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回宛轉,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mǎ tóu qín),是蒙古民間拉絃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當時琴頭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徵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馬頭琴是屬於指板類型的拉絃樂器,不設千斤,從山口到琴馬的一段琴絃為有效弦長。它最突出的特點是,琴箱的面、背兩面都蒙皮膜,這和一般拉絃樂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後口)設音窗或呈開口式是不同的。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中外拉絃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改造和創制的新型馬頭琴在外表裝飾上仍然保持了蒙古民族的特點,在琴身上繪有民族特徵的圖案,風格古色古香,雅緻大方,從外觀上看,不失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社會鑑賞家」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古色古香,雅緻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