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竟被賣給私企做廠房 遺骨被隨意遺棄 官方:將按墓碑信息展開老兵尋親

烈士陵园竟被卖给私企做厂房 遗骨被随意遗弃 官方:将按墓碑信息展开老兵寻亲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河南南陽市南召縣雲陽鎮抗戰時期的烈士陵園被賣給私企做廠房,施工過程中遭到破壞,其中包括棗宜會戰時3000多為烈士墓被挖毀,遺骨被隨意遺棄。

曝光該事件的網友侯先生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微信公號ID:kanfanews)記者,他本人就是抗戰軍人的後代,將此消息傳播出去既是因為心中的情結,也是一種民族責任。他曾聽老人說該處埋葬了數千名抗日烈士,曝光出來就是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對該處遺骸予以保護。

趕赴現場參與調查的龍越慈善基金會負責人餘浩表示,在現場確實發現了大量遺骨和墓碑,目前已經進行保護處理。下一步志願者將蒐集資料對該處骸骨進行論證,確認為烈士遺骸後,將會協調有關部門予以保護。

對此,南召縣委、縣政府迅速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工作,則稱有關企業立即停止施工、保持原狀。目前施工已經停止、設備撤離。有關部門已組織有關專家進一步深入調查考證,若經查證實確有抗日戰士遺骸,將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爆料人

作為抗戰老兵後代

轉發是情結也是責任

侯先生說,他把烈士陵園被毀壞的事情發到網上,其實只是為了盡一份民族責任,同時是出於自己心中的英烈情結。

“我的祖父也參加了抗戰”侯先生說,雖然自己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但對於民族抗戰的事情一直有很深的感情。

可能是因為在黃埔後人的微信群裡,侯先生髮布的烈士陵園被破壞的內容被廣泛傳播,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侯先生說,這就是他當時發佈這些內容的目的:“我其實就是希望政府能夠出面解決一下,或者保護,或者重建。如果條件成熟可以重建恢復,如果條件不成熟可以實施保護。畢竟是抗日犧牲的將士。”

侯先生是6月30日傍晚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烈士陵園被破壞的內容,他並不知道發佈內容的人是誰,但因為是自己的老家就是南召縣,他對周圍的環境非常熟悉,小時候也聽祖輩父輩講過很多有關的故事,所以基本能夠確定網上的內容。

侯先生還記得,父輩告訴他,離他家不到200米的地方,在1938年到1944年建成了軍政部後方醫院,當時主要用於收治抗戰傷員,而不治犧牲的烈士就葬在距他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

據當地老人們說,戰爭結束後,曾經為犧牲的烈士在原地建了一座紀念塔,每個埋葬的烈士也有各自的墓碑,但是1958年土改的時候紀念塔被拆了,一些墓碑也東倒西歪的倒在路邊,此後又再次遭到破壞,墓被剷平,碑被拔出,成了當地百姓修水渠、做地基的材料。現在還有一口水井,據說也是用烈士墓碑圍建成的。

侯先生說,現在安葬烈士的地方已經沒有什麼遺蹟了,變成了一塊荒地,地上種著一些樹,現在施工要佔用的地方,就是原來安葬烈士的地方。

至於網友傳來的圖片中有發掘出骸骨和勳章的圖片,侯先生說他確實不清楚,不過他聽說事情發生後負責認定的專家團隊也在該處發現了骸骨。侯先生稱,這塊地除了相傳安葬的烈士外,還有一些村民的祖墓,他祖父的墳也在那裡,只不過村民的墳墓靠裡,烈士安葬的地方更靠近河邊。

侯先生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微信公號ID:kanfanews)記者,

事情被曝光後,當地政府還是比較重視,迅速要求停工,並且派調查組來到附近進行認證調查,他聽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說,調查組找了當地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老人們口述的內容非常吻合,基本能夠認定這裡安葬著抗日烈士,只不過具體數量還不清楚。“老百姓傳說有3000名烈士安葬在這裡,政府部門記載只有幾十名,相關的還需要去資料館通過調查取證,縣誌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烈士陵园竟被卖给私企做厂房 遗骨被随意遗弃 官方:将按墓碑信息展开老兵寻亲

調查組在現場發現的骸骨

現場調查

發現大量近代年輕男性骸骨

墓碑上刻著番號和姓名

在網上看到南召烈士陵園被毀的事情後,一直致力於老兵回家工作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項目負責人餘浩連夜來到了南召,他與鄭州大學考古學周老師一起隨同政府部門相關人員趕到現場瞭解情況。

在現場他們看到了很多骸骨,周老師拿到一塊遺骸,初步辨認,骸骨為近代人,埋葬時間大約有幾十年,且為成年男性。同時根據現場骸骨的位置判斷,該處此前曾被破壞過,不屬於原葬,墓地被破壞過。

除了骸骨之外,現場還發現墓碑,其中四座由一名志願者保存,另一座墓碑被當做石頭鑲嵌在一面牆上,墓碑上清晰地標註了部隊番號和犧牲戰士的有關信息。

“根據墓碑上的時間結合當地歷史愛好者的考證,1938年到1944年期間期間是第25後方醫院國軍傷兵陵園,陸續均有犧牲的抗日戰爭亡故國軍士兵埋葬於此,地下埋葬遺骸具體數據需要進一步考證,縣誌可作為參考文獻,另外走訪當地年長老人,查詢這段歷史相關資料信息。”餘浩說。

根據這些情況與有關部門協調,現場施工立即停止並且進行了保護。同時,查詢當地有關史料,志願者還將在臺灣、南京、北京等地查找有關資料,這些都將用來確定骸骨的身份。

目前,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將根據墓碑上的信息展開老兵尋親工作。昨晚,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已經推出墓碑尋親的文章,志願者接力在尋找。

烈士陵园竟被卖给私企做厂房 遗骨被随意遗弃 官方:将按墓碑信息展开老兵寻亲

此前網友發佈的圖片,現場曾發現國民革命軍帽徽

對於網友的照片上曾發現的國民革命軍帽徽,餘浩表示,在現場並沒有看到,但據當地村民講曾在該處撿拾到帽徽。

目前政府部門已經責令現場停工,待調查結束後,將根據相關證據對該處遺址進行認定,同時協調下一步的保護措施。

官方

現場停止施工設備撤離

經查證後將予以保護

針對網絡披露的河南南陽一抗日烈士陵園遺址遭企業施工破壞的一事,南陽市南召縣聯合調查組回應稱,已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持原狀。據媒體報道,南召縣發佈稱,對於網友反映的“地下有近三千烈士遺骸”一說,目前無從考證,但將充分尊重保護“抗日烈士陵園遺址”的意願,邀請專家深入調查、考證,若經查證確有抗日戰士遺骸,將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2012年4月,雲陽鎮引進南陽市天信置業有限公司擬在此處建設汽車配件項目,但該項目一直未開工建設。因主汛期來臨,為度汛需要,2018年6月26日在開挖長約100米的排水邊溝時,發現有零星散落骨骸,並無發現網友圖片中顯示的帽徽等軍人身份標識物品。雲陽鎮政府得到群眾反映此處曾埋葬國民黨亡故士兵後,立即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持原狀。目前,已停止施工,設備撤離。

7月3日,南召縣雲陽鎮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烈士陵園的設立需要相關手續,經考證,沒有資料顯示解放後曾在此處設立烈士陵園。

據媒體報道,7月1日上午,聯合調查組進駐雲陽鎮,在鎮政府的配合下,趕赴現場實地查看,走訪村幹部和群眾多人,並邀請研究南召歷史文化和熟悉當地抗戰歷史的有關人士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介紹情況。同時,安排縣史志辦查閱縣誌文獻資料,瞭解歷史記載。

調查組在走訪時,當地群眾反映此處荒涼偏僻,是亂葬墳場。部分老人說此處原為國民政府抗日將士烈士陵園。1947年解放初期,劉姓、王姓等村民在此處開荒種地,墳塋遭到嚴重毀壞。六十年代初期,老城社區又把此處設為集體林場。此後,

紀念碑因建設紅旗學校需要磚料被拆毀,碑刻下落不明。經歷史變革,多次遭到破壞,地形地貌也發生巨大變化,當年的“陵園遺址”已無從辨識。

共有11處發現遺骸

現暫存縣殯儀館

針對網友反映的“該處埋葬三千烈士遺骸”問題,據《南召縣誌》記載,“1938年,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十五後方醫院移駐南召接受前方運送下來的傷病員,其中20多人在醫院死亡。”而《抗日戰爭時期後方醫院見聞》一文中描述,“僅重傷未能治癒發生死亡的約有兩千人之多,大多埋葬在雲陽城南外兩河口天爺廟至南石廟一帶”。從目前所查閱的文獻史料來看,沒有明確記載此處埋葬三千國民黨抗戰亡故士兵的佐證,有待進一步考證。

據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微信公號ID:kanfanews)記者瞭解,經實地查看現場未出土照片顯示的帽徽、石碑等物品。保管者不能證明石碑直接來源於此處。鑑於此前雲陽鎮政府已經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持原狀,調查組要求鎮政府指派工作人員和村組幹部駐紮現場維護現狀,並責成其告知企業積極配合調查。

此外,民政局已對現場的零星骸骨進行了拍照、編號和收集,共有11處發現遺骸,現暫存縣殯儀館。

據媒體報道,下一步,將邀請有關機構和專家對遺骸進行鑑定,以確認是否為1938年至1944年死亡人員,並查證史料以確認是否為國民黨抗戰死亡人員遺骸。

目前,文化局已向市文物部門彙報,邀請市文物和考古專家進行實地勘察。由於目前無法認定為文保單位,準備先期對民間保存的墓碑進行登記拍照,瞭解出處來歷,與民間人士簽訂保存協議,妥善保管。對其它失落的墓碑,加大力度逐步查找。南召縣將會組織相關部門持續深入調查,也會邀請相關機構和專家進行考察論證,按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處予以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