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舉世矚目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銀行機構、保險公司、互金平臺也沒有閒著,紛紛蹭熱度。

那麼,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即center,中間位置)?

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球迷險”

拼噱頭還是真保障

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世界盃來了,催熱了保險業。

近期,《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發現,如往屆一樣,不少國內保險公司均圍繞2018年世界盃推出了保險產品。那麼,今年的這些相關產品有何特點?是拼噱頭,還是真保障?

“奇葩險”難尋

世界盃意外險仍在

相比上屆“看球喝高險”、“夜貓子險”等奇葩險種,今年國內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整體來看“正常”不少,大多為旅遊意外險、醫療險等,用以保障球迷人身安全、出行、醫療等方面。

從淘寶保險平臺上架產品來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安聯財險”)、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盛天平”)、史帶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史帶財險”)4家保險公司推出世界盃相關的保險產品。

據記者瞭解,史帶財險在銷售的一款“俄羅斯看球旅遊險”,具體分為白銀、至尊、鑽石、黃金四種保障計劃,按照計劃及保障時間的不同,售價在48元到580元不等。在這一產品的眾多保障範圍中,商業門票損失這一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按照客戶投保的保障計劃不同,最高賠付在1000至3000元不等。

此前有媒體曝出,俄羅斯世界盃遭遇史上最大“假票門”,共涉及假票一萬餘張,其中3500張流入中國。那麼,史帶財險這一世界盃險種中的商業門票損失條款,能否讓那些不幸購買假票的客戶得到一定賠償?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史帶財險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假票是不保的,我們的商業門票損失指的是門票遺失、被偷被搶、損毀等方面的保障。”

從淘寶平臺的成交記錄來看,自2018年4月8日首筆成交迄今,史帶財險的“俄羅斯看球旅遊險”共計成交了60筆。《國際金融報》記者追問目前是否有相關賠付產生,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

安盛天平同樣推出了世界盃定製款———俄羅斯旅遊險(含觀球意外保障),按照保障時間、保障計劃的不同,售價在88元至2008元不等,該產品可以為賽事期間出現的意外情況提供最高20萬元的賠付。根據官方介紹,因旅行變更造成的門票損失,最高賠付2000元;綁架及劫持津貼,最高賠付2萬元。

此外,人保財險也在出售一份與世界盃“沾邊”的熬夜猝死險,該產品在淘寶保險平臺的標題全稱為

“白領醫生程序員綜合意外世界盃個人健康熬夜猝死保險”。據介紹,全年僅需19.6元即可得到最高20萬元意外保障和最高20萬元猝死賠付。截至記者發稿,該產品總售出量為148份。

這些險企紛紛圍繞世界盃推出保險產品,究竟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保險公司別出心裁,為抓人眼球。”江蘇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周建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比如,2008年非典型肺炎陰霾籠罩之下,很多險企推出涉及非典型肺炎的險種,這些險種主要起到吸引眼球的效果,事實上它的銷量、業績基本接近於零。”世界盃期間推出的這些險種,也是如此。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向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這是國內外都存在的現象,世界盃或其他重大事件備受人們關注,險企想要搭這班車,擴大消費者對本公司保險產品的關注,並以此為切入口,為公司今後的其他產品‘打頭陣’。

那麼,險企推出世界盃相關產品,是否完全為了拼噱頭?其中存在保障價值嗎?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不同意“噱頭”這樣的一個表述,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不應給保險產品隨便冠以噱頭,世界盃本身是現實存在的,有世界盃就會有看球的、有旅遊的。那麼,上述(可能存在的)風險是可以轉嫁的。”郝演蘇還表示:“轉嫁的行為應該是一個規範的行為,比如看球,而‘喝高險’這種就不合適。”

對於險企開展此類產品需要注意的問題,王向楠總結為四點:“第一,這些產品的創新注意不要有錯誤的、不良的價值導向;第二,這些險種推出時需要條款明確,避免日後糾紛;第三,產品在精算上要盈虧平衡;第四,整個過程中,需要把保險和賭博區別開。”

賽事之下風險多

保險不可或缺

除了“球迷險”,保險公司在世界盃期間還能做些什麼?

事實上,作為一場全球性賽事,從世界盃的賽前到賽中,保險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記者瞭解到,2010年南非世界盃曾安排了89.8億美元保險保障,其中財產險約43.4億美元,意外險約43.4億美元,綜合責任保險約2.9億美元。總保險費支出約1500萬美元。

當年南非世界盃組委會進行了全面的風險管理和保險安排,聘請AIG南非有限公司和南非本地最大的兩家保險公司及倫敦勞合社擔當承保公司。

在承保風險方面,組委會根據賽前和賽中階段的不同風險特點進行保險安排。賽前階段主要是保障場館、球迷活動區域及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供應商按時到位;賽中階段則重點防範包括供應商因比賽造成商業中斷提出索賠要求、自然災害和球迷暴亂等造成主辦城市體育設施損失和人員傷亡、恐怖主義活動等七方面風險。

“本次俄羅斯世界盃32支足球隊保險價值總額約為131億英鎊,高於2014年巴西世界盃時的62億英鎊。”英國最大的保險組織勞合社最新報告顯示:“按照保險價值排序,法國隊以14.3億英鎊居首;其次為英格蘭隊,保險價值總額為11.7億英鎊;巴西隊位列第三,累計11億英鎊。除此之外,德國、比利時國家隊的保險價值總額均在10億英鎊以上。”

郝演蘇分析稱:“賽事、展覽等,只要是把社會大眾聚集到一個特定地點的行為,都會有風險。這種風險應該有兩種辦法進行風險轉移:一是主辦方在公眾責任險等方面有所安排;二是參與個體有一定的保險意識。”

那麼,國內賽事等活動在舉辦過程中是否有相關保險措施?

“這是一個觀念和意識的問題,還需要社會各方來做。”郝演蘇指出,比如當年世博會就有相關的保險安排,不過其他短時間的活動,主辦方在這方面可能沒有很多考慮。

郝演蘇建議,任何一個聚集公眾超過一定規模的大型活動,在向政府部門報備時,從政府機關的角度就應當要求對方必須安排保險,不安排保險則拒絕批准項目。

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卡戰”

銀行“吸睛”又“吸金”

當金融機構遇上世界盃,誰才是最搶眼的“C位”?

世界盃賽程已過去1/4,在這些日子裡,你熬夜看球了嗎?你血拼足球博彩了嗎?雖然球迷分流讓最近的市場有些冷清,不過銀行也沒有閒著。

近日,記者梳理公開資料時發現,不少銀行不僅推出了世界盃主題信用卡,還提供了各種優惠活動。同時,銀行還紛紛代售世界盃貴金屬紀念品,牢牢盯上了球迷的“錢袋子”。

借“世界盃”吆喝產品

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鐵桿球迷來說,去現場看球成為不二選擇。因此,以世界盃為主題的國際信用卡,也成為各大銀行爭相推崇的重要產品。

據悉,目前已至少有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吉林銀行等8家銀行推出了世界盃主題信用卡。這些信用卡除具備信用卡基本功能外,多為客戶設計了免年費、境外刷卡返現和境外旅遊類優惠等多項福利活動。

以農業銀行為例,該行於今年5月份推出的Visa農行FIFA世界盃信用卡,卡面設計採用2018俄羅斯FIFA世界盃專屬設計。吸引人的是,此卡可享免年費、免1%貨幣轉換費優惠,辦卡有機會贏取10美元至200美元不等境外刷卡金。而且,這張農行世界盃信用卡還屬於金卡級別,額度較平常卡更高。

同是國有大行,此次中國銀行特別為俄羅斯世界盃推出了世界盃主題限量版信用卡。根據中國銀行介紹,該產品6月至8月限量發行,限量發行完畢後以及客戶後期補、換卡將換為標準御璽卡卡面,在世界盃期間申請可終身免年費。

除了傳統的信用卡市場,極具紀念意義的世界盃貴金屬產品自然也是銀行緊盯的目標。

比如,交通銀行代售了2018年俄羅斯FIFA世界盃官方紀念金、銀大全;農業銀行代售了2018年俄羅斯FIFA世界盃紀念金;中信銀行代售了2018年俄羅斯FIFA世界盃紀念銀章;民生銀行代售了世界盃金磚大全套……

那麼,這些世界盃紀念品是否具有收藏投資價值呢?

“蹭熱度的成分多一些。”對此,一位國有大行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相關紀念章、紀念冊等產品只是暫時的市場熱點,如果個人有興趣可以收藏,但是為了投資的話,很難有大的升值空間。

“花樣營銷”黏住客戶

另外,記者發現,不少銀行還圍繞世界盃推出了一些“娛樂”增值活動,比如,競猜抽獎、送彩票、抽紅包。而這些活動在賺足眼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推進銀行新的業務平臺———官方網站、官方微信號、手機客戶端的粉絲量和使用者。

比如,工商銀行在世界盃期間就在其官網上推出了“pick 冠軍”活動。活動期間,關注工商銀行電子銀行微信公眾號,為強隊加油,就有機會贏得定製手機等多種球隊加油禮。

無獨有偶,光大銀行在世界盃期間也通過其官網推出了有獎競猜活動。活動期間,客戶下載光大手機銀行APP,即可參加“光大手機銀行世界盃足球賽競猜贏大獎”活動(包含非光大持卡人),並有機會贏取“拉卡拉手環”、“中青旅遨遊網1萬元代金券”、“Apple AirPods藍牙無線耳機”、“世界盃周邊產品”等多種大獎。

聰明的銀行家不僅盯著消費者的錢袋子,還爭相搶奪消費者的注意力。對此,上述銀行人士表示,銀行借世界盃的契機營銷,有利於提升銀行增值服務水平,並提高客戶的忠實度、增強客戶黏性。

sdfd

“紅包雨”

互金營銷效果幾何

世界盃熱潮之下,金融機構瘋狂湧入,互聯網金融行業也躍躍欲試。

近期,各大互金平臺都在借力營銷,有的平臺推出實物禮品、“天降紅包”等無傷大雅的小活動,不過也會有一些平臺違規玩起互聯網博彩。

無傷大雅的小活動

據瞭解,人人聚財在6月上線了世界盃疊加“6·18”的年中運營活動。參與活動的用戶,根據不同規則可獲得實物禮品、年化增益等獎勵,以及平臺不定時“天降紅包”的回饋。此外,財富星球也結合世界盃熱點,在平臺內製作了世界盃主題活動。

“世界盃是全球最大的IP項目,吸引著海量人群的關注,各類型品牌都希望在世界盃期間借勢營銷,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表示。

財富星球相關工作人員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與行業內一貫的借熱點營銷模式不同的是,此次財富星球的世界盃主題活動突出了與用戶的交互性,很大程度上增加平臺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為用戶營造世界盃氣氛的同時,讓用戶獲得優質的理財體驗,活躍用戶的參與度,增加用戶黏性。”

那麼,各大互金平臺在推出上述活動過程中,是否在用戶量、交易額等方面有一個量化的目標?

人人聚財內部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官網上做了針對投資人的猜球積分等小活動,屬於氛圍活動,初衷只是為了增強趣味性,跟投資人產生更多互動,沒有交易方面的量化目標。”

財富星球工作人員表示:“此次(世界盃主題活動)是出於獲客考慮。在網貸廣告營銷獲客困難且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通過用戶口碑傳播來達到用戶裂變的方法是目前成本最低的獲客方式。”

上述財富星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通過這次世界盃活動帶來的新增用戶數已達幾千人,同比去年同期數據,效果非常好。

互聯網彩票亂象

在世界盃激戰之下,互聯網彩票之亂象也一度重新點燃。

回首4年前,2014年我國共銷售彩票3823.78億元,同比增長23.6%。同期,我國互聯網彩票銷售規模達850億元,同比增長102.4%。

根據智研諮詢報告,2014年互聯網彩票增長幅度遠超彩票整體市場發展速度,市場份額首次超過20%,成為推動彩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此次世界盃想要重現當年的火爆“盛況”似乎並不現實。

根據國家規定,目前禁止在網絡銷售任何彩票。2015年1月15日,《關於開展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自查自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緊接著,國家體育總局於2015年2月11日發佈《切實落實彩票資金專項審計意見加強體育彩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徹底清理整治違規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等問題。

在此之後,國內互聯網銷售彩票的渠道相繼暫停,且目前為止仍沒有放開。

儘管如此,面對世界盃這一互聯網彩票銷售的最大契機,還是有商家不想錯過這一機會。本屆俄羅斯世界盃以來,有不少APP違規銷售互聯網彩票。

不過,自6月20日起,包括“天天中彩票”、“人人中彩票”在內的多家網上足彩平臺紛紛停售,用戶遭遇無法提現、暫停出票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