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淪爲「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在北京的東北角,有個用20世紀50年代建成的工廠名字來命名的藝術區,它的名字叫“798藝術區”。

現在在北京提到798,幾乎所有人都會跟“文青”、“藝術”之類聯繫起來。不過十幾年前,這裡不過是片被人遺忘的破舊廠區……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798的前身

798藝術區的“前世”,是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718聯合廠。1951年,第一次全國工業大會中提出“要建自己的元器件廠”,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但當年蘇聯卻並沒有援建這個項目,人們只好尋求東德幫助,最終,雙方把廠址選在了北京東郊的大山子地區。

從1952年廠區籌建,1954年土建,1957年開工生產,718廠的建設速度之快在建國初期罕見。加上同期的774廠、738廠,改變了酒仙橋地區的面貌,也開啟了中國電子工業史的大發展。到了2000年12月,原700廠、706廠、707廠、718廠、797廠、798廠等六家單位進行了資產整合重組,這裡廢棄並被出租。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十多年前,一位中央美院的老師要製作一組巨型雕塑,但學校空間不夠,有人推薦了北京東郊的大山子,那裡有個“廢棄的工廠”非常適合。當老師趕到這裡時,卻被眼前廢棄工業建築群自身的特殊美感震驚了,但他不知道,這些建築的“秘密”遠超他的想象。

2002年,一位做藝術網站的美國人租下了這裡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後公司的模樣。隨後,他的朋友和客戶們也開始租下這裡的廠房,“798”的藝術家群體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如今的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與大眾的廣泛關注,併成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之一。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變味的798

798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他地方很難複製。首先,798老舊廠房的閒置,為藝術家的進駐提供了先決條件;其次,當代藝術在85新潮以後發展到了相對成熟的程度,798好比進入了後工業時代;再次,奧運會的大背景,北京要樹立一個更為開放自由的形象,有朝陽區政府的積極支持,否則藝術家可能就聚集到別處去了,798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另外,經濟的持續增長等因素都促進了798藝術區的快速形成。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然而,798畫廊的春天並沒有延續太久。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這種帶有“瘋狂色彩”的市場暴漲戛然而止。過去的海外藏家不再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甚至在大量拋售,比如薩奇、尤倫斯、希克等。其實,798畫廊只是整體陷入困境的中國畫廊業的縮影,當代藝術市場的急劇萎縮,引發了一股倒閉大潮,一些“渾水摸魚”的畫廊知難而退,但堅守的畫廊也大都苦苦支撐。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在一定程度上,798正在“明洞化”。“明洞”原是韓國首爾一條著名畫廊街所在的區域,最終為時尚店、咖啡館和小商品商鋪淹沒,併成為首爾商鋪租賃最貴的地區之一。理論上,普遍達到5元以上的房租已不適合作為畫廊業態的商業模式。在2009年藝術市場下滑後,798藝術區內實際上15萬元以上的作品都很難賣。更要命的是,隨著藝術區的旅遊景點化,798的參觀人群在中低端化,造成一個奇怪現象,即雖然798藝術區每天門庭若市,但看展覽的不買藝術品,高端的藝術品購買者又嫌798中低端化不願來。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過熱的藝術市場,在讓藝術家們迅速致富並短暫受用了一把致富後致幻般的快感之後,便以長期的泡沫和低迷狠狠地“報復”了他們。於是,我們看到2007年以後,拍賣行情的“過山車效應”。而更多的情況,則是莊家們為力避出現暴跌的血腥場面而使出種種“做局”的招數,可到頭來,仍難避免大面積流拍的結局。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更悲催的是,本土藝術家身價居高不下的狀況,反而妨礙了他們的競爭力,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如在一些國際拍賣活動中,中國藝術家的標的遠遠高出海外藝術家,甚至動輒高出一位數。可無論是藝術家其人的國際知名度,還是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其實都遠不及價格大大低於他們的外國藝術家。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如此狀況,使那些原本就高度依賴國內市場的青年藝術家們,越發形成路徑依賴,最終只好乖乖就範於國內商業機制的捆綁,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成為內地土豪客廳裡的裝飾,從此休作“國際化”之夢。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在永遠由權力與資本聯袂叫莊的局子裡,藝術家只能充當無關宏旨的可憐籌碼,被禮送出局只是時間的問題。說具體點,那些尚未出局的幸運者也許只是尚未進入城市建設規劃的輻射半徑而已,一旦資本到位,必被圈入。到那時,藝術家將不得不再次騰空產業工人們為他騰空過一次的倉庫。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798的現狀,商業化是對798的批評中最強烈的聲音,藝術區和商業到底是一對怎樣的關係?

從淪為“旅遊景點”的798談起,看藝術區的熱潮與“困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798讓人們看到了藝術的價值和它的溢出效應,附近的商業和地產等都因798的存在得到很大的價值提升。“雖說商業化傾向確實加劇了一些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所面臨的困境,但是不能就此將商業與藝術對立起來。”朱其也認為,商業不是藝術的“敵人”,藝術和商業是可以結合的。雖然現在798儼然走向了商業化的道路,但週末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到798感受藝術的氛圍,那些帶著對藝術渴望與求知的小學生在逛完798後的滿足感,不正是對798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所做的最好的解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