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億達中國如何發展產業地產

看億達中國如何發展產業地產

億達中國率先提出輕重資產並舉的運營模式,在重資產拓展的基礎上,全國佈局輕資產合作項目。以增值服務為王,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品牌,實現自身增值與良性發展。

輕重資產並舉即將業務拆分為兩個單元,重資產的開發單元和輕資產的運營管理輸出單元,輕資產合作模式包括業務諮詢、產業招商、委託運營管理等。

在進軍輕資產方面,億達中國董事局主席孫蔭環表示,億達中國的輕資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公司正在全國範圍內積極佈局城市更新類承接項目改造業務,包括工改辦、商改辦項目和產業園、商務園、科技園、寫字樓等項目;另一方面億達中國也踐行“產業合夥”理念,聚焦打造核心商務區和科技產業集聚區業務。

產業開發商模式

以億達中國為代表的產業開發商。採用傳統的產業園開發模式,主要業務為商務園區開發、商務園區運營、物業管理、工程建設。截止到2017年,億達委託管理項目24個,運營管理面積達414萬平米。

傳統產業地產開發與住宅開發類似,前期大量的資金沉澱,往往拖累企業資金狀況,對於傳統的產業地產商而言更是如此,重資產操作往往難以為繼。

經歷負債率較高的困境之後,億達圍繞著在長期以來形成的“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品牌優勢,開始輕重資產並行的戰略佈局。

另外,中民投的入主助推了億達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前者豐富多元的業務板塊,尤其是產業與資本的方面,與億達自身的園區運營管理經驗與客戶資源相嫁接,有效突破了過往億達二級開發運營的既有瓶頸,拓展了很強的戰略縱深。

“產城人”運營模式進階

億達中國二十餘年的園區運營經驗中,一直秉持著“產城人”即產業、城市、人居融合的運營模式,並不斷主動升級模式“門檻”。

僅從產品標準化方面就能窺見一斑,最初常規辦公樓宇為辦公樓宇1.0版本;當服務於BPO/ITO的企業客戶時,億達提供2.0版本樓宇定製服務;再後來,億達服務升級為3.0版本,即提供包括成本控制、使用體驗、安全保障三要素的標準配置;目前,億達服務已升級至4.0版本,即提供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消防自動化、安保自動化、樓宇控制自動於一體的標準化配置。

億達中國自1998年開發運營大連軟件園開始,積極拓展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實現運營十幾個城市二十幾個個園區的戰略目標,並將在未來繼續拓展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並借力“一帶一路”開闢海外園區建設的新領域。

作為中國領先的商務園區運營商,億達中國擁有資金優勢、資源背景、項目成熟運作的品牌優勢,而接下來不斷修煉公司自身人才與運營層面的內功,將成為億達中國能否以輕資產模式撬動市場從而真正實現‘輕重並舉、以輕帶重’戰略轉型的關鍵。

看億達中國如何發展產業地產

堅持科學發展,打造生態園區,是億達中國產業園區建設的一貫原則。作為億達中國旗下的園區典範——大連軟件園,20年來一路成長進程,鍥而不捨地探索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產效率高的新型產業體系,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提升自主創新水準,與城市共享產業成果,創造巨大社會價值。

億達中國於2016年首度提出的‘產城人’模式是產城融合的升級版本,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億達中國所開發運營園區吸引了IBM、CISCO、Dell、Sony、Accenture、HP等80餘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其中IBM從大連軟件園跟隨億達入駐武漢軟件新城,由最初的60人團隊逐步擴大到現在8000人的團隊規模,日本損保也由最開始設立IT部門逐漸發展為在大連設立法人企業。武漢軟件新城作為大連軟件園的升級版,更注重產業、城市、人居有效融合,獨創辦公生態系統、360°企業服務體系、智慧園區雲服務等運營服務模式。

億達中國商務園區運營有機集合了城市功能、產業功能、人居功能,將居住、商業、教育、娛樂、園林、交通等各項配套設施融入商務園區規劃中,為園區打造了‘智者樂業、仁者樂居’的創新生態環境,真正做到了由傳統開發商向運營服務商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