好友有用,不妨收藏、轉發和關注~~

  • 如您轉載本文,請註明來自“頭條號|書畫屋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